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是空调系统中,空调系统中传递热能,产生冷热效果的工作流体。理想的冷媒应该是:无毒、不爆炸、对金属及非金属无腐蚀作用、不燃烧、泄漏时易于察觉、化学性安定、对润滑油无破坏性、具有较大的蒸发潜热、对环境无害。 1新冷媒的物理特性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蒸发压力要高:若冷媒之蒸发压力低於大气压力时,则空气易侵入系统,系统处理上较为困难,因此希望冷媒在低温蒸发时,其蒸发压力可高於大气压力。 2)蒸发潜热要大:冷媒之蒸发潜热大,表示使用较少的冷媒便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 3)临界温度要高:临界温度高,表示冷媒凝结温度高,则可以用常温的空气或水来冷却冷媒而达到凝结液化的作用。 4)冷凝压力要低:冷凝压力低,表示用较低压力即可将冷媒液化,压缩机之压缩比小,可节省压缩机之马力。 5)凝固温度要低:冷媒之凝固点要低,否则冷媒在蒸发器内冻结而无法循环。 6)气态冷媒之比容积要小:气态冷媒之比容积愈小愈好,则压缩机之容积可缩小使成本降低,且吸气管及排气管可以用较小的冷媒配管。 7)液态冷媒之密度要高:液态冷媒之密度愈高,则液管可用较小的配管。 8)可溶於冷冻油,则系统不必装油分离器。 2新冷媒的化学特性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化学性质稳定:蒸发温度会随应用温度而变化,例如冷水机之蒸发温度约为0~5℃,冷在冷冻循环系统中,冷媒只有物理变化,而无化学变化,不起分解作用。 2)无腐蚀性:对钢及金属无腐蚀性,氨对铜具有腐蚀性,因此氨冷冻系统不得使用铜管配管;绝缘性要好,否则会破坏压缩机马达之绝缘,因此氨不得使用於密闭式压缩机,以免与铜线圈直接接触。 3)无环境污染性:对自然环境无害,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低。 4)无毒性。 5)不具爆炸性与燃烧性。 因为是理想中的冷媒,故我们在不断的追求完美的冷媒,但至少不应该还是有:有毒、可燃、易爆、易泄漏且对环境有较大的破坏性的。 3新冷媒的特性 *1.ODP(臭氧破坏因子): 指示值是与R11作为1比较的相对值。 GWP(地球温暖因子): 指示值是与C02作为1比较的相对值。 *2.温度条件:50℃;本课件来自暖通南社。 *3.温度条件:0/50℃。 *4.沸点条件: 在大气压(1 atm)下,R407C与R410A的沸点温度。 5新冷媒R407C,R410A和R22比较,有下面的注意点: 总结: 1、R32制冷剂全球变暖系数是R410A的1/3,较传统的R410A、R22制冷剂环保,但R32具有一定的可燃性。 2、与R410A制冷剂相比,R32饱和压力高约3%,排气温度高约8-15℃,功率高约3-5%,能效比高约5%。 3、同工况、同压缩机同运行频率下,R32系统制冷量、能效比R410A制冷剂高约5%。 4、R290具有: 健康危害: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 1%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接触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5、按充注重量计算,R290制冷剂的用量只有R22、R410a的40%~55%,用量更少,更为经济。 6、凝固点低,蒸发潜热更大,使得单位时间内降温速度更快;等熵压缩比做功小,使压缩机工作更轻松,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分子量小,流动性好,输送压力更低,减小了压缩机的负载。使用R290制冷剂,节能率可达15~35%。 既然相关职能部门默许有关厂商也生产了,既然开始用了,下面我们就讲讲如何安全安装维修好新冷媒空调。 1安装前准备 1)安装前请先阅读说明书,根据说明书要求选择合适安装场所(如安装房间面积要求,不同冷媒的使用面积详见下表)。并对安装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明火和潜在点火源(包括吸烟在内),并控制隔离可燃材料。 最大充注质量(kg):
最小房间面积(m2):
按GB4706.32-2012要求,挂机按1.8米,柜机按0.6米,天花机按2.2定义安装高度。 2)安装前需做防静电处理,如:带防静电手套或棉布手套。 3)安装前要用检漏仪检测有无冷媒泄漏。 2安装工具准备 除螺丝刀、扳手、六角、压力表等常规工具外,还需具备的安装工具: 3安装过程 安装要求 1)安装场所应保持通风; 2)空调器周围2m范围内禁止出现明火或易产生明火的高于370度的高温热源,包括焊接、吸烟、烤箱等; 3)安装产品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比如:穿着纯棉服装、双手带上纯棉手套等;安装过程中禁止在空调器2m范围内使用手机。 4)选择便于安装或维修的地方,室内外机组进出风口周围不得有障碍物、不得靠近热源和易燃易爆环境的地方。 5)安装过程室内机制冷剂泄漏,应立即关闭室外机的阀门,所有人员应离开室内。待制冷剂泄漏完15分钟之后再进行处理。产品如已经损坏,必须运回维修点进行处理,禁止在用户场所进行制冷剂管道焊接等操作。 6)选择室内机进出风调节均匀的地方。 7)避开室内机两侧边线范围内正下方有电器产品、电源开关插头插座以及厨柜、床、沙发等贵重物品地方。 安装操作程序 1)连接管连接要求:只在连接管室内侧采用防拆卸螺母,安装时参照说明书或下图的安装提示进行连接,在安装时要避免接反。 