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下)

 邈思遐想 2018-01-27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千古最美情诗。

所谓“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啊!正如我们上一讲所讲,今天这个时代,纳兰之词几乎成为显学(显学,是指一时在社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学派。),可谓无人不爱。他的悼亡词、他和卢氏的婚姻也是人们喜欢谈论的热点,可是正如《饮水词》的这个词集名字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所谓“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坊间演绎、热议的纳兰,还有网络网剧各种演绎的纳兰,一定是三百多年前的那个纳兰吧?所以有关纳兰的悼亡,有关他与卢氏的婚姻与爱情,我个人以为,他们绝不是一种填补式的爱情,卢氏绝不是因为填补了他初恋伤痛的空白,从而才在纳兰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最终因此成为纳兰心中更大的伤痛的。一个痴情的人、一个深情的人,一个纯情如纳兰容若的人,其实他的初恋之痛与悼亡之痛并不矛盾,这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他与卢氏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一种填补式的爱情,而是一种对等的知己式的爱情,这一点就从这首《浣溪沙》里最可明证。词云:“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们来看这首词,技巧上很简单,上片写当下之景,而下片写当时之情。结构极其简单,用语和用典也非常浅白晓畅,但为什么这首简单的词,为什么那么让人喜欢,可以成为纳兰悼亡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呢?上片固然只是写当下之景,其实细细推敲也不简单。“谁念西风独自凉”,西风其实就是秋风。秋风一起,事实上谁又不念西风之凉呢?所谓“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又所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都是因念西风之凉,才积极地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冬衣呀!

所以就像世间所有的恩爱的夫妻一样,每当秋风一起,西风一凉,在往年、在往时,作为妻子的卢氏,大概就要开始为纳兰赶制冬衣了吧?可是如今呢,世间还有那么多恩爱的故事在上演,但都与此时的纳兰无关了。谁又为我念西风之凉?没有人。卢氏一去便没有人了,所以只剩纳兰在西风之中独自萧索、独自寒凉。所以一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写尽此刻纳兰的萧索,也隐约透出他内心的不甘,虽然这种不甘不像杨过在断肠崖上的呼喊,不像“西狂”(还是指杨过)那样的偏激,可毕竟还有一丝不甘。你呀!你呀!你留我一人在这凄凉的人世间,你可知这秋风里我灵魂的孤寒?

所以,因为像是面对一种命运,一种蕴意,所以接下来,他眼中看到的是“萧萧黄叶闭疏窗”。“黄叶”一词太容易让人想到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当然这里的黄叶并不是雨中的黄叶,而是在西风的悲凉中、在命运的无奈里萧萧落下的黄叶。所谓“无边落木萧萧下”,就像枝头的枯叶,终将飘零归于大地,这是一种终究无法摆脱的命运、无法抵抗的运命。大概是不忍心见这样的命运、这样运命的安排,所以纳兰才要闭上疏窗。     可是,夕阳最后的光芒还能照进来,照在凄凉孤寒又有些恍惚的纳兰容若的身上。“沉思往事立残阳”,沉思往事是为了引起下片,但这个残阳的意象在这里特别关键。一般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最常被书写的意象,往往是首先是月亮,李白喜写月、杜甫喜写月、苏轼喜写月,纳兰也不例外,特别喜欢写缺月、残月、晓月。所谓“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又所谓“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纳兰性德《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是的,据统计在《饮水词》中写月亮、月亮的意象,纳兰总共用到了135次,这几乎是纳兰最喜欢写的意象之一了。除了月亮之外,还有残灯,还有西风,还有落花,还有回廊,还有淀荷,还有纤腰,还有幽莲,这都是纳兰词中仅次于月亮的描写意象。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纳兰《饮水词》中,唯一比月亮的意象出现的还要多的就是残阳,就是夕阳。据统计,残阳与夕阳意象在纳兰词中总共出现多达160次。这不由得让人深思,纳兰为什么这么喜欢残阳、喜欢落日、喜欢夕阳呢?我个人其实对这一点尤其有感触.很多朋友都知道我略有些近视、戴眼镜,其实我眼睛虽然近视,但度数并不高。事实上我年轻的时候啊,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到高中,一直到上大学之前,视力都非常好,每次视力检测都是1.5,左右眼都是的。我也经常躺着看书,走在路上看书,感觉从来其实都不影响视力,但后来为什么近视的呢?    其实就在高三的那一年里头,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天放学之后,我都会跑到离我们学校不远的一座小山之上。一个人坐在山坡之上,望着远处的夕阳,一点一点从天空里一团光芒四射的火团,那样美、那样亮,又那样无奈地沉落到地平线下。有时我会看得热泪盈眶,可常常就像被魔法定住了一样,眼睛一刻也离不开,看着那样暖、那样亮、那样美的夕阳,无可奈何地落下去、暗下去,感觉像有一双命运的手拽着我们,让我们无从抗拒、无可奈何地被拖入黑暗之中。

