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48)

 爱雅阁 2018-01-28

 (六0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湖南文征》序   曾国藩

吾友湘潭罗君研生,以所编撰《湖南文征》百九十卷示余,而属为序其端。国藩陋甚,齿又益衰,奚足以语文事?

窃闻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易》、《书》、《诗》、《仪礼》。《春秋》诸经,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即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持此衡彼,画然若金玉与卉木之不同类,是乌有所谓法者。后人本不能文,强取古人所造而摹拟之,于是有合有离,而法不法名焉。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约有二端:曰理,曰清。二者人人之所固有。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请书而传请世,称吾爱恶悲份之情而缀辞以达之,若剖肺肝而陈简策。斯皆自然之文。性情敦厚者,类能为之。而浅深工拙,则相去十百千万而未始有极。自群经而外,百家著述,率有偏胜。以理胜者,多阐幽造极之语,而其弊或激宕失中;以情胜者,多排恻感人之言,而其弊常非缛而寡实。自东汉至隋,文人秀士,大抵义不孤行,辞多俪语。即议大政,考大礼,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历唐代而不改。……

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群苗所革,盖亦山国荒僻之亚。然周之末,屈原出于其间,《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作《太极图说》、《通书》,为后世言义理者所祖。两贤者,皆前无师承,创立高文。上与《诗经》、《周易》同风,下而百代逸才举莫能越其范围。而况湖湘后进,沾被流风者乎?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善言情者,约十之四;而骈体亦颇有甄采,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惟考据之文搜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定,后世之欣慕亦寡。研生之学,稽《说文》以究达诂,笺《禹贡》以晰地志,固亦深明考据家之说。而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取其长而不溺其偏,其犹君子棋于择术之道欤!

         (选自《曾国藩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藩陋甚,齿又益衰      齿:年龄

B.若剖肺肝而陈简策        陈:陈述

C.间以婀娜之声            间:间或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逮乎来世,周子复生于斯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亦每缀以排比之句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不言法而法未始或紊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D.上与《诗经》、《周易》同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古之文,初无所谓‘法’也”的一项是

A.其体势声色,曾无一字相袭

B.周秦诸子,亦各自成体

C.若其不俟摹拟,人心各具自然之文

D.《离骚》诸篇为后世言情韵者所祖

4.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行文的顺序看,作者先说文集,次论文法,再论文风,然后谈湖南文化源流,最后是对《湖南文征》及其编撰者的评价。

B.论及群经之外的百家著述,作者认为,无论是以理胜者,还是以情胜者,都有其自身的不足,并非尽善尽美。

C.谈到文化源流,作者认为,湖南虽属“山国荒僻之亚”,但由屈原、周子(敦颐)所开创的文化传统,泽被后世。

D.文章结尾,作者认为,《湖南文征》收录考据之文极少的客观原因是罗研生深明考据家之学,“论文但崇体要,不尚繁称博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奚足以语文事?

  译文: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译文:

 (3)兹编所录,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译文,

【参考答案】1C   2B   3D   4D

5(1)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

(2)但它的弊病常常()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3)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六0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豪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

京师郡国地震,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大臣不悦,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非朕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兴公感动,将去,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历青州,应天府,齐、邓二州。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未行,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曰:“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有曰:“乐羊无功,谤书满箧;即墨何罪,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即以为湖州。

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边遽来告,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乃为龙图阁学士,复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贪残,督盗贼                督:责罚

B.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        致:引来,招致

C.遂上章自讼                   讼:诉讼,打官司

D.夏若并兵犯我,虽八将不敌      敌:抵挡,抵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滕元发性格豪隽慷慨的一项是(  

①馆伴契丹使杨兴公,开怀与之语 

②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 

③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④元发治边凛然,威行西北 

⑤天知吾直,上知吾忠,吾何忧哉 

⑥吾已舍此矣,头可斩,兵不可出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和孙沔看到滕元发都认为他是个有奇特才能的人,以后定将成为德才兼备的将领,在滕元发的“治边”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B.滕元发奉命担任地震灾区的安抚使,面对大量房屋坍塌,官民大都住在帐幕和草野中,人心浮动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成功安抚百姓。

C.滕元发在给皇上的奏章中,以乐羊与即墨遭受毁谤为例,说明自己遭人中伤与排挤,引动皇上的悲伤同情之心,于是让他到湖州任职。

D.滕元发对形势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有时甚至不惜拼着性命来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凛然不可侵犯,因此,威行西北,被称为著名将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

译文:                                                                             

2)会妇党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

译文:                                                                             

3)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译文:                                                                             

参考答案

1C

2C

3A

4、(1)有个叫王颖的百姓他的财物被邻居妇人隐藏起来,经过几任府尹都没有获得公正的判决。

2)适逢元发妻的亲族李逢做叛逆之事,有人乘机来排挤元发,他被贬官到池州。

3)(在外地)辗转将近十年,还因先前的过错被降职住在筠州。

参考译文

滕元发,字达道,东阳人。性情豪爽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写诗,范仲淹见了认为他与众不同。考取进士,列廷试第三名,被授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做杭州太守,见了他认为他与众不同,说:“真是奇才,以后必能做良将。”于是把治理守边的策略传授给他。

(皇上)召试他,他做了集贤校助、同修起居注。进举主持制诏事务,主持谏院……授予御史中丞。

京都及周围郡国发生地震,元发向皇上上疏指述导致灾害的缘由,大臣们不高兴,(元发)被外放到秦州任知府。宋神宗说:“(去)秦州,不是我的意思。”把他留下来没有派遣。在旅馆陪伴契丹使杨兴公,(元发)尽情同他交谈,杨兴公很受感动,将要离开之时,哭着与元发告别。河北又发生大地震,(皇上)任命元发做安抚使。当时城里房屋大多倒塌,官民害怕被压,全都在草间住宿,滕元发独自住屋里,说:“屋坏民死,我应当设身处地地体验这种灾难。”安葬死者赈济饥者,免除田租,整修堤障,检察贪污残害百姓之事,责罚盗贼,北方于是安定了。被授予翰林学士、开封知府。有个叫王颖的百姓他的财物被邻居妇人隐藏起来,经过几任府尹都没有获得公正的判决。王颖忧愤而导致背驼,拄着拐杖到官府打官司。元发一问了解到真实情况,返还了他的财物,王颖扔下拐杖仰天感谢,原先的驼背一下子没有了。

