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二考复习,你将怎么准备?

 沐沐阅览室 2018-12-04

      2018 11 月地理选考成绩揭晓,不甚满意首考成绩的同学又将埋头投入到二次选考复习冲刺,期待在二次选考中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何进行二考复习?两次复习之间应存在角度、重点和能力层级要求的不同。如果对一考和二考复习之间的提升和转换没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仅仅是茫然被动应对,其效果必然不佳。地理选考争 A需要你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回顾与总结一考复习的成败得失

   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师的一考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以教材章节顺序为主线,深入学习和应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尤其以单项技能和基础技能训练为主,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以课本为根本,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夯实基础,形成能力。其中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般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学习则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学习要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二、重点关注地理基本方法与技能的提升

1.准确理解核心概念,掌握地理常用术语

   在我们一轮复习结束之际,我们应该对课本中的概念重新审视一遍,加强地理概念的理解、消化、吸收。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并要把那些模糊的概念,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加以解决,不留夹生饭。如:天体、天体系统;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等。当然,概念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只有我们重视了概念的学习,在分析、回答问题时才能应用概念和术语,答题也就严密多了。

2.强化应用核心主干,掌握基本规律与原理

      经过了一轮的全面、系统的复习之后,同学们的知识是学了不少,但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头脑中并不是十分清晰,这时需要我们提高自己的站位去归纳提炼自己的知识,这里以自然地理为例给知识做个大致的分类,对同学们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地理事物成因分析。如: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影响某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因素、四季更替的原因、、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天气变化原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洋流的形成、渔场形成、滑坡、泥石流成因等。

 地理事物分布规律。如:同一刻全球区时分布规律、同一日期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气压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海洋盐度和温度分布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海洋资源分布规律、气象灾害分布规律、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等。

 地理事物间联系。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壳物质循环、水体循环等。

 地理事物特征。如:地球自转特征、、地球公转特征、对流层特征、平流层特征、等值线的特征、气旋(反气旋)特征、气候类型特征、土壤的肥力特征、气候资源的特征、陆地资源的特征、潜水和承压水的特征、海洋资源分布特征。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某些洋流的季节变化、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等。

地理事物运动过程。如: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运动、水循环、洋流运动、地壳物质循环、板块构造运动等。

人地关系。如:人类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环境、人类活动对大气成份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酸雨形成、危害、分布、解决措施、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土壤影响、人类活动与气候、海洋环境问题产生、台风、洪涝、干旱、寒潮带来的灾害,防范措施、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3.熟练掌握地理核心方法

描述和阐释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基础语汇和地理基本语法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特征、本质和规律等进行描述和阐释,是学生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此能力体现在高考试卷中,但形成于学生的日常学习时。此方法有三个层次要求:第一、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对已获取信息的表达能力,尤其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表达。学生必须精心审题,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问题的限定项、求答项、中心项、提示语(有些试题没有),进行信息转换,运用学科语言逻辑严谨、文字准确的表述事物或现象。第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此项要求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如某一规律或现象的成因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从整体中区分出个别特征,从多方面的现象中发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对此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概括,作出正确的阐释。第三、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此项要求重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学生应从自然

和人文等多角度、多侧面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进行学科内或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

 图像分析法。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

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常见的地理图像有: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图(区域特征归纳和区域特征比较)、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统计图(平面直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三维坐标系图、扇形图、饼状图、柱状图、雷达图、风向玫瑰图、金字塔图等)、剖面图、景观图等。在复习时应注意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迁移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加减学习法。一考复习之后,我们的复习时间极其有限,加减学习法对我们提高复习的实效性极有帮助。所谓的加减复习法就是在一考复习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和归纳大胆的取舍知识。比如说对我们已掌握的知识点、已掌握的典型试题及同类题、偏离考试标准的知识和技能大胆舍弃,而对我们较为模糊的概念和原理,标准中明确要求的基本技能要不惜时间去研究。

三、构建知识体系,查找一考中遗留的问题

      在复习中不要走进死记硬背大量知识碎片,忽略主干知识的误区,应把地理主干知识作为支撑学科的命脉,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而带来的直接危害是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可靠基础。学生在对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

    二考复习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完善知识结构,形成专题。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其主要任务是建构知识框架、分析要素关系 、总结知识规律、比较知识异同 、归纳知识特征、拓宽知识层面。进而到达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结构,实现自然与人文;自然与区域;人文与区域知识的重组与创新,拓宽思路、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目的。这对学生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

四、地理二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二考复习的设计思路:一是强化基础知识的巩固,提升对地理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二是串线织网:纵向知识梳理——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线索,形成知识结构。

    促进知识类化——迁移知识,进而类比推理——举一反三。横向知识联系——以问题为载体,调动和运用原有知识,综合分析,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三是以区域为载体,对区域中存在的特殊自然事像或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究,力求做到知地明理 

   《地理选考 Ace课堂》一书针对浙江省地理选考试题的特点,精选复习内容,在重视基础知识巩固的同时,把复习教学的重心放在重点解析、难点突破和方法点拨上。在每一个复习专题中设置“自主复习”和“问题探究”两大模块。“自主复习”模块主要供学生自主复习之用,对选考主干考点进行知识梳理和图像解读,并配以经典的考题进行效能测试。“问题探究”模块主要供教师课堂复习活动所需,对选考的关键考点,特别是对加考题的考核内容和能力要求进行导学,通过“问题情境、智能链接、思维建构、方法点拨”等教学活动环节,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解题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