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1000年以后,所有人还记得你的名字 男人装

 泊木沐 2018-01-27

1865年冬,一个名叫托马斯·赛耶斯(Thomas Sayers)的人去世。他的送葬队伍长达2英里,10万人参与他的葬礼,为了获得最佳视野,墓园的每一棵树上都踩满了人。

赛耶斯的墓地如今鲜有人问津

赛耶斯是英格兰的第一个拳击冠军,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运动员。为了看他的比赛,狄更斯和首相一起挤火车去赛场,连维多利亚女王都特地推掉议会工作。

152年后的今天,世人记得维多利亚女王,但托马斯·赛耶斯的名号早已化作尘土。除了拳击爱好者,一般人都需要一番介绍才能知晓此人存在。

随着时光的飞逝,历史上有太多红极一时的人和事被人遗忘。但也有不少人深深根植于文化之中,后人不断书写他们的人生,甚至把这些千年以前的人拍成电影。

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即使当下风光无限,转眼依旧可能被遗忘。那么,如何才能在千年之后还被人们铭记呢?不妨在前人身上总结经验。

包装营销

简单说就是“让别人听到你的话”

凯撒大帝就是这么个自我推销的大师,他组建了先进的宣传机器,向罗马内外的人吹嘘凯撒。他还养了一批历史学家(史官)。古代史教授Thomas Harrison表示:“他们记录的历史实际上是‘凯撒的历史’。”

除此之外,凯撒只授权了一位雕刻家雕刻他的肖像,以保证他肖像的统一度和辨识度;凯撒对自己头像上的硬币也很在意,亲自过问了每个细节。

如今,政治家和明星们都在延续着这一策略。这就是包装营销:展现给别人你想展现的形象。包装营销做得好,脑残粉不会少。

职业选择

大多数人并非出身显赫,要想留名,必须专注于职业选择。像以下这些职业,没有过人的才华,务必谨慎些。

在古希腊,思考者便是这样职业,在那个推崇神鬼志怪的年代,思考世界“本质”难能可贵。那时的哲学家至今仍引导着现代思维。像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

古希腊时代,大部分人都是文盲,哲人们的竞争者寥寥,稍有想法便可脱颖而出。再后来就不行了,没有独到甚至革命性的思想很容易泯然众人。

和古希腊的思想者们一样,期科学家们也同样幸运,无论达芬奇、伽利略、牛顿,还是达尔文或爱因斯坦,这些科学家的成就都是一种“个人英雄式的表现”。

而如今,科学更具协作性,而且和哲学界一样,“低垂的果实已被摘下”。很多时候,就连科学家本人都很难理解他们的发现意味着什么——比如伟大的霍金和黑洞,尽管霍金是还活着的最知名科学家,但这不代表他能被长久铭记。

其他要避免的职业包括运动和音乐:

社会学家Ruth Penfold-Mounce说:“体育英雄能影响一代人,然而,一旦他们不再风光,人们会迅速遗忘。”他还补充道:“贝克汉姆也会被遗忘,我很害怕。”

歌曲的时代性更强,过去一千年所有产出的音乐中,真正活下来的只有古典音乐。你很难想象我们的后人在飞行汽车和飞船里听TFboys。

不要成为皇室

乍一看,皇亲国戚似乎是不朽的保证,但社会学家Chris Rojek却不看好:“千年后人们还会记得女王?我不这么认为。皇族世代更替,但真正能被记住的有几个?一百年之后,还有人会想念戴安娜王妃的芳容吗?”

留下遗产

成吉思汗不仅奠基了可能是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帝国,他更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据统计,其后裔多达1,600多万人;

除了生孩子,建立纪念碑也是个好方法,亚历山大大帝每征服一处,便留下纪念碑和硬币。不过他和秦始皇比是小巫见大巫了,长城和兵马俑给人们留下了永久记忆,更不要说他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个国家延续至今。

死的壮烈

提到梦露,人们说她“香消玉殒”。提到肯尼迪,人们想到“刺杀”。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场悲剧可以让一个人名声大噪。你可能不知道梦露拍过什么电影,也可能不知道总统肯尼迪有什么政策,但这不妨碍他们有名。

但这不是一个被推荐的策略,因为它是一次性的,谁也不能保证你的名气会被延续下去。

恶贯满盈

另一个不该被鼓励的途径是寻求恶名,从开膛手杰克到希特勒,再例如中国的秦桧和和珅,极端的恶名的让他们被人记住。

岳飞庙的秦桧夫妇跪像

这是追求名气的最肮脏方式。马克·戴维·查普曼在枪杀了约翰·列侬之后冷冷地表示:“为了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人,我必须杀死世界上最有名的人。”

查普曼

不过恶人通常为人所唾弃,历史很少由他们书写。这正是用作恶留名的不可靠之处:人们书写历史的时候会因为可怕而删除一些恶人的痕迹。

富可敌国

这一点想必不用我们多言了......

这么总结下来,想要永垂千古,着实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