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方面概述高三地理复习脉络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2-08

前言:常常听见老师们念叨一句话,高考取胜在文综,文综取胜在地理。与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相比,地理学科具有更强的空间性与抽象性,严密性与逻辑性,综合性与复杂性,所以地理学科又被成为“文科中的理科”。地理中复习的难点贯穿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建议考生在复习时回归课本,以五大规律为主线,从而构建知识网络,小编总结以下三个方面。


人文地理:重视区位因素

人文地理包括五大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交通点线区位因素和商业区位因素。通过横向比较,找出其共性:

1:都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基础,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包括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并且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人口)、工农业基础、科技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又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还要纵向比较其差异,例如:

1:如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因此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

2:工业的成本高、污染重,因此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和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明显;

3:城市是由人类居住地逐渐演化形成的,所以适合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影响因素不断变化是其特征;

4:交通线的建设目的性强,并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对线路选择的决定性更突出,同时直接受自然条件中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及技术的保障作用也很明显。


区域地理:区域空间定位是关键

区域地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尤其是在综合题中,以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的背景材料,有机联系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考生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考查考生应用能力的要求。

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依据地理事物的地理坐标定位。

2. 依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

3. 依据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定位:①依据地理事物的面积、轮廓和形状;②依据气候、地形、植被、动物等自然特征;③依据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如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建筑物、文化现象等)。

4. 用图例、注记、比例尺等辅助信息定位。

5. 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

牢固掌握重要的经线和纬线,明确各经纬线在世界区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采用这种经纬网格法,就可以把世界主要大洲的位置确定下来。中国地理亦可采用同样方法复习。


自然地理:五大运动是重点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环境、资源和灾害四个部分,近年高考试题中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了这些内容,且分数所占的比例稳中有升,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这部分内容贯穿五大地理规律,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地壳运动、水体运动和地域分异规律,考生在复习中应以这些规律为主线,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时,主要应把握三大规律,抓好四点三线,掌握三种计算:

1. 把握三大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 抓好四个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晨昏线上的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3. 抓好三条线:晨昏线、日界线(180°经线)、0°经线。

4. 掌握三种计算:时间(经度)的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纬度)的计算。

日照图的判读及其相关计算是历年高考的难点。为了化解难点,考生应在复习时归纳整理出日照图的多种示意图,主要有:公转位置图、侧视图、俯视图、柱状投影图、坐标图、直观图、变式图、局部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