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龙溪舟子 2013-03-03

构建知识体系,强化知识迁移,搞好二轮复习

特级教师  韦校俊 

     二轮复习是建立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漏补缺、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一轮复习中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试大纲》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实现知识迁移应用,达到高效复习备考的目的。

一、二轮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应以一轮复习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为重点,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对主干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

1)宏观策略:内容整合,专题归类,试题整编,题型归纳,思维建模。

2)微观策略:以题带法,解法建模,题型建模,联系迁移,举一反三。

3)教材处理策略: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基本原理,做到活学活用;把握重点难点,做到真正理解。

4)自然地理复习策略:①理解原理,强化迁移;②构建知识体系,把握逻辑与规律;③通解通法,多题归一,以不变应万变,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人文地理复习策略:根据教材案例,提取地理事物的共性,依据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建立答题线索,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6)区域地理复习策略:运用地理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区域地理复习重点:①区域地理位置的认定;②区域地理事象特征的描述;③区域地理事象形成原因的分析;④区域地理事象变化规律的分析;⑤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的概括。

7)归纳总结策略:①整理知识系统,即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②总结规律,即对知识中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进行总结;③分析知识联系,即分析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④概括知识结构,即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⑤比较知识异同,即比较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之处,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格,对知识进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⑥归纳特征,即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掌握地理事物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8)突破提升策略:①回归课本,在知识系统化方面取得新突破;②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方面取得突破;③案例典型化,构建思维线索,在知识迁移方面取得突破;④方法系统化,在解题思路方面取得突破;⑤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知识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二、构建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建立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之上,即建立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已基本形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重组,在重组中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能力。

1.自己动手整理知识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要用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要解决这种问题,可先从章题或节题入手,逐渐细化知识点,认真思考本章或本节为什么包含这些知识,把能够准确反映知识间关系的内容用尽可能简短的语句概括出来,并自己绘制知识体系图,这种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间的横向、纵向和隐性联系较为科学地挖掘出来。经常进行上述工作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够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2.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包含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壳物质运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学科主干知识体系的构建,先要回归教材,从课本目录中提取主干知识,形成章节主干,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然后把地理知识内部的逻辑顺序与认知规律结合起来,构建合理的地理认知结构。例如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运动规律)导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大气运动规律)。建议把地理教材内容概括为四大系统: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等。

  3.按照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整理知识体系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体系包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气温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与分布、世界降水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洋流的分布规律、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等。例如,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①判读南北半球;②判读海陆分布;③根据凸向判读季节;④判读洋流流向、性质;⑤根据等温线判读地形特点等。具体应用:①等温线大体沿东西(纬线)方向延伸,数值沿南北方向变化——太阳辐射是主要影响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洋流是主要影响因素;③等温线大体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受地形因素影响;④等温线平直——下垫面性质单一,如南纬40°—60°处的等温线较平直,说明海洋面积大,性质单一;⑤等温线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⑥等值线闭合表明该处为局部温暖中心或低温中心(“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中心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中心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4.按照季节整理知识体系〖HT

地理事象往往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特别是自然地理现象,其时间变化特征更为明显。因此复习时,可以时间为线索将相关地理事象整合在一起。例如,可以沿着季节更替这一重要线索,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陆地环境、资源和能源的利用、工农业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起来。季节更替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主要包括四季的形成、不同季节等温线图的判读、季风环流的形成、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外力作用强弱的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自然资源的利用、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环境问题等。

5.按照地理事物的因果联系建立知识体系

因果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知识串”能使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

例如,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因果联系: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自然植被分布—自然带的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农作物的分布。

又如,气候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布局之间的关系,工业分布与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之间的关系等。再如复习西亚和北非,有两条主线:①纬度位置→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候特点(高温干旱)→农业生产特点→出口物资;②自然资源(石油)→石油生产→石油运输线路→与石油有关的工业部门。

6.按照区域建立知识体系

区域地理复习有规律可循,研究区域地理往往按照从自然条件到人类活动的顺序进行。其中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人类活动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人口、城市等。注意运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对各区域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等进行整合。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7.建立同类知识间的联系