(他做官)历经青州,应天府,齐、邓两州。适逢元发妻的亲族李逢做叛逆之事,有人乘机来排挤元发,他被贬官到池州,未出发,又改任安州。(在外地)辗转将近十年,还因先前的过错被降职住在筠州。有人认为接下来会有同样的命运,滕元发谈笑自若,说:“上天知道我正直,皇上知道我忠诚,我忧虑什么。”于是上奏表章为自己争辩,有言辞说:“乐羊没有功劳,但诽谤他的书信却满满一筐;即墨有什么罪过,诋毁他的话每天都能听到。”神宗看到这些文字十分同情,就把他改任湖州。

滕元发治理边境十分威严,威振西北,号称为名帅。河东共有十二位守将,其中八人以防备西部边境,分一半轮番休息。元发到那地方八个月,边境告急,请求八位将领同时在这一时期守备。元发说:“西夏如果合兵侵犯我们,即使八位将领也难以抵挡;如果他们不来,四位将领就足够了。”最终让他们轮番休息。参与守备的将领害怕,敲着他的官阁争辩这件事。元发指着自己的脖子说:“我已不要它了,头可杀,兵不可出动。”……多次上奏章争辩此事。

因为年老极力要求到淮河以南任职,于是做了龙图阁学士,再到扬州任知州,没到任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被赠封为左银青光禄大夫,谥号叫章敏。

(六0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灌夫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披甲执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灌夫为人刚直使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1.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身中大创十余    ②至吴将麾下     ③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

A. zhōng Chuànghuīwéi hèng   B. zhòng Chuāng máo wèihèng

C. zhōng Chuàngmáo wéi héng  D. zhòng Chuāng huī wéihéng

2. 对“壁”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壁中曲折 ②出壁执戟 ③森严壁垒  ④家徒四壁  ⑤坚壁清野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⑤/③④

3. 第四段“吾益知吴壁中曲折”一句中“曲折”一词的意义是(  )

A. 军中的矛盾      B. 兵力的虚实   

C. 路径的复杂      D. 防御的工事

4. 第六段“已然诺”的意思是(  )

A. 不肯答应别人的请求          B. 答应的事就一定办到

C. 答应的事总是不办            D. 人有所求必定应允

5. 第三段“占常陷坚”的意思是(  )

A. 战斗中常常向敌军防卫最强处攻击

B. 战斗中常常中了敌军的埋伏

C. 战斗中常常陷入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D. 战斗中常常攻破敌军防卫最强的地方

6. 对“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一句,翻译正确的是(  )

A. 将军是一个豪壮而很重义气的人,担心如果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会战死。

B. 将军认为灌夫此举壮烈且合于正义,但担心军士伤亡太大。

C. 将军钦佩灌夫的胆量,认为此举合于正义,但担心他会战死。

D. 将军认为他很豪壮、讲义气,恐怕这样做会失去他。

7. 对“贵戚诸有热力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有势力的人,他都不愿礼敬,且一定要凌辱他们。

B. 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就一定要压过他们。

C. 许多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对他不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处置他们。

D. 对于那些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他一概不想特别礼敬,并且还要凌辱他们。

8. 本文最后引用的民歌,其含意是(  )

A. 灌氏家族盛衰难卜。             B. 灌氏迟早要族灭。

C. 太平时灌氏兴,乱世时灌氏亡。   D. 灌氏的兴亡,关系世事盛衰。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A.(“坚”名词作名词,“陷”攻击。A.D.两项比较,A.含有主动挑……地方进攻意

6. C.(“壮义”作意动  

7. B.(该句陈述的主体都是“灌夫”,而不是“贵戚”,故C.错。A.D.译错“欲”字

8. B.(“颍水”是不会“清”的。歌意为“除非颍水变清,灌氏才会平安无事;只要颍是浊的,灌氏就会全家灭亡。”)

参考译文: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氏。他的父亲张孟,曾颍阴侯婴的门客,受到宠受,于是提拔他到了收入二千石谷的地位,所以承蒙灌氏的姓,改姓名为灌孟。吴、楚反叛时,颍阴侯灌何当将军,官为太尉,请灌孟做校尉。灌夫率千人与父亲同样。灌孟年老时,颍阴侯非要请他出战不可,他心中很不快,所以战斗中常常向敌人防卫最强处攻击,就死在吴军之中。军法规定:父子二人都在军队中,有死人的事情,可以随办丧事回家。灌夫不愿随办丧事回家,奋勇表态说:“我愿取来吴王若将军的头来,以此报杀父之仇。”于是灌夫穿好铠甲手执长戟,招募军中善战、愿意随同的壮士几十人。军队前进受阻,又跑回来,跑到汉壁,随同的奴仆也都死了,独自一人骑马而归。灌夫身负重伤十余处,恰好有价值万金的良药,所以才免一死。灌夫的伤稍稍有好转,又再次向将军请战说:“我非常了解吴国军壁中道路的曲折变化,请允许我再次前往。”将军很钦佩灌夫的胆量,又认为此举合于正义,(想答应他)又担心他会战死。于是向太尉汇报,太尉坚决阻止了将军。待吴军大败,灌夫以此名闻天下。灌夫为人刚直好饮酒使性,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凡地位在他之上的贵戚,只要他不想对他表示尊敬的,就一定要压过他们。凡地位在他以下的人士,愈是贫贱,愈加看重他们。在稠人广众面前,荐举、喜欢下辈人。名士们也因此而日益增多。灌夫不喜欢文学,喜欢侠义的性格,答应的事说了就算数。与他相交往的各种人,无非都是豪杰侠义的人。家产超过几千万,每日里食客几百人,坡地、水塘、田园很大,他的同宗及其宾客们,凭仗权利,在颍川横行。颍川儿童唱道:“除非颍水变清,灌氏家族才会安宁;颍水不会变清,灌氏必会全族灭亡。”

(六0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岁己末,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①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  “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所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选自《中国古代小品精选》中王若虚的《焚驴志》)【注释】①厌禳(rǎ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á):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      竟:竟然

B.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          愆:罪过

C.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爱:爱惜

D.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弥: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 

孰诬我者,而帅从之!

B.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C.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

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  

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3、下列各句中,与“冤哉焚也”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焉用为是以益恶?   

