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病夏治,怎能忘了膏方?

 tuanwu 2018-01-28

编者按

是否只有冬天才能吃膏方?广西名中医谢胜教授指出冬病夏治也可以用膏方。对于服用冬季膏方而到夏天效力减弱,甚至旧疾反复的人群而言,夏令膏方能够起到良好的“接力”作用,延长膏方的功效,为患者下半年的健康提供保障。

 

中医膏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医学传统的祛病、强身、养生重要方法。通过辨证运用膏方调理疾病,可起痼疾沉疴。谢胜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内科杂症有独到的见解,提出“冬病夏治膏方”的治疗理念,夏季擅用膏方调治脾胃病,效果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收益匪浅,兹将谢胜教授应用膏方“冬病夏治”调治脾胃及体质相关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谢胜教授“冬病夏治”膏方理念

 

对于膏方的服用季节,大多数人将其定位在冬季。实际上膏方四季均可服用。针对一些体质偏颇的亚健康人群以及一些慢性病如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肠炎等病症的患者,夏季给予膏方干预治疗,能起到有效的治疗或预防作用。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结合四季气候、气运变化,实时制定前瞻性、个体化的养生方案。谢胜教授认为,一年四季均应养生,但不同的季节、个体、地域、年运等需区别对待。前人有关“时病论”发病的认识,最能说明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灵枢·论疾诊尺篇》曰:“冬伤于寒,春生瘅热;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澼;夏伤于暑,秋生疟”。张志聪注释为:“人之阴阳血气,应四时之寒暑往来,而有寒热阴阳之变”。赵庭霞在注释中亦有类似的论述:“人之阴阳出入,随四时之寒暑往来……至于阴阳寒热之变,有因于天气者,有因于人气者”。

 

慢性脾胃病患者,因长期脾胃功能虚衰,饮食水谷不能充养五脏六腑,致气血亏虚,形体消瘦,甚至“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对寒暑变易、饮食起居等因素的影响非常敏感。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来看,只重冬季膏方,无异于一曝十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故谢胜教授认为,对这部分患者夏季进补疗效更佳。

 

具体实施时应抓住夏季的季节特点,运用膏方温补脾胃及调整偏颇体质,同时还需结合“脏气法时”、“运气学”、“五行学说”的理论,综合评估患者的体质特点,开具个性化的膏方以达到最佳治病的目的。

 

夏季膏方适应症

 

夏季膏方适用于一些冬季好发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颈椎病、肩周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病、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冻疮、感冒、部分妇科病、肾虚引起的腰痛等,以及体质存在偏颇的亚健康人群。

 

如肾精亏虚的患者,可予滋肾潜阳方加减;肝血不足肾精亏虚的患者予滋肾养肝方加减;女子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患者予养血温经方加减;青少年虚火上炎、下焦亏虚的予桃花玉肤膏加减;脾肾阳虚的肝硬化患者予养肝化瘀方加减;脾虚湿运,痰湿内阻的予理脾调中化湿方加减等。针对不同的病症及体质选取不同的主方加减可取得较佳的疗效。

 

夏季膏方服用注意事项

 

临床上膏方的服用方法,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二是结合“五运六气”、“五行理论”、“脏气法时”等综合因素,三是考虑患者的体质及发病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尽量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及其前后服用膏方效果最好。(编者注:此处应指上文所述适应夏季膏方的人群。

 

在服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会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的膏方时,应忌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若患者属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饮食;属阴虚火旺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哮喘患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则应暂停服用。

 

治验举隅

 

周某,男,39岁,20110622日初诊于脾胃病、消化内科门诊。时值夏至时分,欲予调补养身。患者自诉半年前因工作紧张,出现食少体倦,胃脘作胀,入睡困难,健忘,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苔薄腻,脉沉细滑。胃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为脾胃亏虚挟湿。治则:健脾和中、豁痰解郁。

 

自拟真人养脏固本方。处方:

 

炙黄芪450g,红参225g,炒白术360g,炙甘草150g,当归350g,炒白芍375g,陈皮225g,柴胡75g,升麻120g,龟板胶350g,鹿角胶225g,阿胶90g,肉桂45g,熟地黄450g,砂仁350g,红花120g,桃仁225g,黄精225g,牛膝225g,杜仲150g,紫河车150g,炒山药320g,枸杞子120g,郁金150g,制何首乌200g,酸枣仁150g,丹参250g,川芎150g,桑寄生150g,决明子150g,炒枳壳120g,泽泻225g,茯苓270g,山楂肉120g,苍术150g,蜂蜜150g用于收膏。

 

以上处方混合后加8倍量水浸泡3小时,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过滤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80℃热测)在1.4的清膏,然后加入炼蜜500g,混匀,分装即得。

 

具体服用方法:每次取1勺约50g,放在杯中,将温开水冲入搅匀,使之熔化,每天早晚餐后30分钟各1次,每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该患者服用膏方1剂后,上述诸症明显改善,未见胃脘部胀满。睡眠改善,精神好转。嘱患者平时注意饮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不良精神刺激。

 

【按】脾胃居中,功主纳运,为气血生化之源。患者因工作紧张,思虑过度,思伤脾,脾胃不足,气血乏源,故食少体倦,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营血不足,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入睡困难,健忘。肾精亏虚,致脱发。

 

《景岳全书·不寐》言:“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中痰饮寒湿胶结,胃失和降,寒湿中阻。精血不足,不能上承于心,故夜寐不安,苔薄腻,脉弦细滑。

 

所拟方中,以补中益气汤为底方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炙黄芪、红参、炒白术、炒白芍、猪苓、砂仁、炒山药、炙甘草健脾补气;龟鹿二仙胶、桑寄生、肉桂、熟地黄、黄精、牛膝、杜仲、益智仁补肾增智、补肾精之阴阳;夏季多暑湿,茯苓、泽泻、苍术利水渗湿;紫河车、阿胶、红花、川芎补肾益精,益气养血活血;制何首乌、决明子、桃仁润肠通便;酸枣仁、丹参宁心安神;陈皮、炒枳壳、山楂肉消食和中。诸药同用,共奏扶中助运、豁痰解郁,补益脾肾之功。

 

“冬病夏治”膏方治疗亦养生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特色疗法,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夏天未发病时,最宜通过中药调理,扶助正气。中药膏方依据传统中医理论,辨证用药,能体现治疗与养生结合。

 

实践证明,中药膏方在冬病夏治疗法中发挥着扶正补虚、祛邪治病、调和阴阳的积极作用。夏季服用中药膏方,可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也。”

 

中医理论认为,大自然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利用这段时间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可激发人体的阳气,治疗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可内服膏方或同时根据“经络法时”的治疗原则,配合中医针灸治疗,以预防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

 


|名医简介|

谢胜,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管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脾胃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会广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广西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广西专业委员会常委、广西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中医、柳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柳州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任,带动学科推动了我国脾胃病中医外治法的应用发展;主持省市科技项目多项,已取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工作。

 

|作者介绍|

侯秋科,柳州市中医院住院医师,医学硕士。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