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很多妈妈和Go姐吐槽,孩子没玩具了,或者游戏玩俩下就丢一边,仿佛陪孩子做游戏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 这两天没有开车上班,有时间在路上刷了一会INS,结果瞬间就被这位外国蒙式辣妈给圈粉了(其实没看懂她INS上的文字,只是从她带娃做了一个红底星月国旗中猜测了一下应该是来自土耳其)。 仔细翻了一圈这位达人的个人INS,视频中这位萌萌哒蒙式小宝宝在麻麻的陪伴下玩得这叫一个开心,Go姐看完也受到了好大的启发。 今天就拉上咱们这些蒙式麻麻好好围观学习一下吧~ 先来一张颜值嗷嗷美的母女合影来正式认识一下他们~ ins ID:smrgokhn 你看妈妈和娃带的眼镜,就是以前我们分享过的蒙式五位翘楚中的其中一员-扭扭棒。所谓翘楚,就是日常生活使用率超级高的,各种小宝宝们还都挺喜欢~ 懒人玩法,像Go姐这样随手就能折出好多形状,丢给娃,开心的不要不要的,轻松学习形状和分类。 稍稍加工,折成这样的眼镜就更有趣! 改装一下,海洋球也有篮筐啦~ 很多妈妈说,好多游戏孩子都是玩一下就跑开了,怎么破? 贪玩的娃都是相似的 会带孩子的妈妈的大招可是各有不同~
成人的状态会非常影响孩子的状态 成人专心,也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示范。 这位辣妈除了在娃跑开的时候定力十足地继续游戏 在活动中也时不时给娃一个亲亲抱抱举高高之类的爱的鼓励 让一次游戏在击掌鼓励中愉快的结束 简单的小细节也是仪式感十足~ 除此之外,这位蒙式妈妈在陪伴孩子的方式还有很多值得借鉴,无论新手还是老司机都能受到很大启发。 一、在初期游戏环境要简单有序 对于新手妈妈,虽然看了很多理论,围观了很多达人的玩法,但是开始第一步都是有些困难的。 这么做到让孩子可以安心坐下来,专注地工作? 创设一个简单有序没有过多选项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告别一地玩具的凌乱 对于养成孩子的秩序感来说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选项太多 对于年纪很小的宝宝来说 会让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 很难专注 所以应对的法则就像下图这样 对于会坐了的小朋友,餐椅和小桌椅都能相对固定住他们的行动范围,可以让他们专注眼前的工作,是很值得推荐的在家蒙氏工作环境。 并且,每次只提供一个玩具就好。 当然要是能找到跟娃一样大的盘子 以及老人们不会觉得着凉的话 这样玩感官游戏再好不过 小垫子也没有多蒙式 其实形式不必太过拘泥 核心内容不偏离就是在家蒙式最重要的事 在早期,养成良好游戏的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事情 固定的游戏区域、时间,妈妈的邀请方式以及结束方式,都是内化孩子秩序感的缓解。 习惯养成得好,带娃是越来越轻松的~ 二、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当中 这位妈妈有很多和孩子在一起玩的视频。 很多简单的小游戏 在妈妈的参与下 孩子会迅速进入状态 尤其是复杂抽象的事物规律 不用抽象的说教 和孩子一起发现和感知 便是最好的启蒙 蹲下来和孩子一样的视角 发现这个奇妙的世界 三、把游戏素材的益智属性发挥到极致 同一款游戏素材,这位妈妈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孩子探索。 比如用彩色的PVC薄膜制作完彩片 从素材本身开始 感受颜色混合的变化 也可以用来进行颜色分类学习 这既有颜色认知,也有数学的分类概念 阳光下的观察颜色的投影