那一刻,在光与暗的交界,你对于温暖、明亮、美丽,黑暗、萧索与恐惧,才会有着那么鲜明而又那么深刻地理解。那整整将近一年的沉思无语看斜阳,看到最后终于把我的眼睛看成了近视。可我从不后悔,我因而特别理解像纳兰那样的人,为什么在卢氏亡后总要把自己立于残阳之中。因为那样亮、那样暖、那样美的感觉就是他们曾经的爱情,仿佛还就在眼前,仿佛只要他伸出手去就能拖住那无限美好的夕阳,可是“青山留不住,毕竟东流去”,又何况是残阳、夕阳呢?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卢氏带着那光、那暖离纳兰而去了!从此残阳中的纳兰容若,就将独自面对无比的暗夜与凄凉。所以,唯有在这残阳中沉思往事,仿佛才能留住些当年的光与暖、与美好。

于是下片便来到往事之情。对于纳兰与卢氏这样互相深爱的人来说,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我想他们之间幸福的往事也一定不只是数件,数十件,甚至数百件、数千件。对于曾经那样相爱的人来说,曾经的点点滴滴都如寒天饮水痛彻心头,可是纳兰只选了两件往事来代替所有的往事。所以这两件往事,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第一件往事是“被酒莫惊春睡重”。这是说,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梦沉沉,卢氏怕扰了他的好梦,动作、说话都轻手轻脚的,不敢惊动他。这仿佛只写了卢氏对纳兰无微不至地体贴和关心,仿佛与后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并无关系,可其实从以人论诗,知人论诗、知人论事的解读角度上来看,这一句其实后一句大有关系。

纳兰并不善酒力,但他却有几分豪侠气,与朋友相交又往往有饮茶纵酒之时。纳兰在与卢氏共有的几个春天里,会因什么事而“被酒春睡重”呢?从纳兰的年谱与生平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线索,纳兰畅饮要么是因为和顾贞观、朱彝尊这些好友诗酒聚会,要么是因为他那个著名的《通志堂经解》浩大工程的阶段性完成,这就要讲到我们在上一讲提到的卢氏与纳兰知己式爱情的他们形成的关键。

其实在卢氏到来之前,纳兰不仅有初恋之痛,更有两个更直接的人生之痛,这两个直接的人生之痛,曾使得19岁的纳兰一度倍感消沉。纳兰出身名门,又才学无双,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后来甚至评价他为“清初学人第一”。所以纳兰少有大志,不希望通过祖荫,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学走科举仕途一路,这是他年轻人的志向,也是他的学识底气造就的必然。所以年轻的纳兰公子第一次参加应天府的乡试便高中了举人,然后又参加会试成为贡士。就在他19岁准备参加殿试,要少年意气一举折桂之时,命运却给了他当头一击。就在会试之前,他突发寒疾,而且病还来得很重,这使得他生生地错过了殿试。眼看着其他人蟾宫折桂,年轻的纳兰却只能独自吞下一碗碗的苦药。