D.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4、下列对原文的表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品,通过一头遭受不白之冤的白驴给镇阳帅托梦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世情的激愤和对执权者的鄙薄。

B.白驴在梦中陈词中引用了四个典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的道理。

C.白驴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正面形象,在它身上,既有忍辱负重的勤劳品质,又有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更有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       

D.为了勾画白驴的形象,作者将白驴与不辨是非、荒唐昏庸的“镇阳帅”,与无知妄测、随声附和的“众人”,与胆小怕事的“属某”分别进行了对比,写出白驴的胆识和斗争精神。

5、断句和翻译。

(1)请用“/”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

 译文:                                                                                 

 

②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译文:

 

参考答案                                                                            

1B(A:最终;C:吝惜;D:满)

2A(均为转折连词。B:第一个“其”为第一人称代词“我”,第二个“其”为第三人称代词  “他”。C第一个“焉”为语气词“呢”,第二个“焉”为兼词“之乎”。D第一个“则”是“那    么”“就”的意思,第二个“则”表转折“却”)

3B(ACD都是谓语提前。B不是)

4C(A中“给镇阳帅托梦”错;B中自驴引典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为的灾祸是“可以自求”的;D    和“属僚”对比错)

5(1)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  

   (2)①解救旱灾的的办法有很多,为什么不寻求殷卫汉唐这类做法呢?

     ②您是他的属僚,我斗胆私自拿这件事向您申诉。

【参考译文】

己末年间,河朔发生大旱。远近的庄稼都被烈日烤焦,老百姓没有依靠。镇阳帅自己说他很忧虑老百姓的生计,于是就急急忙忙地督促下属求雨。祭神消灾这类小的法术,没有不做的,最终也没有效果。日子长了,一些怪异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白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鸣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不杀死这头白驴,旱灾怎么能结束?”一个人凭空倡议,数以万众跟着随声附和。镇阳帅听说后,也认为有道理,于是就吩咐赶快把白驴抓起来,把它烧死。

一天晚上,白驴托梦给帅府中的某个属僚,说“大帅要烧死我,实在是冤枉啊!天灾流行,百姓受苦,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幸的投胎成异类,又不幸成了禽兽家畜。负重驾车,听人吩咐;更要经常挨骂受打,辛苦劳累、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到死,这是我的本分。至于这水旱之类的灾祸,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却想置我于死地?不知是谁在诬陷我,可大帅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灾祸有的是来源于上天,有的是人为的,人为的灾祸可以寻找追究责任,来源于上天的只好听之任之了。殷代大旱,商汤有桑林之祷,刚一开始祷告就下雨了;卫国大旱,是提醒卫国去讨伐无道之邢,军队刚出征就下雨了;汉时大旱,卜式奏请处死桑弘羊;唐时大旱,李中敏奏请斩杀郑注。能抵抗旱灾的办法多的是啊,为什么不寻求殷卫汉唐那些做法呢?如果找不到办法,又无处归罪,那么就把责任推给上天,听之任之吧。不从人身上寻找原因,不把责任推给上天,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说是我的过错,咳,真是太不讲道理呀!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祁雨,驱赶旱鬼,就已经很迂腐了,现在这样做的话恐怕就更荒唐了吧?如果杀了我对百姓有利,那么我为什么吝惜生命,贪生怕死呢?如果事情不是这样,做这样的事来增加罪恶有什么好处?滥杀无辜是不仁的,轻信谣言是不明智的,这种不仁不智的事情,大帅为什么要做呢?您是他的属僚,所以,我斗胆私自向你申诉。”.

属僚连忙向白驴道歉,睡醒起床之后,向镇阳帅请求放了白驴。起初,人们都很不高兴。过了不久就下起了大雨。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停止,于是又发生了水涝,伤害了庄稼,直到年底,一点收成都没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议论白驴了。

(六0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字弱侯,江宁人。为诸生,有盛名。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举嘉靖四十三年乡试,下第还。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以为之长。及定向里居,复往从之。万历十七年,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益讨习国朝典章。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修国史,欲专领其事,逊谢,乃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翰林教小内侍书者,众视为具文①,独曰:“此曹他日在帝左右,安得忽之?”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皇长子出阁②,为讲官。故事,讲官进讲罕有问者,讲毕,徐曰:“博学审问,功用维均,敷陈或未尽,惟殿下赐明问。”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一日,复进曰:“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皇长子复称善,亦竟无所问。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适讲舜典,举“稽于众,舍己从人”为问,皇长子曰:“稽者,考也。考集众思,然后舍己之短,从人之长。”时方十三龄,答问无滞,亦竭诚启迪。尝讲次,群鸟飞鸣,皇长子仰视,辍讲肃立,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拟为《养正图说》进之,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遂止。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政府亦恶之。二十五年主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文多险诞语,被劾,谪福宁州同知。岁馀大计③,复秩④,遂不出。

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万历四十八年卒,年八十。

(选自《明史·》)

【注释】①具文:徒有形式而无实际作用的空文。②出阁:皇子出就封国。③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④秩:降职或降级。

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定向遴十四郡名士读书崇正书院              遴:挑选。

B.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官:做官。

C.乃先撰经籍志,其他率无所撰           率:一律。           

D.皇长子称善,然无所质难也               难:疑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竑为之长                      始以殿试第一人官翰林修撰

B.乃撰经籍志                      皇长子敛容听,乃复讲如初

C.时与论说                          竑乃与同列谋先启其端

D.复往从之                          竑尝采古储君事之可为法戒者

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焦竑“性复疏直”的一组是(  

①益讨习国朝典章                               ②欲竑专领其事,竑逊谢

③取古奄人善恶,时与论说               ④皇长子仰视,竑辍讲肃立

⑤竑被劾,谪福宁州同知                   ⑥复鑴秩,竑遂不出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③④⑥     D. 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焦竑作生员时就已经很有名气,在学业上他师从耿定向和罗汝芳、李贽等人,并且贯之始终。

B.焦竑任职翰林期间,众人对教小内侍读书一事敷衍,只有他考虑长远,做事认真,悉心引导。

C.焦竑担任太子讲官之后,并不囿于旧例照本宣科,而是大力启发,使之从容辩驳,对答如流。

D.焦竑为人粗疏率直,主持乡试之时,将应试举子的文章多批为险怪荒诞之语,因而落职罢官。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②同官郭正域辈恶其不相闻,目为贾誉,竑遂止。

 

【参考答案】

1D(动词,诘难,问难)

2CA.动词,任命 /介词,凭借。B.副词,只是/副词,才。C.介词,和,跟。D.代词,代定向/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CC(“疏直”当为迂阔率直之意,应据此判断。①说的是焦竑潜心研习,注意关键词“益”。②说的是焦竑为人谦逊,注意关键词“逊”。⑤说的是焦竑因“性复疏直”而得罪人,最终被找借口弹劾,是结果而非表现。)

4.B(A.师从“李贽”不合文意,参考文段首尾两段即可知。C.不是“太子”,是“皇长子”,且文中并无交代皇长子“从容辩驳”之句。D.“险诞语”并非焦竑对“举子曹蕃等九人”之文的评语,而是说这九个人的文章多奸邪虚妄之辞,作为主考官,焦竑自是责无旁贷。)

