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天,很多人会出现皮肤干痒的情况。其实痒是比痛更让人感到痛苦的一种感觉,痒的时候,人们恨不得把皮肤抓破抓烂方能解恨。
![]() 皮肤干痒的原因 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下,人体皮肤血管常处于收缩状态,汗腺、皮脂腺的分泌明显减少,失去正常的滋润,容易出现干燥、紧绷感。 今年冬天北京久不下雪,又经常刮风,所以天气异常干燥寒冷,这是导致很多人出现皮肤干痒的原因之一。同时,年龄增长、气候变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洗澡水过热、洗涤用品碱性强等都是导致皮肤干燥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腿部皮脂腺相对薄弱的地方更加明显。 中医认为 皮肤干燥为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瘀、毒互相为患,是病机之关键所在。 虚指肝肾亏虚气血虚,没有充足的气血濡养肌肤,就像地里面没水,表面就干裂了一样。实指与“风、燥、湿、毒”有关。 所谓“风盛则痒,无风不作痒”。燥邪性干燥,易伤津液。湿性粘滞,易留难去,久郁于腠理而发病。现代大气污染、电磁辐射、劣质化妆品……等环境污染皆属中医“毒邪”范畴,可造成肌肤疏泄功能失调,对皮肤伤害极大。
![]()
口服中药: 偏肝肾阴虚者方可选杞菊地黄(丸)汤加减、知柏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 湿热型可选平胃散合二妙散加减; 风热型方选桑杏汤加减。 外洗疗法: 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这几味中药,水煎取汁,放入盆中外洗,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日1剂,连续5~7天。 4个“止痒穴” 1:血海穴
![]()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所谓“血行风自灭”,所以按揉血海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2:三阴交
![]() 三阴交是肾、肝、脾三经的交会穴,可以同时补益肝脾肾。 3:太溪穴
![]()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具有补肾的作用。 4:行间穴
![]()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 三宜 01、’宜食滋阴养润食物,如银耳莲子粥,薏米粥等,少吃辛辣火燥的食品。 02、宜多饮水,快速补充身体耗损水分。 03、宜合理使用护肤品,适当的润肤霜、润体液等对皮肤有“内外调养”之效。 二忌 1、忌过度洗洁 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表面形成的油脂保护膜,加快皮肤水分的丧失,使本来缺水的皮肤更加“干渴”。 平时洗澡非常有学问: 1).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不感觉烫。水太烫会破坏皮脂膜,造成皮肤微小的损伤,加重瘙痒。 2).如果是天天洗澡,每次5—10分钟就可以,不要超过30分钟。洗澡时,不要搓,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加重瘙痒。 3).尽量选中性或弱酸性的沐浴露,不要用碱性的香皂、肥皂。冬季洗澡,如果不是特别脏,尽量不用沐浴露。 4).浴后一定要在皮肤没干透的情况下搽乳液,除了腋下、腹股沟,全身都要抹。小腿、腰、臀和前臂皮脂腺最少,最容易发生瘙痒,要多抹或反复抹。 2、过分使用粉质化妆品
皮肤干燥,加上脱屑,看上去皮肤显得粗糙老化。很多爱美的人就会用粉质的化妆品去遮掩。其实这样不但不能改善皮肤缺水,而且不利于皮肤“呼吸”,更可能堵塞毛孔,促使粉刺的形成。 |
|
来自: 华民 > 《医药科普/(医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