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建立地理知识结构,形成地理知识体系(二)

 恶猪王520 2018-01-27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等。地理规律主要分为空间规律(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时间规律(日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自然界主要是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运动。物质的组成主要是基本地理概念和地理事实,物质的运动变化则是规律和原理。
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首先识别简单的规律和原理,主要是单要素的变化规律。如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oC);气压垂直变化规律(越往高气压越低);经度和纬度分布规律(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等等。遇到复杂的规律应该分解为简单的规律,分析主要影响要素及其关系,分析规律使用的条件。规律的掌握要经常借助地图来实现。

理解运用基本规律和原理,要求会归纳概括出规律和利用规律分析地理事物趋势,预测地理现象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变化大都有规律可循,地理原理涉及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各方面,因此考生在学习与复习过程中不仅应对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理解,更重要的是应用它们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即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或演绎推导等能力。

地理规律和原理很多,学习中要会总结。

如主要包括:时区变化规律;经度纬度变化规律;地图方向规律;地球自然和公转规律;阳光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气压变化规律;锋面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规律;河流补给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和物质循环规律;人口增长变化规律;城市化规律;河流分布规律;地球上存在生命现象原理;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生态平衡原理;气候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布局原理;工业布局原理等等。

地理学关键要就“理”字做文章,否则就停留在描述的阶段。同学们不仅要知道地理事物分布在哪里,更要学会分析为什么在那里。理解、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比较、推导、综合分析的能力就是要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并运用其对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或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比较和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