5.(1)竑博极群书/自经史至稗官杂说/无不淹贯/善为古文/典正训雅/卓然名家/集名澹园/竑所自号也/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时颇以禅学讥之。

2)①古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询问为耻,希望殿下能把(这些人)当成学习效法的榜样。[2分。“以为”、“法”各1分。注意“以为”的省略句式以及“法”的词类活用。“不耻下问”作为一句成语,没有将“耻”翻译成意动用法也不扣分。]

②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竑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竑(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竑就停止了撰写。[“恶”、“相”、“贾”等词的落实,“同官郭正域辈”。]

【参考译文】

,字弱侯,江宁人,做生员时就有很大的名气。跟随督学御史耿定向学习,又向罗汝芳质疑请教。参加嘉靖四十三年乡试,落榜而归。耿定向挑选郡中十四知名人士到崇正书院读书,任命做他们的头。等到耿定向辞官返乡居住,又跟随他回到乡里。万历十七年,才凭借殿试第一名的身份做翰林修撰的官,入翰林后,更加潜心研究本朝的典章制度。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建议撰写国史,想让一人负责这个事情,谦逊地拒绝了,只是撰写了经籍志,其余的内容一律没写。翰林负责宫中小内侍的读书教育,大家都认为这徒具形式,走走过程而已,却说:“这些人有朝一日要在皇帝身边做事,怎么能够忽视这件事呢?”选取古时阉人善恶之事,时常向他们阐述解说。

皇长子出就封国,担任讲官。旧例,讲官为帝王讲述诗书文史时很少有提问的,授课结吏,慢慢地说:“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他们的)作用是一样的。臣虽作详尽的陈述,但或许还有遗漏的地方,希望殿下多加提问。”皇长子说好,但是却没有质疑发问。一天,又进言道:“殿下您的话不轻易说出来,怕不是忌讳自己会说错吧?解答可能会有错误,提问又有什么错误呢?古时人不耻下问,希望殿下能以这些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皇长子又说好吧,但最终也没有问什么。于是就与同僚商议如何想办法去启发引导,恰逢讲到舜的事,就举“稽于众,舍已从人”来问,皇长子答曰:“稽,就是考证考查的意思。考查收集众人的想法意见,这之后放弃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听取他人意见,发挥他们擅长的东西。”当时皇长子只有十三岁,回答问题流利顺畅,也是竭尽全力去启发引导。一次讲课的时候,一群鸟叽叽喳喳的飞过,皇长子不觉抬头看,就停止讲课,一脸严肃,神色庄重地站在那里,皇长子脸色郑重严肃起来,才又像先前那样继续讲课。曾经收集了古时王位继承者的能够作为楷式(典范)和鉴戒(可以对照引为教训)的事,打算写一本书,叫《养正图书》,进献给皇长子学习,同僚郭正域等人嫉妒焦没有让他们知道,把焦(撰写《养正图说》)看成是沽名钓誉之举,就停止了撰写。名望很大,性情又迂阔率直,如果一些时事认为不可,就会说出来,宰相府也很讨厌他。二十五主持顺天乡试,举子曹蕃等九人的文章多奸佞虚妄之语,因此被弹劾,被贬官为福宁州(今福建霞浦县)同知。岁末政绩考核,职务又降了一级,于是就不再出仕为官。

博览群书,自经史子集到野史杂说,没有不深通广晓的,写文章典雅正规,雅致完美,才能出众,堪为名家。他的集子名叫“澹园”,是自已这么称呼的。讲学也以汝芳为宗师,认为定向兄弟及李贽的文章好,时人多以禅学来讥讽他。万历四十八年去世,享年八十。

(六0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燕凤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俱,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符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①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风寻东还。

                                     (《北史·卷二十一》)

【注】冲 :同“懂”,幼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以礼致之           致:招引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资:资财。

C.其势莫能先发         发:发难。

D.略为满川             略:侵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又以经授献明帝查  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及昭成崩      ②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C.①敌弱则进,敌强则退   ②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D.①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 ②月本无光,日耀之,乃光耳

3.从文句翻译的句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使以礼致之②代王何如人?③昭成待以宾礼  ④安能并兼邪?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风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风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度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6.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

  译文: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译文:

参考答案:

1D(“略”在句中是“大略,差不多”的意思)

2CC项①相当于“就”,②相当于“却’。A项都是“传授”的意思。B项都是“到”的意思D项都相当于“才”)

3. D(①省略句,②宾语前置句,③十宾后置句,④疑问句)

4C(①②③④表现燕凤明晓经书之理。④写荷坚对燕风的遗赠)

5B(“吹嘘”说法不当)

6.1)如果按照当时数量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

2)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

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读书,广泛阅览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风不肯受聘。当昭成帝派大军围困代郡。对代郡的人说:“如果燕凤再不肯来的话,我将要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符坚,符坚问燕凤:“代王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符坚问:“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我们北人强壮彪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国君雄俊过人,征服了北方。现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统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等的拖累,轻装行军,迅疾如飞,能向敌人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弊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符坚问:“代国现有多少人  马?”燕风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一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战马数就说得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广燕凤回代国时,符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符坚恳求说:“代主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轻,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可以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符坚答应了,燕风立即回到代国。

(六0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燕喜亭记

韩愈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  翳 ①,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之谷”,瀑曰“振鹭②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③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④”者颂也。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弘中自吏部贬秩而来,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浙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泯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⑤而厌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⑥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注】① 翳:遮挡阳光的枯树。  ,枯死的树。②振鹭:白鹭展翅飞翔。③秩秩:秩序井然的样子。④鲁侯燕喜:出自《诗经·鲁颂· 宫》,原为赞美鲁僖公家庭和美、国家强盛、健康长寿。在此也取祝福的意思。⑤饫闻:听到很多了。饫,饱足。⑥羽:出自《易经·渐卦》,意思是身处高位却不被官职所累。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   游:交游

B.发石而清泉激           发:发现

C.次其道途所经           次:依次罗列

D.智者乐水               乐:喜欢,喜好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却立而视之              ②晨往而夕忘归焉

B.①愈请名之                 ②俟德之丘

C.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虚以钟其美

D.①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②今其意乃若不足

3对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借以抒发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B描绘燕喜亭及其周围山水景物之美,称赞了开发这一景区的王仲舒。

C表面看来是在描绘山水,实质上是在宣扬儒家主张的道德观点。

D借此赞美王仲舒的行为品德,表示对他的前程怀有希望和信心。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译文:

2)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窪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

译文:

3)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值其地。

译文:

参考答案

1B(开挖)  