比如最常见的松塔 除了观察物理现象,也是用来绘画的好材料 这样玩起来每天都有新花样~ 三.相同游戏主题,把学前不同的启蒙概念融入其中 用一个元素变换多重玩法,这样的好处是让小朋友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时有熟悉感,不会陌生,更容易进入到探索的状态。 比如:【热气球主题】 可以颜色配对以及涂色。 数字&颜色配对学习 形状配对,用胶棒黏贴的工作在蒙氏教室里非常多,锻炼小手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大家在家里也一定要用起来~ 立体的热气球用到了分类指示。 家庭小活动,用他们熟悉的生活元素,比如玩具和动物,能够更好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开展更丰富的启蒙活动。 比如小朋友们都爱的【气球】 可以贴上自己的小照片,绘制自己喜欢的气球颜色 也可以把家里的橡皮泥用起来玩颜色配对 比如:【小鸟主题】 很多活动都是从颜色配对的涂色游戏开始的。 加入一点小场景 树枝上停了几只小鸟? 这是很有难度的数学概念启蒙了,不仅有配对,还有模式的思维在里面。 【蝴蝶主题】 像蝴蝶这样自身就有很多丰富学习元素的主题,玩起来更是花样翻天。 许多小朋友就是喜欢拿着彩笔点点画画,找对地方就是很棒的艺术作品。 家里废弃的海绵不要丢,都是极好的画笔 厨房里的元素也是灵感的来源。意大利面除了吃,也是益智启蒙的超有用工具。 学习对称和配对,夹子的练习也能让手指力量得到发展,为写字做更多准备。 下图不仅是配对练习,同样也有模式的思维启蒙 看出底版颜色吗? 包快递用的泡沫啊 有很多人捏它减压,但是好玩的感官启蒙也离不开它。 形状和数字学习。 这样的配对练习,能够更好的锻炼小朋友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逆向思维一下,同一个知识点,也用了不同类别的玩法加深理解和认知。 小圆片也用在了颜色配对的工作中。 四、遵循小朋友的发展规律 穿绳游戏是必玩的蒙式活动。游戏能够吸引孩子的法则绕不开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这个概念最早由苏联建国时期卓越的心理学家Vygotsky提出的,他与皮亚杰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这个理论最早应用于学龄儿童,后来逐步应用于婴幼儿。 通俗易懂的理解这个概念的反义词就是拔苗助长。 比如给一个2岁小孩24块的拼图来完成只会让他感到沮丧,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他认为孩子能独立达到的水平与在父母或老师的指导下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时,如果能给予细致耐心的指导,新的认知发展就有可能发生。 以上内容来自:那些语言能力、专注能力超强的宝宝怎么练就的?这俩技巧你肯定还不知道!(附图解0-3岁发展规律!) 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可以看到小朋友的发展。 早期是吃着安抚奶嘴玩食物穿线游戏。 扭扭棒改装版再次出现,这是家庭版分类套环工作。 用不同的游戏锻炼手眼协调和手指动作的精致化。 手指力量增加了,生活元素来一波 不过这穿上橘子皮难道是为了当空气清新剂? 随着年纪和认知能力的增长,能把计数活动和穿线工作结合在一起了。 在作品上标注时间,记录作品的同时,也可能看到小朋友的成长。 同样是绘画的工作,真的越来越有样了~ 五、在生活材料中寻找无尽的灵感 国外的妈妈们动手能力真的是超强,也总能给游戏提供不同的新鲜思路。 作为快递发达的超级大国,我们家里一定有很多纸箱。 随便找一个,在最下面铺上一层白纸,点出几滴颜料,放上玻璃球,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探索色彩的游戏了。这个玩法很多国外的蒙式妈妈都有分享过,绝对是让小朋友玩上很久都目不转睛的游戏! 讲真,纸巾盖子也是小月龄必备。我们可能用完之后就丢了。但是看看这位妈妈用LOGO和纸巾盖子做了什么? 逆天好玩的记忆棋! 再贵的玩具,拿钱总会买到,但是属于妈妈动手做过的玩具,都带着爱的温度! 六、从绘本中汲取元素 那些画风优美又充满童趣的绘本,仅仅读完就搁置,那真的是太遗憾了 如果我们的想象力太贫瘠,就从这些漂亮的绘本中找点灵感吧。 同样是复制绘本的主角,形式可以完全不同 黏贴彩片 颜料手绘 像卡尔爷爷的绘本,可玩的真的太多太多了! 现在双语启蒙的孩子们,哪个不是读着《好饿好饿毛毛虫》长大的? 绘本读完,这些好玩的游戏都试过了吗? 如果还觉得不过瘾,终极大招就是【融汇贯通】了。 升级版超燃游戏来了!在家就能嗨翻天! 那些婴儿时期的摇铃,家里的锅碗瓢盆,统统都用来探险寻宝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