对不同知识用不同思路进行重组,如对相似知识进行迁移,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使“原料”变成“半成品”,便于运用。例如,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到北半球变为西南季风,联系到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到南半球会有何变化。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可概括为“风水宝地”: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风),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水),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地),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8.建立零星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掌握知识结构是进行知识重组的基础。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知识的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体系。例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成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

1)纵向联系。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其中任一地理事象的形成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原因时,既要考虑自然原因,又要考虑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又可从气候(主要是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风)、土壤(土质)、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毁林开荒、战争、樵采、营造宫殿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掌握了这一知识网络,在分析其他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时,就可以联系已学过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来解决。

2)横向联系。例如,气候因素的影响、某些条件对生产的制约、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农业各部门的交流等。

3)因果关系。例如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地转偏向力、地方时等。

4)从属关系。例如气候要素与其所包含的气温、降水、气压和风;外力作用与其所包含的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等。

5)并列关系。例如各种外力作用、各种工业部门、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共同影响或共同作用于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多项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

6)包含关系。例如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自然资源、水资源、河流水等。

三、强化知识迁移

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和入题的视角比较新颖,突出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下面谈谈地理复习中知识迁移的做法。

1.学会转化,实现知识的迁移

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理解试题,可以图文转化、图图转化,也可以文文转化。养成了联系和对比的习惯,转化就不难了。

2.从教材中迁移知识

这种知识迁移是指遇到实际地理事物应结合课本中对某一具体相似案例的分析,将课本案例的经验借鉴到实际地理事物中去,也就是学以致用。例如学习了青藏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可以分析我国南昆铁路;学到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联系其对我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借鉴意义;将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迁移到我国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开发治理等。又如,内蒙古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迁移阿根廷为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3.从生活中迁移知识

当我们接受新概念和新知识时,往往会联想到生活中原有的一些概念和体验。将有用的知识“生活化”,积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观测北极星可以确定当地的地平方位和纬度;通过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等。

4.在逆向思维中迁移知识

某些高考试题通过提供新的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对比、联想、延伸,对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上。这类试题的解答经常用到逆向思维。例如,从三角洲的形成原因分析刚果河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从三角洲与城市的关系,分析黄河三角洲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从莱茵河航运的自然区位优势,分析黄河发展航运不利的自然条件。

5.利用比较法迁移知识

地理复习尤其是区域地理的复习,应加强相关区域的对比分析,归纳区域特征,明确区域差异,有时还要学会借鉴成功区域的发展经验,结合实际解决另一区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培养迁移、拓展所学知识的能力。利用比较法时,关键要确定比较项目,主要是相同、相似或相反的地理事象。例如,比较日本和英国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比较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发展方向的异同。也可以把不同章节、不同教材、课内与课外的知识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提高综合分析和知识迁移的能力。例如,比较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异同,可从两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单产不同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等方面分析。

6.运用模式图迁移知识

在复习中,紧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建立模式图,可以对地理学科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模式图主要有分布模式图、等值线模式图、关系模式图、循环模式图、区域地理学习模式图、区位因素分析模式图等。例如,利用下面的物质循环运动简略模式图,可以落实很多知识:

 图片

 (1)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可确定图中AB两处气温与气压的高低。

(2)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中纬度环流侧视图,则可确定AB处的气压带及③处的风带。

(3)若此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则可确定何处为海洋,可确定水循环①—④各环节中表示水汽输送的是哪个环节,能直接给陆地补充淡水的是哪个环节,人类经常影响的是哪个环节等。

(4)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B表示岩浆,则可确定A是什么岩石。

7.运用类比推理迁移知识

在同类知识中概括出“共同因素”之后,还需要进行一种“类比推理”的过程,使知识类化过程达到完善。例如掌握了非洲和欧洲西海岸由低纬度至高纬度气候类型的分布后,可以类比推理出南美洲、北美洲在相同纬度范围内气候类型的分布,得出大陆西海岸气候类型随纬度变化的分布规律。

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和创造机会来训练知识迁移能力,提高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在联系、比较、转化中进行知识的迁移,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争取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摘自试题调研2013年第6辑《高考热点大串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