2C(“以”在句中都是介词,“用来”的意思。A项中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却”。B项中分别为代词“它”、助词“的”。D项中分别为“就”、“却”。)

3D(不仅从山水命名,而且从文中议论可以确定作者写作意图)

4、(1)有一天,(他)跟随着这二人走到他的居所的确后面,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远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

2)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小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

3)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

参考译文:

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僧人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跟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到高处无望,发现一处景色异常的地方。他令人砍去杂乱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开挖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到较远的地方站着观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僧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物命名。那山丘起名叫“俟德之丘”,意思是它先前一直被淹没而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那岩石形成的山谷起名叫“谦受之谷”,石谷中的瀑流起名叫“振露之瀑”;谷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是说它的外观。那土壤形成的山谷起名叫“黄金之谷”,土谷中的瀑流取名叫“秩秩之瀑”;谷名是说明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那山洞起名叫“寒居之洞”,用于说明它合于时尚。那池塘起名叫“君子之池”,意思是池子容量大比喻主人有涵养,聚集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象征主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那泉水的源头起名叫“天泽之泉”,意思是说明泉水源出高尚,而下流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景物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起名叫“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于是乎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这个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大概是上天创造出来的佳境而大地把它保藏起来,为了要送给这位应得到他的人吧?

弘中自从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湍急的浙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到之处有猿猴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赏尽了深水远山的的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却仍然没有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的爱好,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因自己的智慧而获得了燕喜亭这处佳境,因自己的仁德而得以在此居住,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六0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燕照王求士

《战国策》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卑身厚币          币:钱币

B.诎指而事之      指:“指”通“旨”,意旨,想法。

C.而朝其门下      朝:拜访,拜见。

D.安事死马          事:用。“安事”,犹言“何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北面而受学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

C.反以报君                     各各竦立以听

D.闵王出走于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认为,君主应该像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网罗天下的人才,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B.郭隗讲述了百金买骨的故事,意在阐明求士要从身边做起,不惜重金的道理,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欲捕佐昭王的想法。

C.本文基本上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先写燕昭王继位,接着写燕昭王求贤,继而写贤者群集以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最后写大败齐军。

D.本文塑造了燕昭王这一贤明君王的形象,他不仅礼贤下士,善于听取意见,而且能知人善任,以乐毅为上将军,终于报仇雪耻。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敢问以国报仇何者奈何?

 

2)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3)士卒乐佚轻战。

 

5.文中哪个句子表明燕昭王听取了郭隗的意见?

 

参考答案

1A(币:礼物)

2DA项,均为介词,前者译作“趁”,后者译作“因为”;B项,均为连词,前者表修饰,不译,后者表因果,译作“因而”;C项,均为连词,前者表顺承,不译,后者表修饰,不译;D项,均为介词,可译作“到”或不译。)

3B(“不惜重金”有误,应当为“示人以诚意”)

4.(1)请问先生凭借一国之力报仇应该怎么办?

  2)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

  3)土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战争。

5.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募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屈意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劳动在他人之前,休息在他人之后,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合适呢?

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骨头,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士兵们生活安乐舒适,不怕战争。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六0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屈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雎奋击,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②。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① 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② 莒:齐邑,今山东省莒县一带。即墨:齐邑,今山东省度县东南。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卑身厚币                           币:礼物

B. 屈指而事之                    指:心意

C.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捐献

D. 燕王吊死问生                   吊:慰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作《师说》以贻之

B. 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C. 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

不出,火且尽

D.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3. 下列句子表达的都是郭隗进谏艺术和进谏直接结果的一项(  

A.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B. 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C.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D.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燕王即位时,燕国已残破不堪,他决心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复兴国家,向侵略者报仇。

B. 燕王复兴国家的大业是从尊重人才、广招贤士、虚心求教开始的。

C. 郭隗认为,要报仇雪恨,只有广招贤才。

D. 燕王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报仇雪恨的愿望,完全是他尊重人才的结果。

5.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译文: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 C(捐:捐弃,损失)

2. A(以:来,用来。若:像,如同:至于。且:尚且;将要。为:替;成为。)

3. BA“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是燕昭王的做法。C“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是古之人君的话。D“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是燕国与秦、楚、三晋合谋伐齐后,燕国的战果。)

4. D(除了尊重人才之外,燕王还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知人善任)

5.

1)然而得到贤能的人才和我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

2)于是不满一年的时间,有很多千里马到来。

3)现在大王如果想要招致贤能的人,先从我开始;我尚且被任用,何况是比我贤能的人呢?

参考译文

燕昭王收复了残破的燕国之后做了燕国的诸侯,自降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揽人才,想要用这种办法报国家之仇。所以前去拜见郭隗先生,燕昭王说:“齐国趁着我燕国的混乱,袭击攻破了燕国。我很清楚燕国面积很小力量很弱,不足够来报仇。然而得到贤能的人才和我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清问替国家报仇应该怎么做呢?

郭隗先生回答说:“君王和老师在一起相处,诸侯王和朋友在一起相处,称霸的人和臣子在一起相处,亡国之君和仆役在一起相处。能够委屈自己的心意,屈居下位接受老师的教诲,那么才能高于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有事抢先去做而后休息,询问之后懂得道理不再争辩,那么才能高于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那么和自己相似的人就会到来。登着几案、拄着拐杖,斜着眼睛指使他人,那么杂役、仆役这类人就会到来。如果放纵骄横、野蛮暴戾,那么服徭役的人和差役这类人就会到来。大王如果广选燕国之内有才能的人,并且到他们的门下朝见,天下的人听到大王朝见那些有才能的人之后,天下的有才能的人一定都会前往燕国。”

燕昭王说:“我要去朝见谁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一位用千金的高价寻找千里马的君王,三年都没有找到千里马。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对君王说:‘请让我去找千里马。’君王派他前去。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下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用五百金买下马的头,回到国内报告君王。君王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怎能为了一匹死马而损失五百金呢?’侍从人员回答说:‘死了的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把大王当作懂得买马的人,千里马现在就能来。于是不满一年的时间,有很多千里马到来。现在大王如果想要招致贤能的人,先从我开始;我滑被任用,何况是比我贤能的人呢?于是燕昭王替郭隗先生铸造宫室,把郭隗先生当作老师。乐毅从魏国前往燕国,邹衍从齐国前往燕国,剧辛从赵国前往燕国,有才能的人争着聚集到燕国来。燕王慰问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和百姓一起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富足,士兵们快乐安闲。于是任命乐毅担任上将军,和秦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合谋来攻打齐国。齐国战败,燕国军队单独向北追击齐军,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拿走齐国所有的宝物,烧毁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池没有被燕军攻占的,只有莒城和即墨。’”

