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字的起源是什么?最早见于中国的哪一本书?

 杰夫Rose 2018-01-28

如果说西周文献《诗经》中记载的「荼」是「茶」的话,那么「茶」就应该最早见于《诗经》。

《诗经》先后七次提到「荼」:

  1. 谁谓茶苦,其甘如荠。(《邶风・谷风》)
  2. 采茶薪樗,食我农夫。(《豳风・七月》)  
  3.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大雅・绵》)
  4. 出其圈阅,有女如荼。(《郑风・出其东门》)
  5.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国风・豳风・鸱鹗》
  6. 其铸斯赵,以薅荼蓼。(《周颂・良耜》)
  7.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大雅・桑柔》。

但是《诗经》中「荼」是不是「茶」是有争议的,所以这个问题还没有定论。

我只负责罗列、综述我看到材料和证据,然后请读者自己去判断。

从文字学的角度说:「荼、茶」本一字分化,《說文》有「荼」无「茶」:

「茶」字似乎最早见于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讲「茶」在唐以前还有很多名字:

「一曰槚,一曰蔎,一曰茗,一曰荈」。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不但是农业之祖,还是中医本草学之祖:

《神農本草經》: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陆羽认为他还是【茶祖】,他认为神农用来解毒的「荼」就是后世的「茶」

《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

但是,《毛诗》以及汉唐学者注经却说「荼」是「苦菜」或者「茅草、稗草」。如: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毛傳:「荼,苦菜也。」
《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韋昭注:「荼,茅秀也。」
《詩‧周頌‧良耜》:「以薅荼蓼。」孔穎達疏:「蓼是穢草,荼亦穢草。」

「荼」的「苦味」之义引申出「痛苦、苦难」之义,也即所谓的「荼毒」:

《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
孔穎達疏:「《釋草》云:『荼,苦菜』此菜味苦,故假以言人苦;毒,謂螫人之蟲,蛇虺之類,實是人之所苦;故併言荼毒,以喻苦也。」

所以,《字源》(上册,页59)一书中,学者白于蓝认为「荼」字的本义是「苦菜」:

·

我们知道《诗经》主要来自是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但黄河流域并不产茶,陆羽《茶经》也记载茶树来自南方: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陕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缀之。

成书于晋代的《华阳国志》认为,殷周之际巴蜀就向中原进贡茶叶。

西汉扬雄的《方言》一书记载茶来自蜀地。但目前先秦两汉考古,似乎没有发现过任何与茶和饮茶相关的文物(或者说我没有见到)。

清人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秦人取川 之后,始有茗饮之事」,并引孙楚《出歌》:「荼荈出巴蜀」。

陆羽《茶经》所描述南方茶树「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目前在云、贵、川, 确实有非常粗古茶树的存在。云南就有很多几千岁的【茶树王】:

根据现代植物学和生物学以及地质学的研究,国际上已经普遍认为中国云贵高原为茶的原产地。下面的结论引自《中国茶史》(页6-8)

西方语言中不管是【tea】还是【cha】,都是来自汉语的闽南语和粤语:

西方白人明明几百年都从中国进口茶,而且茶树是他们从中国盗走移栽到印度大吉岭的,但白人似乎很喜欢印度,一定要说茶起源自印度。

后来,中国学者通过现代基因技术一锤定音:中国是茶树的故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

茶树和饮茶之风,由南向北传播,茶树也渐渐被驯化成为矮小的灌木,地理大发现以后,东西航路被打通,茶开始风靡世界。

人类是如此迷恋茶叶的味道,我本人极度嗜茶,相信不论古今,世界上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可使食无肉,不可饮无茶。

所以,这片小小的叶子,影响人类的历史进程。比如美国的独立革命、近代中国的鸦片战争。

央视有个纪录片叫《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我认为拍摄得非常好,就是从茶树的起源地云南,开始讲述茶叶前世今生的故事:

5




所以,说道最后我也不敢下确凿的结论,我只能说有以下两种可能:

1、先秦文献中的「荼」,可能包括很多苦味的草药以及植物,茶树只是其中之一。那么大致上可以说《诗经》的【荼】包括【茶】。

后来,大概是魏晋以后,从「荼」字分化出「茶」字。

2、先秦文献中的「荼」不是「茶」,大概在汉代,南方巴蜀或者说今天的云贵川的「蔎、荈」传到中原,因为「蔎、荈」也 是苦味,所以归入了「荼」一类的植物,后来称为「茶」或「茗」。

也就是说:先秦文献中「荼」只是指的苦菜,不是指「茶叶」,但「茶」这个汉字是从「荼」中分化出来,专门表示巴蜀的「蔎、荈」。因为它们都苦味植物。

如果说确凿的话,最早记录「蔎、荈」也就是「茶」的文献,是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

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以及西汉扬雄的《方言》:

蜀南人谓荼曰蔎
(「茶、荼」上古音是一样的)

-------------------------------------

参考资料:

  1. 郭孟良. (2003). 中国茶史. 山西古籍出版社.

  2. 刘祥秀. (2006). 《诗经》中的“荼”与“茶”之关系考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1(7), 88-90.

  3. 周蒙. (1997). 《诗经》“荼”为“茶”源说. 北方论丛(3), 48-52.

  4. 董桥声,饮茶简史,见: http://www./_media/%E9%A5%AE%E8%8C%B6%E7%AE%80%E5%8F%B2.pd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