2)抽真空要求 参考R410A产品要求,抽真空、保压和打开大小阀芯、固定好后盖螺帽。严禁采用机内冷媒排空!具体抽空步骤如下: (1)将歧管阀充注软管连接于低压阀充注口(注氟嘴),高低压阀此时都要关紧。 (2)将充注软管接头与真空泵连接。 (3)完全打开歧管阀Lo(低压)手柄,开动真空泵抽真空。 (4)一般23~35机型抽真空约15 分钟,45~65 机型抽真空约20 分钟,70 机及以上机型抽真空约30 分钟,确定压力表指针是否指在-0.1MPa(-76cmHg)处,抽真空完成后,完全关紧歧管阀低压(Lo)手柄,关闭真空泵。 (5)抽真空完成后需要保压一段时间,以检查系统是否漏。一般45 机型以下保压3 分钟,45 机及以上机型保压5 分钟,保压期间检查压力回弹不能超过0.005MPa(0.05 公斤)。 (6)检查真空后,稍微打开液阀放气,以平衡系统压力,防止拆管时空气进入,拆下软管后再完全打开高低压阀。 (7)上紧高、低压阀阀帽以及充注口(注氟嘴)阀帽。 加长连接管要求 制冷剂追加量:连接管超过5m需要追加R32冷媒,按18g/m追加。要求:挂机最多加长10米,柜机最多加长15米。 冷冻油追加量:连接管在产品标准配管长度的基础上增加10 m后需每加长5 m 增加5 ml冷冻油。 安装注意事项 安装后试运行 1)系统检验方法及要求(检漏):整机运行前,按照前面提到的检漏方法进行系统检漏。 2)电气检验方法及要求:检验方法与普通机型相同,因出厂时已保证整机安全性,因此只要检测系统没有泄漏即可。 4维修操作规范 1、维修点需具备的维修工具 拆机维修时请注意: 由于室内侧连接管外安装有不可拆卸的防拆帽,所以当涉及室内机系统需要返回专业网点维修时,必须破坏防拆帽,操作要求如下: 1)先对冷媒进行回收,关紧大小阀芯。 2) 用剪刀或斜口钳把大小连接管处的防拆卸帽剪断。 3)剪断防拆帽后对大小连接管、蒸发器大小管进行防尘处理,然后对内机、蒸发器进行拆卸及对漏点进行补焊(为安全起见,建议把内机拆回维修点维修)。 2、维修后二次安装 1)将连接管穿入室内机对接,用扳手紧固大小连接管。 2)抽真空、保压。 3)系统保压无问题后打开大小阀芯,紧固后盖螺母。 4)安装防拆帽。按照前面提到的安装连接管防拆帽的方法,重新将新的同规格防拆帽装到螺帽外面。(维修人员上门前需自带一对同规格的防拆帽) 3、维修注意事项: 3.1维修场所及人员要求 在维修场所内的所有维修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应该知道所从事作业的性质。应避免在密闭的空间内维修,保持维修场所通风(打开门窗)。维修区域应适当隔离,通过控制可燃材料以确保维修区域内的工作条件的安全。 3.2检查制冷剂是否存在 维修前和维修过程中应当使用适当的制冷剂监测仪在区域内进行监测,确保维修人员意识到存在潜在可燃性气体。 3.3灭火器的放置 对制冷系统或相关部件进行热加工作业时,应将适用的灭火器置于就近处。制冷剂注入区域应配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 3.4禁止火源 对维修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明火和潜在点火源(包括吸烟在内)并控制隔离可燃材料。 3.5制冷设备的检查 如果更换电气元件,这些电气元件应按照使用目的和正确的操作规定进行安装。 3.6电气装置的检查 电气元件的维修和维护应包括初始的安全检查和元件检查步骤。如果存在危及安全的缺陷,则要将器具电源断电,直到缺陷得到妥善的处置。如果最后不能完全消除缺陷,而且又必须继续操作,那么就应当采取适当的临时解决办法。将此情况报告给空调器的所有者,并且对所有相关人员提出警告。 3.7线缆检查 检查线缆是否会受到磨损、腐蚀、过压、震动、锋利边缘或其他不利环境的影响。该检查也应考虑老化或压缩机、风扇的持续震动对线缆造成的影响。 3.8可燃性制冷剂的检查 检查制冷剂的泄漏应当在没有潜在点火源的环境中进行。不应使用卤素探头(或其他任何使用明火的探测器)进行检测。 如果怀疑有泄漏,则应将所有的明火从现场移走或将火熄灭。 如果发生泄漏的位置需要进行焊接,则应回收所有的制冷剂,或者将制冷剂全部隔离在远离泄漏点的部位(使用截止阀门)。在进行焊接之前以及在焊接的过程中,要使用无氧氮(OFN)对整个系统进行净化。 其它注意事项 1、维修、报废与回收空调时冷媒清除注意事项 维修、报废、回收空调器时需清除系统中的制冷剂,在空旷的通风区域进行冷媒排放,在排空R32冷媒后应使用真空泵进行抽真空(尤其是吸气管端),彻底排干净残存的R32冷媒。 怀疑冷媒有泄漏的空调维修时,直接用六角锁紧室外机截止阀芯,然后松开截止阀处连接管,将室内机内冷媒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禁开机收冷媒,以免压缩机混入空气压缩。 2、R32冷媒的储存管理要求 冷媒贮罐应单独放置在-10~50°C的环境中,通风良好,并贴警示标签; 维修工具中与制冷剂接触的维修工具应单独存放和使用,不同制冷剂的维修工具不得混用或混放。 3、拆装机(移机)操作规范 拆机前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保持通风(打开门窗),拆机场所不能有点火源(包括吸烟在内)并控制隔离可燃材料。 拆机前请先对制冷剂进行排除操作。 拆机时尽量采取连接管与内机一起抽出;如连接管太长,采取从外侧割管,再加长焊接的方式处理。 拆机后对产品运输、装卸时严禁碰撞、跌落;禁止将机组储存在密闭空间及有火源的空间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