(六一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也。事诸葛爽于河阳,爽卒,存节顾其徒曰:“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存节为人木强忠谨,太祖爱之,赐之名字,以为小校。张攻汴,存节破其二寨。梁攻濮州,战南刘桥、范县,存节功多。李罕之围张全义于河阳,全义乞兵于梁,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知其间道,使以兵为前锋。是时岁饥,兵行乏食,存节以金帛就民易干葚以食军,击走罕之。太祖攻魏,存节下魏黎阳、临河,与太祖会内黄。

梁兵攻郓,存节使都将王言藏船郓西北隅濠中,期以日午渡兵逾濠急攻之。会营中火起,郓人登城望火,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存节独破郓西瓮城门,夺其濠桥,梁兵得俱进,遂破宣。瑾走吴,召吴兵攻徐、宿。存节谋曰:“淮兵必不先攻宿,然宿沟垒素固,可以御敌。”乃夜以兵急趣徐州,比傅徐城下,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不能攻而去。已而太祖使者至,授存节军机,悉与存节意合,由是诸将益服其能。迁潞州都指挥使。太祖攻凤翔,使召存节。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潞人送者皆号泣。

太祖即位,拜右千牛卫上将军。从康怀英攻潞州,为行营排阵使。晋兵已破夹城,存节等以余兵归,行至天井关,闻晋兵攻泽州,存节顾诸将曰:“吾行虽不受命,然泽州要害,不可失也。”诸将皆不欲救之。存节戒士卒熟息,已而谓曰:“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比至泽州,州人已焚外城,将降晋,闻存节至,乃稍定。存节入城,助泽人守。晋人穴地道以攻之,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战于遂中,敌不得入,晋人解去。

同州刘知俊叛,奔凤翔,乃迁存节匡国军节度使。友谦叛附于晋,西连凤翔,存节东西受敌。同州水咸而无井,知俊叛梁,以渴不能守而走,故友谦与岐兵合围持久,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

末帝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镇天平。蒋殷反徐州,遣存节攻破之,以功加太尉。梁、晋相距于河上,存节病,而梁、晋方苦战,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病革,召归京师,将卒,语其子知业曰:“忠孝,吾子也。”不及其佗。                                 (节选自《新五代史·汉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以存节故事河阳                       故事:旧例

B.言伏不敢动,与存节失期               失期:错过了约定的时间

C.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趣:通“趋”,奔赴

D.病革,召归京师                               革:急,重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率其徒十余人归梁太祖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晋人穴地道以攻之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C.①以渴不能守而走             ②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D.①梁、晋相距于河上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牛存节智勇的一组是()

①存节独破郓西瓮城门,夺其濠桥  

②乃夜以兵急趣徐州     

③存节为将,法令严整而善得士心  

④存节选勇士数十,亦穴地以应之  

⑤存节祷而择地凿井八十,水皆甘可食 

⑥存节忠愤弥激,治军督士,未尝言病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存节之所以投奔梁太祖,是因为他觉得梁太祖是一位能平定天下的英雄。他后来也得到了梁太祖的重用。

B.牛存节治军严明,不侵扰百姓。援救张全义时,缺少军粮就用钱买,不白拿老百姓的粮食。在潞州任都指挥使,深得民心,离开时,“潞人送者皆号泣”。

C.牛存节听说晋兵攻泽州,虽然没有得到梁太祖的命令,但当机立断,赶去援救。晋人挖地道攻城,牛存节也派人挖地道对抗,晋人攻不进去,只好撤离。

D.牛存节一生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国分忧,最后战死沙场。临死前,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儿子,要对国家尽忠,对家庭尽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瑾兵方至,望其尘起,惊曰:“梁兵已来,何其速也!”

译文:                                                                                                                                             

2)“事急不赴,岂曰勇乎!”举策而先,士卒随之。

译文:                                                                                                                                             

参考答案

1A

2C

3A

4D

5、(1)硃瑾的军队正往那里赶,看到梁军扬起的尘土,惊道:“梁军已经到了,他们是多么迅速啊!”

  2)“事情紧急而不前去援救,哪里称得上勇敢呢?”于是举起马鞭冲在前面,士兵在后面跟着他。

【参考译文】

牛存节,字赞正,青州博昌人。曾经在河阳诸葛爽手下做事。诸葛爽死后,牛存节对他的同伙说:“天下喧扰纷争,应当选择真正的英雄投靠他。”于是,带领同伙十余人投奔梁太祖。牛存节为人质朴、倔强、忠厚、谨慎,梁太祖非常喜欢他,赐给他名字,让他担任小校。张攻打汴州,牛存节带兵攻下了他的两个营寨。梁军攻打濮州,占领了南边的刘桥、范县,牛存节的功劳很大。李罕之把张全义围困在河阳,张全义请求梁太祖出兵援助,梁太祖因为牛存节曾经在河阳做过事,熟悉河阳的小道,派他带兵作为前锋。当时,正处于荒年,军队行进中缺少粮食,牛存节用钱买来老百姓的干桑葚给士兵充饥,击走了李罕之的军队。梁太祖攻打魏国,牛存节攻下魏国的黎阳、临河两地,与梁太祖在内黄汇合。

梁兵攻打郓城,牛存节让都将王言藏在郓城西北角壕沟里的船中,约好正午时分渡过护城河攻打郓城。刚好梁营中起了火,郓城的士兵登上城墙看火,都说有伏兵,不敢动。王言没有按约定的时间与牛存节同时行动,牛存节独自攻破郓城西门,夺取河上的吊桥,梁兵得以攻进去,于是就打败了宣。瑾逃到吴国,召集吴国的军队攻打徐、宿二州。牛存节分析说:“吴兵一定不会先攻打宿州,然而宿州壕沟城垒一向坚固,足可以抵御敌人。”于是牛存节带兵急忙连夜赶赴徐州,等到他们接近徐州城下,瑾的军队正往那里赶,看到梁军扬起的尘土,惊道:“梁军已经到了,他们是多么迅速啊!”没有攻城就走了。不久,梁太祖派使者到了,授予牛存节军机一职,梁太祖的看法都与牛存节相吻合,从此各位将领更加佩服牛存节的才能。后来升迁担任潞州都指挥使。梁太祖攻打凤翔,派人招牛存节前往。牛存节担任将领,法令严明整齐,并且深得士兵的拥护,前来送行的潞州百姓无不大哭。

