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娅脑思说】如何认知与使用“模仿”

 五千韧月 2018-01-26

1

一小步

许脑思提出关于儿童教育“小步距”的概念。教育,就像一个小台阶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学前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对不同年纪,类型,具有不同理解力的孩子采用的教育模式不应完全一样。10岁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只会觉得幼稚,3岁的孩子玩“老鹰捉小鸡”又有些太早了。实际上,同一种知识,完全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去教,以适应不同程度的孩子。教幼儿园的孩子关于光合作用,完全可以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释这种概念。因此,许脑思提出“小步距”的概念,是为了让教育者度量每一个孩子当下能做到的事情,籍此提出合适的学习目标。

     一个合适的学习目标不仅能够使孩子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同时使他每一次都做自己“多争取一下”就能够到的目标,因而能很有成就感,也更能有兴趣学习。

      度量这种“距离”的能力不是每个老师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常年的积累训练,并辅以心理学。

2

模仿学习

模仿是一种有意的接受性学习,与发现学习、同化学习同样重要。从学习过程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之间的关系来看,儿童模仿学习大体经历无意识、变通模仿和创造性模仿三个发展阶段。

      许脑思提到“模仿学习”这种教育方法,在素质教育,创新思维四处流行的今天,模仿似乎已经被大家本能的打上了“过时”、“害人”的标签。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人类学习本能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模仿,是我们很多人学习的必备手段。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初入社会的青年们,学习新事物的第一步总是模仿。只有在通过模仿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想象的素材之后,创意才会从中显现出来。即使说模仿是创造的前提也不为过。

      顺着这样的思路,许脑思指出模仿本身没有错,错在模仿的步骤和使用这种教育方式的方法。 教育者们并不应该避讳小孩子们模仿,反而应该要引导孩子们去有智慧的模仿,引导孩子们去模仿好的东西,才可以引起孩子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

模仿四部曲

      作为至关重要的前两步,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观察事物,发现规律?这就需要大量的例子和应用给孩子观察。

      许脑思将这个过程总结为“举十反一”。也就是说为了让孩子学会一件事情,老师需要举出至少十件事情去作为孩子寻找规律的样本。就如同人工智能得到越多的数据就能越聪明一样,人在得到大量的例子的时候也能加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甚至比AI更胜一筹。

      同时许脑思也强调,模仿作为一种认知方法,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而这些错误不去纠正,放任下去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包括了:

● 羊群效应,一个孩子发现了一个规律,后面的孩子都跟风模仿这个孩子。由此遏制了其它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观察的过程中出现认知错误,孩子会误把某样东西当成规律。比如孩子发现敲打桌上的水杯,旁边的铃铛也会跟着响起来,于是就把敲打水杯和铃铛响两件事物根据规律画上了等号。然而实际上铃铛响是因为震动通过桌子传到了它的身上,而不是铃铛本身和水杯存在某种规律。这种认知就是错误的了。

● 孩子对观察结果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而误入歧途。这是最为严重的错误,因为孩子会误把错误的事情当做正确的事情看待,形成扭曲的价值观。其中的例子包括2013年江苏两名小孩模仿国产动画中的情节,将朋友吊在树上烧的骇人听闻的新闻。实际上,这件事情中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有很大的责任。动画作品本身的夸大手法是不应被谴责的。相反,给予孩子陪伴与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因此观察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谨言慎行,同时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引导孩子自主思考,发现不同以及纠正认知危机,远离这三种可能的失误。

3

教学的方法

      许脑思作为资深的学前教育学者,是从音乐这个领域进入研究工作的。因此许老师在“将音乐运用到教育”这件事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也时常将京剧戏曲等民族音乐列入儿童音乐教育中。在这一次分享里,许老师也和我们所有与会者共同进行了有趣的音乐互动游戏。

拍掌游戏

      许老师认为要让孩子们真正去学习和认知一样东西,就需要让孩子们融入互动中,不能仅仅只是把一件事口述完毕即可,也就是创造一个游戏,例如这个拍掌活动,在讲座中,许老师会和台下的志愿者和教育工作者一起互动,比如角色的扮演,老师引用“杏花红”这首关于孙悟空借芭蕉扇故事的歌,老师唱歌,台下的我们有节奏地拍掌,通过互动让这个故事更加生动易了解。这就是深入到故事当中,让小朋友身临其境去认识和体验这个故事。

吹泡泡和骑马游戏

      许脑思引用小孩子放羊的故事,通过与台下的关注一起进行角色扮演,让大家都融入到这个故事当中,亲身体验和完成这个故事的演绎,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故事的来龙去脉。再如许老师把大家分成几组,选择儿歌“两只老虎”来让每组成员按照这首歌的曲调进行重新创作改词,并且小组成员一起互动表演出来等等。通过这样一个互动的游戏,可以开拓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就是在旧事物的认知上进行创造。

      尽管这些游戏本来是拿给学前教育的孩子们使用的,但是我们所有的志愿者们都乐在其中。所以我们也能看到,教育方法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的,只要能用得好,它就能发挥作用。

文字来源: 慧爱公益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