就这样,一直到了20岁,到了康熙十三年,纳兰的霉运终于过去,他一生最大的幸运终于来到身边。20岁那年他迎娶了卢氏,因为美好的爱情,他摆脱了往日的消沉,开始沉浸到《经之堂通解》的编纂过程中。以他的才学,一旦沉浸其中,这1800卷的煌煌巨著便进行得特别顺利,每有阶段性的成功,都让纳兰喜不自胜,于是他会畅饮、会小酌,会“被酒莫惊春睡重”。再接着,他再度参加科举考试,终于在康熙十五年,凭自己的才学考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也就是全国第十名啊。再接着更大的喜讯来啦,在他金榜高中之后,卢氏更怀上了身孕,怀上了纳兰的子嗣。于是,一时间仿佛幸运接踵而来,幸福满满在怀。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可是命运就是这样,把你送上幸福的顶点,然后让你从最高的巅峰摔落,摔落到低谷里,把那颗曾经幸福的心摔得粉碎。康熙十六年的夏天,卢氏在艰难地终于生下儿子海亮之后,不幸因难产而死。当所有的光与暖随卢氏而逝之后,从此命运留给纳兰的就只有无边的凄凉与暗淡了。按照中国古人的丧葬礼仪,人去世之后,不会马上下葬,要停灵、停棺。地位尊贵的可以停在寺庙里,停的时间越长呢,往往越说明身份之尊贵。天子当然是最尊贵的,一般要停三年;而亲王一般要停一年;郡王呢,会停七个月;平民百姓,根据经济条件,停3到49天不等。卢氏病逝之后,纳兰将她的棺椁停放在双林禅院,停灵的时间最后整整超过了一年,超过了亲王贝勒的身份。这是确定地违反了礼制的,这也可以看出来,纳兰始终不愿相信,他心爱的卢氏就这样离开了自己。所以“沉思往事立残阳”,实在是本能的想挽回些光与亮,却什么也挽不回。

所以因为有这样的“被酒莫惊春睡重”,才有了下一句的“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全诗唯一的一处用典,也可以看出纳兰自己对他与卢氏爱情的认识。他是把自己与卢氏比做了清照与明诚啊!“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出自李清照每读之便让我无限伤怀的《金石录后序》。晚年四处漂泊的易安居士,回忆她与明诚最幸福的生活,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这是说,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便举杯大笑,以至于把茶泼倒在怀中,反而饮不到一口,我真甘心在这样的环境里和明诚过一辈子。所以当年的我们,虽处于忧患贫穷之中,而胸中的志愿却从来没有屈服过。

晚年,悲苦流离的易安居士这样回忆她的爱情、她的婚姻、她的明诚,这就是人间最好的爱情,共同的志趣,人生的知己。我想正是这样知己式的爱情,才让易安居士在明诚死后的27年里,流离失所,东奔西走,为了明诚拯救保护文物的遗愿,受尽世人的嘲讽与冷眼,与欺骗,与凌辱。所以说,没有这样的爱情,又何来后来如此伟岸的易安居士呢!   

所以纳兰将自己与卢氏比做李清照与赵明诚,那么在他的心中,卢氏一定不只是一个貌美温婉的妻子,而是一个能理解自己、能帮助自己,能在人生的志趣与理想上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这便是知己式的爱情,这便是既不离柴米油盐,又可以超越尘俗的美丽爱情。可是,当时竟不知道,可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只有在一切美好失去之后,当日的情趣志趣,当时欢喜历历在目,纳兰伸出手仿佛想要挽回,却在残阳之中什么也留不住。这样的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仿佛说得是何其地平常,细细想来又是何其地痛彻心扉呀!

我曾经多次说,我个人最喜欢两句当时,一是纳兰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是李义山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后来学生课上问我,这两句当时区别在哪里?细细想来,李义山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时候,虽然心痛,那时已经是局外人了。这局外人而观之,当时的惘然虽留下不尽的怅惘,但却已不足论、不须论,连李商隐自己都只能远远地观望,所以世人更无从得解,只能远远地看他“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所以为什么一篇《锦瑟》解人难?是因为当时的情可远观而不可近亵玩之。可纳兰不一样,纳兰的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平易中其实有着无限地悲痛、无限地凄凉。事实上,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是局中人,他还没有走出残阳,还没有走出往事里卢氏留下的光与亮!甚至还充满了恍惚,当他一年里反反复复地来到双林禅院,看着卢氏停在庙里的棺椁,恍惚间还会看到卢氏衣袂翩翩地朝他走来。那时的纳兰一定会有一种错觉,夕阳还未落下,残阳的光与亮还在紧紧地拥抱着他。

所以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其中的痛与遗憾却是最不寻常,真是“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纳兰容若《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