分享

平昌冬奥的“北京8分钟”怎么整?张艺谋说他放弃人海战术了

 昵称413468 2018-01-26


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临时搭建的白色帐篷里,因堆满各种设备而略显拥挤。在位于北京郊区的某训练场里,由张艺谋带领的团队正为一个月后的亮相做着最后准备。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当时北京冬奥组委找到我,我就想,哎呀,又是八分钟,因为我觉得不好做。大家的要求很多,很高,期待都很大,上回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八分钟好像就大家吐槽的就很多。

但我一想,这是国家任务,代表国家形象,还是义不容辞,要全力以赴把它做好。这十几年大家都在成长,我也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所以想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新的感受,在这次八分钟表现一下。

确定接手导演的工作之后,张艺谋请来了自己的得力帮手,舞美灯光设计师沙晓岚加入团队。导演团队透露,此次北京8分钟的表演,是要'用世界的语境讲中国故事”。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总制作人 沙晓岚:

我们的核心创意实际上就是2022北京欢迎你,代表我们全国老百姓对全世界发出邀请。同时,表达的形式会很新颖。在创意上,大家会觉得,哟!这次很新的,跟以往传统的表演不太一样。

用科技感诠释中国的变化 

张艺谋透露,这次会用全新的表现形式,来展示艺术创作的进步和国家发展。因为表演时间很短,张艺谋希望这次能尽可能融入更多现代的科技元素。既要涵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主创团队也打算从世界的角度出发,去展示中国的新面貌。当今中国取得的一些科技成就,也会有机会在表演中展现一下。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将来,网友把2004年的八分钟和这次2018年2月份的八分钟对比看,你就会觉得两个表演非常不同,其实这就是我们国家发生的变化。我觉得这十四年国家的变化非常大,国际地位不用说了,非常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这个表演也要突出这样的时代脉搏,突出这样一种氛围。所以这次,特别强调了它的科技感和高新技术。

我们不要像上次的八分钟,五千年的文明,什么都想放进去,最后就是个拼盘,东西太多了。我说,我们能不能集中一个主要的手段,让它更纯粹一点,在表演上更有一些艺术的魅力。

放弃人海战术 强调中国元素

除了要突出演出效果的科技感,这次的北京八分钟还主动放弃了以往惯用的人海战术和恢弘气势风格。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总导演 张艺谋:

我们不会再用人海战术,但是你反映的内容还是要大,还是要广阔。毕竟还是代表了中国在冬奥会上的一次惊艳亮相,全世界的目光都在这里。肯定要有大量的中国元素。首先,有些中国元素是全世界的都熟悉的,而且也是喜闻乐见的,这一方面我们肯定是要有。别人一看,哦!这是中国才有的。

客观因素挑战主创团队创意

沙晓岚表示,一些客观的因素却也给主创团队发挥创意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总制作人 沙晓岚:

这次八分钟难度实际上非常大,一个是在客场作战,就是你用别人的所有设施,音响,灯光,包括投影所有设备,完成我们自己的创意,那么你不可以增加任何东西。

再有一个就是在非常严寒的环境下面,你很多的创意首先需要经得住零下二十多度的考验,还要能经得住六七级风的风力测试。这次我们把核心道具放到冷库里面,把温度调到零下二十五度,所有元器件都经历了48小时的考验。 

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最忆是杭州”的文艺演出,张艺谋完成了一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完美演出,也向世人展现了他对科技的新认识。用从没尝试过的技法和手段,既突破瓶颈又能展示创意。一个月后的平昌,张艺谋又将为我们呈现一场怎样的演出?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