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昌五中的前世(7)

 宜昌石头书屋 2020-05-02

  

【宜昌一中】

于是新入城的宜昌党政机关在原宜昌县中仅仅只呆了十天,就匆匆搬到位于学院街的原国府专员公署(后来的公安局大院)去办公。由此可见,刚入城的新政权对旧时教师的培训和对新干部的学习十分重视,连自己进城之前选定的办公地点也可以为之让步。这才有了1949年8月23日《宜昌日报》第一版刊登的“本市及分区干校先后正式开学”的消息:“16日,本市行政干校在原县中大礼堂举行开学典礼,刘真市长,何定华校长亦临参加,教务主任于溪致开幕词。”

原以为这所从学院街搬到原宜昌县中(现在的宜昌市五中)举行了开学典礼的宜昌行政干校会在那里有一个稳定的学校校址,不想他们也不过就是在那里呆了一个月,1949年9月之后,同样新成立的宜昌市初中也把校址选在此处。那个时候,新政权的政策是:教育为大、学校为重,而那所以培养干部为宗旨、短期训练班形式的宜昌行政干校就不得不和市委市政府一样再次搬迁,将学校搬到现在市一医院西门处的原来哀欧拿女中的教舍里继续进行学习。

因为形势和工作的需要,那第一批110多名学员学习不到三个月就提前毕业,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宜昌干校从1949年8月到1951年7月一共先后办了三期,为当时刚刚成立的新政府培养了300多名干部,其效果就和当年参加过宜昌干校学习的学员回忆的那样:“干校三个月,胜读十年书”,“三个月管了一辈子”。他们中间有很多学员后来都成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不少还走上了地市和各级领导岗位。

抗战结束后由建始三里坝迁回宜昌的省立六中(宜昌一中的前身)尴尬的发现,在已被战火毁成一片废墟的城区难以找到学校的安身之地,只得暂以接收日军在土门垭(现在的土门)机场的简易军营为校舍,直到1947年再次改名为省立宜昌高中才得以迁回城区,却又不得不分为三处:本部和高中三年级在肖家巷居士林,二年级在西坝康家巷,一年级在西坝皂角树巷。据学生回忆:“三处都住在破庙和部分民宅里,学生寝室内床铺密密麻麻,晚来的同学还要见缝插针。”

1949年解放后,市军管会派员接收原“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湖北省立宜昌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宜昌中学”及“宜昌县立初级中学”等四所中学,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将这四所中学的高中部合并为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校址在黄草坝(葛洲坝工程建设期间被开挖),初中部改名为湖北省立宜昌初级中学,校址就是当时的宜昌行政干校所在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