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是养眼、更是养心的文化

 广东黄汉光 2018-01-26


2017年年底,“修养之旅:上海书法家诗书画印作品展”在上海举行,首届“沈鹏诗书画奖”大赛作品集出版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南一北,相继举行的两场活动,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共同点,就是对书家综合素养的重视。时下,“书法是文化”的呼声已响彻书法界,书法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把一个常识性的概念变成了震耳发聩的声音,足见当下书家文化修养的缺失已成为当代书法发展的瓶颈和短板。这两个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书家来自觉地追求由技进道,技道双修;自觉地通过学习来博取约存,厚积薄发;自觉地以文养艺,以艺促文。

沈鹏先生寄言“沈鹏诗书画奖”活动说,融会诗书画,讴歌真善美,不要简单地将多方面的才能看作“多面手”,看作一项技能,这是文化传统,而且人文意识是传统的精华,这在当前社会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言恭达先生在《艺思录》中也多次谈及书家的综合修养以及书法的本质意义,他指出:

“三十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书法实践活动的蓬勃兴起,带来了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生活方式的回归,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核心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中国书坛亟待架构当代文化理想,需要当代书法社会文化身份的重塑!需要以我们每位书家从自我做起的文化自觉推进唤起全社会对文化的觉醒,从而完成一个书法艺术工作者的时代担当!”

“书法是养心、养性的文化,是修出来的,养出来的。汉字活着,中华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中国书法才活着。星巴克出售的不仅仅是咖啡,更是对咖啡文化的体验;我们喝龙井,不是单纯为了解渴,而是对中华茶文化的认知。书法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如基因改变则预示着民族文化性质要改变。书法不仅仅具有审美功能,它还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承方式。千年以来,它的书写方式与审美追求孕育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质。因此,书法家的艺术实践与探索,不仅仅是创作作品本身,更是对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与生存智慧的传承。一句话,书法是对民族人文的传承。”

“我认为,将艺术还原于文化,求真于经典,这是当下中国书坛人人需做的‘命题’。守护文化灵魂,回归艺术心灵。本质意义上看,书法是文化,须‘技进乎道’‘文以载道’。书法是养眼、更是养心的文化,它是个体生命的律动。中华文化活着,历史才活着,民族才活着,中国书法才活着,每位中国书法艺术家必须文化地活着。”

“文化是积累,艺术是创意,读书养智、临池养性,诚朴养品、公益养德。”

英国贡布里希说:“好的画家应该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眼睛不能只局限于一块小小的画布。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文化是场接力赛,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在自己奔跑的这一段里,尽可能跑得快一点、好一点。但不要太想着自己将在历史中占有多少分量。历史是属于一代人的,而不是一个人的。历史越厚重,文化越厚重,个人在其中的地位就越小。”对于书法工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书法由实用性到艺术性,成为中国的国粹之一,正是它囊括了诸多的文化因素。读好书、懂诗文、知经典的重要性,对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养的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