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老湿画图系列--第六弹】 饼图 Pie Graph

 萌小芊 2018-01-28


饼图,苏格兰政治经济学作家WilliamPlayfair(1759 – 1823)在1801年为了展示土耳其帝国领域面积时首次使用,如上图。


普莱菲也被称为「视觉图表之父」,他所制定的直方图、线图、圆饼图,影响后世至巨。

 

饼图显示的是数据中各项的大小与各项总和的比例,它的数据有以下几个要求:


     1.       仅有一个要绘制的数据系列

     2.       要绘制的数值没有负值

     3.       要绘制的数值几乎没有零值

     4.       类别数目无限制

     5.       各个部分代表的是百分比

 

在R是绘制饼图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基础函数pie()、plotrix包中的pie3D()函数绘制3D饼图、以及ggplot2等都可以实现饼图的绘制,相比而言ggplot绘制饼图略微复杂一点,接下来将对这三种方法一一作一介绍。


R的基础函数pie()绘制饼图,常用参数如下:


x

用于绘图的数据

labels

数据对应的标签

radius

半径

col

设定颜色

clockwise

逻辑值,TRUE为顺时针,FALSE为逆时针

 

模拟数据x(必须是各个部分的比例),给定标签,设定颜色color(也可以使用默认颜色,但一般不是很好看):

x <- c(0.24,="" 0.3,="" 0.26,="" 0.16,="">

y <- c('a','b','c',="" 'd',="">

color <- c('#1b9e77','#d95f02',="" '#7570b3',="">

pie(x, labels = y, col = color)

 

plotrix包中的pie3D(),基本参数如下:


x

用于绘图的数据

labels

数据对应的标签

radius

半径

col

设定颜色

theta

设定倾斜程度

 

首先模拟数据x(必须是各个部分的比例),给定标签,其次设定颜色color(也可以使用默认颜色,一般不是很好看)

install.packages('plotrix')

library('plotrix')

pie3D(x, labels = y, col = color, theta =0.5)


ggplot2种绘制饼图,其实是把柱形图做了一次极坐标转换coord_polar(),柱形图绘制可参见另一篇文章《如何用R画一个柱状图,代码都在这里了》


1、如果我们柱形图是并列式,并按照x轴极化坐标轴,会绘制出类似雷达图coord_polar(theta = 'x')

library(ggplot2)

df <- data.frame(x,="">

df$Gr <->

 

p <- ggplot(df,="" aes(y,="" x,="" fill="y))">

   geom_bar(stat = 'density') +

    coord_polar(theta ='x')

p


2、绘制正宗的饼图,需要先绘制叠加的柱形图,然后在y轴加极坐标转换coord_polar(theta = 'y')

p <- ggplot(df,="" aes(gr,="" x,="" fill="y))">

   geom_bar(stat = 'density', width = 1, position= 'fill') +

    coord_polar(theta = 'y') +

   theme_bw() +

   theme(axis.text = element_blank(),

         axis.title = element_blank(),

         panel.grid = element_blank(),

         panel.border = element_blank())

p

 


3、在ggplot中还可以借鉴饼图的思路,绘制环形图,每一环代表一个分组:

模拟数据:

specie <- c(rep('sorgho'="" ,="" 3),="" rep('poacee'="" ,="" 3)="" ,="" rep('banana'="" ,="" 3)="" ,rep('triticum'="" ,="" 3)="">

condition <- rep(c('normal'="" ,'stress'="" ,="" 'nitrogen')="" ,="">

value <- abs(rnorm(12="" ,="" 0="" ,="">

data <->

head(data)



绘制代码:

p <- ggplot(data,="" aes(x="specie, " y="value," fill="condition))">

   geom_bar(stat='identity', position='fill', width =0.9) +

   theme_bw() +

   theme(axis.title = element_blank(),

         axis.text.x = element_blank(),

         plot.title = element_text(hjust = 0.5, size = 20),

         panel.grid = element_blank()) +

   coord_polar(theta = 'y')

p

本系列课程主要侧重于讲解图形原理,以及在R中的实现过程,并没有特意追求美观,故很多图的细节部分修饰有限,大家重点理解实现过程。

 

本期图饼就分享到这里。不知不觉【孙老湿画图系列】已经和小伙伴们分享了六期,你是不是自己也进行了练习了呢?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和孙老湿沟通~~


下一期的内容是如何进行颜色设置,本周六,孙老湿与你不见不散!



    编辑:Anymore    作者:孙怀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