梁太祖即位后,授予牛存节右千牛卫上将军。随从康怀英攻打潞州,担任行营排阵使,晋军攻下了夹城,牛存节等人带领剩余的士兵回去,行进到天井关,听到晋兵要攻打泽州,牛存节回头对各位将领说:“我们虽然没有接到命令去支援泽州,但泽州是要害之地,不能失去。”各位将领都不同意救泽州。牛存节要求士兵好好地休息,不久对他们说:“事情紧急而不前去支援,哪里称得上勇敢呢?”于是举起马鞭冲在前面,士卒在后面跟着他。他们到了泽州后,泽州城的人已烧毁了外城,准备投降晋国,听到牛存节带人来援助,人心才稍稍安定下来。牛存节入城后,帮助泽州城的人防守泽州城,晋国的士兵想挖地道来攻破泽州,牛存节选派数十名勇士,也挖地道对抗,双方在地道中交战,晋人进不了城,于是就解围而去。

同州刘知俊叛变梁国,逃到凤翔去了,梁太祖任命牛存节为匡国军节度使。友谦投降了晋国,同西面的凤翔连成了一体,牛存节东西两面遭受夹击。同州的水都是咸的,又没有水井,刘知俊叛变梁国,是因为缺水喝不能坚守才逃走的。所以,友谦与岐兵包围同州很久,想让牛存节因饥渴而军心涣散。牛存节祈祷上天,并挖了八十口井,井水都是甘甜可以喝的,友谦最终没有攻下同州。

末帝即住,加封牛存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调往镇守天平,蒋殷在徐州谋反,末帝派牛存节前去平定了徐州,因为有功劳而加封太尉。梁、晋两国的军队在黄河上互相对峙,牛存节得了消渴症,而此时梁、晋双方军队正在进行苦战,牛存节忠诚激愤更加突出,整治军队,督促士兵,从不谈自己的病。后来病情加重了,末帝招他回京师,临死的时候,对儿子牛知业说:“忠孝,就是我的儿子啊。”没有说别的事。

(六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日:“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通:“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日:“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日:“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日:“鲁可取乎?”对日:“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日:“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公与石祁子,与宁庄子矢,使守,日:“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与夫人绣衣,日:“听于二子。”渠孔御戎,子伯为右,黄夷前驱,孔婴齐殿。及狄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侯不去其旗,是以甚败。狄人囚史华龙滑与礼孔以逐卫人。二人日:“我,大史也,实掌其祭。不先,国不可得也。”乃先之。至则告守曰:“不可待也。”夜与国人出。狄人入卫,遂从之,又败诸河。   

(选自《左传·鲁闵公元年~二年》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满足

B.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怀恋,贪恋

C.以此赞国,择利而为之    帮助,辅助

D.公次于郎以待之          差一等的

2.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齐侯即齐桓公,他在管仲的劝谏下出兵救邢。管仲的语言表现出他的远见卓识。

B.文中有“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现在也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常用来形容祸根不除,灾难祸患就不会停止。

C.仲孙认为,“礼”是国家的根本,鲁国之所以能顽强生存,是因为它的根本没有动摇。所以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

D.卫国灭亡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君骄奢淫逸,耽于享乐,不体恤百姓,得不到国人的支持, 国家是不会长久的。

3.将第1卷第三题文言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诸夏亲暱,不可弃也。

                                                                            

 (2)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  

                                                                            

 (3)若之何而去之?

                                                                              

参考答案

1D(次:驻扎,住)

2C(“他劝齐桓公宁可看着鲁国遭受祸难,等待时机消灭它”不对,仲孙劝齐桓公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对“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理解不正确)

3(1)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相互抛弃的。

(2)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

3)如何才能除掉他?

文言参考译文:

    狄人进攻邢国。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好像豺狼,是不能满足的。中原各国互相亲近,是不能抛弃的。安逸等于毒药,是不能怀恋的。((诗》说:‘难道不想回去,怕的是这个竹简上的军令文字。竹简上的军令文字,就是同仇敌忾而忧惠与共的意思,因此请求您听从书简而救邢国。于是齐国人出兵救援邢国。

    这年秋天八月,闵公和齐桓公在落姑结盟,请求齐桓公帮助季友回国。齐桓公同意,派遣人从陈国召回季友,闵公住在郎地等候他。《春秋》记载说“季子来归”,这是赞美他。

    冬天,齐国的仲孙湫前来对祸难表示慰问,《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赞美他。

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就没完。”齐桓公说:“如何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完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取得吗?”仲孙说:“不行。他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就像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该解除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稳定强大的国家,离间内部涣散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王称霸的方法。”

    (闵公二年)冬天的十二月,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喜欢鹤,他养的鹤有坐大夫车子的。卫军要跟狄人作战了,拿武器的人都说:“派鹤去!鹤实际上享有俸禄官位,我们没有禄位哪里能作战?”卫懿公把玉佩交给石祁子,把箭交给宁庄子,派他们防守,说:“用这种东西帮助国家,选择有利的去做。”懿公又把绣衣交给夫人,说:“听从石祁子和宁庄子他们两人的。”渠孔为卫懿公驾着战车,子伯做车右,黄夷做前驱,孔婴做殿军。和狄人在荧泽交战,卫军被打败。狄人便灭掉了卫国。在作战中,卫懿公不肯丢掉自己的旗帜,狄人便以他为攻击目标,所以惨败。狄人囚禁了史官华龙滑和礼孔,带领他们去追击卫军。这两个人说:“我们是卫国的太史之官,掌管祭祀。不让我们先回去你们就得不到卫国的国都。”于是让他们两人先回去了。他们到了国都,告诉守城的人说:“不能再抵御了。”他们在夜里跟国都城内的人都出城逃走。狄人攻进卫国国都,紧跟着追击卫军。又在黄河边上打败了卫军。

(六一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狄仁杰果敢有为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①,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②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③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人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①诖(guā)误:贻误,连累,牵累。②戎旃:军旗,在这里指军队。③著纲:颁明法令。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                 次:临时驻扎、住宿

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                 暂:暂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司刑使相次而至     B.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泉涓涓而始流         不赂者以赂者丧

C.何征发之不赴      D.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

大王为何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囚)相携哭于碑侧

B.(朝廷)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C.(天兵)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

D.(我)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   

①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      

②止司刑使,停斩决

③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李贞起兵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百多人,另有五千多人没为官奴。

B.狄仁杰上表为诖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

C.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威胁,狄仁杰毫不畏惧,严辞驳斥。

D.狄仁杰在汝南任检校刺史时,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

6.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

   译文:                                                                 

 2)所在劫夺,远迩流离。

   译文:                                                                

【参考答案】

1.D(暂:突然、一下子。《琵琶行》:“如听仙乐耳暂明”。A、矜:《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盲”。B、次:《陈涉世家》:“之次所旁丛祠中”。C、董:《谏太宗十思疏》:“虽董之以严刑”。) 

