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有法的岭南山水画写生体系

 我是圭水 2018-01-27

《鼎湖山写生》 纸本设色 张伟

《秋凉》 纸本设色 徐龙

《伊斯法罕古城》 纸本设色 张彦

《南坪暮雨》 纸本设色 陈水兴

《林坑村口写生》 纸本水墨 陈伟明

近日,“嘉树成蹊” 张彦工作室师生展在广州凤朝凰艺术沙龙举办。展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教授以及青年画家陈伟明、陈水兴、张伟、张仓健、梁翰宁、戴小曼、王爽、王荆、萧智仁、张云龙、徐龙、梁春雅、曾子钦、崔晓勇、庞小亮、张静等人的山水画作品,从中可一窥岭南山水画写生体系对后学的影响以及中国画教育如何做到传承有法的同时激励个性成长。

张彦,1962年出生于洛阳。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9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研究生课程班; 200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材料工作室研究生班。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广东省高校艺术委员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当代山水画领域,张彦以极具个人风格的笔墨特征及行遍天下的考察方式,建构了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写生体系,并大大拓展了中国画语言所能表达的题材范围以及意境范畴。尤其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景观时,对于这些之于中国画而言是“新”题材、但是又包含着丰厚历史文化沉淀的“旧”建筑,张彦精准捕捉了对象的整体特征,突破了水墨的写实与记录能力,同时又结合自身对当地人文的理解,感性地把握着各民族、国家迥然不同的气质。这一做法可上溯至乃师林丰俗先生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以及李可染、傅抱石等大家在面临新题材时的选择。而由于张彦长期耕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并担任学科带头人之故,又启发了一批青年画家的创作实践,蔚然已有自成一脉之风。

当然,画学体系的传承并非风格的相似那么简单,更何况在宗法宋元、反对陈陈相因的岭南画学体系中,师造化而不师吾法一直是先生们在给学生上课时首要的叮嘱。本次参加展览的青年画家,大都已初具个人面貌,甚至在视觉样式上已和张师拉开了相当的距离,但是又都良好地继承了张彦对山水写生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客观世界的敏锐感觉。

我也曾参与到张彦教授带学生下乡的旅途之中,并亲身感受到他对后学倾囊相授的热忱与不遗余力的提携。正如阮籍所咏:“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一个具有学术担当以及人格魅力的艺术家自身的创作与研究,往往能带动一个区域甚至跨地域的画学系统发展。本次展览规模虽不大,贯穿其中的脉络却十分清晰,即中国山水画如何面对当下纷繁的现代世界与全球化语境,以及中国画教育如何做到传承有法同时又激励个性成长。张彦及其学生的作品,给予我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审美感受,也为山水画写生未来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积极佐证。

王艾(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