2.A(均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以①作介词“凭”;以②作“因”。C、何①作副词,可释作“为什么”;何②疑问代词作宾语,可释作“什么” D、且①作连词,况且;且②作连词,尚且。) 

3.C,省略的是“你”(张光辅) 

4.B(①反映狄仁杰的同情心。③狄仁杰果敢行为的结果 ⑥反映狄仁杰给老百姓的恩德,在百姓中的声望影响。凡有①③⑥者均错) 5.A.六百余人没有处死,只是判定为死罪。

6.(1)宁州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

2)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 

【古文翻译】

武则天准备称帝,篡夺李氏皇位,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士人和百姓因受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五千多人没有官奴。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处决死囚。当时狄仁杰以检校官的身份为汝南刺史,他对那些受牵连的人颇为同情,便让监刑官暂停行刑,使飞骑奏报武则天说:“我想奏禀圣上,似乎有为反贼说情之嫌;知道了不说吧,又怕违背了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写成奏本又毁掉,主意总拿不定。这些受连累的人基本意不是想要造反,还请您同情他们不得已而受到牵连。”这番话禀奏则天后,死囚们获特敕免死,被流放到丰州去。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在狄仁杰任宁州时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为狄仁杰碑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了丰州,又立石碑纪念狄仁杰救命的恩德。当初,张光辅以宰相身分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势力之后,那些将士仗着威势,过度征敛当地百姓,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恼怒地说:“你们州官要怠慢元帅吗?为什么不来上交征用物资呢?狄仁杰,汝南发生叛乱,难道仅止越王李贞一人吗?”狄仁杰说:“现在一个越王已经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张光辅质问这话的含义,狄仁杰说道:“你亲自率领二十多万军队,所到之处,抢劫掠夺,远近居民流离失所,他们身受如此深重的创伤,势必肝脑涂地,揭竿而起。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这就是朝廷先宣布了胁从不问的法令来处理这些人的原因。自从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将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为此他被张光辅诬陷,被降爵任命为复州刺史。不久又被召回任魏州刺史,在任时颇具恩泽声威,百姓为他建了生祠。)

(六一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极嘉者毛如金色,今之大官为暖座者是也。

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雄而小者,谓之狨奴。猎师采取者,多以桑弧檑矢射之。其雄而有毫者,闻人犬之声,则舍群而窜。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或于繁柯叶之内藏隐之。身自知茸好,猎者必取之。其雌与奴,则缓缓旋食而传其树,殊不挥霍。知人不取之,则有携一子至一子者甚多。

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觉有药气,则折而掷之。颦眉愁沮,攀枝蹲于树巅。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前后呕哕,呻吟之声,与人无别。每口中涎出,则闷绝手散。堕在半树,接得一细枝稍,悬身移时,力所不济,乃堕于地。则人犬齐到,断其命焉。猎人求嘉者不获,则便射其雌,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掷去复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昔邓芝射猿,其子拔其矢,以木叶塞疮。芝曰:“吾违物性,必将死焉。”于是掷弓矢于水中。山民无识,安知邓芝之为心乎?

                                     (选自《玉堂闲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于繁柯秾叶之内藏隐之          秾:浓、深

B.殊不挥霍                        挥霍:浪费

C.颦眉愁沮                        颦:皱眉

D.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          抽掣 :抽搐

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狨的“慈母之心”的一组是()

①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  

②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  

③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

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  

⑤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  

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了狨的生存状态。猎人为了取得狨的宝贵皮毛,采用了许多方法,手段是无所不用其极。

B.狨面对猎人所表现出来的亲族之情,与猎人们在利益驱动下暴露出来的奸诈和残忍,形成了强烈反差。

C.在文章末尾,作者蕴藉含蓄地对狨的被猎杀表示愤怒和谴责。同时,对狨的命运深感担忧和惋惜。

D.本文有一定的结构和情节,故事性较强,语言也生动传神。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

译文:                                                                                                                              

2)于是掷弓矢于水中。山民无识,安知邓芝之为心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B

2D

3C

4、(1)如果让仁慈的人看了这场面,就会不忍心睡在它的皮上,不忍心吃它的肉。如果没有怜悯之心,他就是铁石心肠,他这人就是禽兽。 

2)于是他(邓芝)把弓和箭扔到河里去。山里的老百姓没有知识,哪知道邓芝的用心呢?

【参考译文】

狨是猿猴的一种,那些雄性的,毛长一尺到一尺半,经常自己爱护它的毛,就像人穿了一套很漂亮很值钱的衣服。极好的狨毛颜色像金子,如今大官们做暖座用的就是这种毛皮。

狨生活在深山之中,一群狨动不动就成千上万。雄性且还没长大的,叫“狨奴”。猎人捕狨,大多用桑木条做成的弓和用檑树条做成的箭射它。那些雄性而且长毛的,听到人和狗的声音,就离开群体而逃窜,抛开这个树枝,又抓到另一个树枝,行动如飞。或者在茂密的枝叶间隐藏着。它自己知道自己的毛好,猎人一定会捉它。那些雌性的狨和狨奴,则是慢慢地一边吃着东西一边从这树到那树,不着急因为它知道人不捉它。有许多怀里抱着一两个小崽。

那些雄性的,如果有中箭的,就把那箭拔出来闻一闻,觉出有药味,就把箭折断扔掉,皱着眉头,沮丧忧愁,攀着树枝蹲到树的最顶端。在药物发作的时候,它就开始抽搐,手脚全都抓不紧。要掉下来的时候,却死死地抓着树枝不放,抓这个枝抓不住,又抓另一个,一直抓几十次。前前后后的全都呕吐,呻吟的声音和人一样。每一次有涎水从口中流出来,就愁闷得松开手。掉到半树上,抓到一根细枝就不放,在半空里悬挂半天,实在支持不住了,便掉到地上来。人和狗就同时上去,结束它的性命。猎人捉好的捉不到,就射那些雌性的。雌性的如果中了箭,就把怀里抱的小崽扔出去。小崽扔出去又跑回来,抱着它母亲的身体。即使跑开了,不被猎人捉获,仍会母子一块死。

如果让仁慈的人看了这场面,就会不忍心睡在它的皮上,不忍心吃它的肉。如果没有怜悯之心,他就是铁石心肠,他这人就是禽兽。以前邓芝射母猿,猿的儿子为它把箭拔出来,用树叶把伤口塞上,邓芝说:“我违背了生物的本性,一定要死了。”于是他把弓和箭扔到河里去。山里的老百姓没有知识,哪知道邓芝的用心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