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文言文阅读题选编 (56)

 爱雅阁 2018-01-28

 (七0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遣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                赍:携带

B.俾臣不食言于异日                      俾:使得

C.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却:推辞

D.奏减江西秋粮。报可                    报:报告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部表明罗复仁性格“质直”的一组是

①已,知其无成,遁去。

②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③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④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

⑤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3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复仁从少年时便好学,先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事业之后,就毅然离去,后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效力。

B.罗复仁出使扩廓处慷慨陈词,得以安全返回;后来又劝说安南归还所侵占的土地,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而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C.罗复仁“号恸者竟日”,真情动人,继而大大势所趋、百姓生命方面来劝说陈理,陈理听从他的劝说,带领官兵出城投降,罗复仁终不辱使命。

D.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诚实质朴,朱元璋对他虽然宠信有加,但是后来因为他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而被免职。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

 

参考答案

1 D(报,答复)

2 B(①说明罗复仁具有远见④是罗复仁劝说陈理之词)

3 D(“因为他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而被免职”错)

4.(1)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曾经是  陈友谅的部下,就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

2)(罗复仁常)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

文言文参考译文

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时酷爱学习,(后来被)陈友谅召用,任命为编修。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认识到陈友谅最终不会有成就,就悄悄离开了陈友谅。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太祖留下罗复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罗复仁跟随太祖在鄱阳作战,(曾奉命)携带蜡书前往江西那些还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晓谕这些郡投降,被授予中书谘议的官职。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曾经是陈友谅的部下,就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下叩头说:“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我就是为招降而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回答说:“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害得你成为食言者的。”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绝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陈理(最后)用绳子将他拉上城墙进城。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接着)陈述太祖希望陈理归降的愿望,并且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而要被杀戮)?”陈理听从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就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又奉命出使扩廓处。(太祖)以前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往往被扩廓羁押留置,复仁(出使扩廓)言论慷慨,(前后被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只有他能够(平安)返回。洪武元年,罗复仁被提拔担任编修,又跟张福一起前往安南,晓谕安南归还其所侵占的占城国的土地。安南遵奉朝廷的命令,(另外)安南赠送罗复仁丰厚的金、贝、土产等,罗复仁全都推辞不受。太祖听说之后,认为他品行端方,很敬重他。洪武三年,(朝廷)设置弘文馆,任命罗复仁为学士,和刘基处在同样的地位上。罗复仁()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一次)太祖悄悄地去到罗复仁的住处,那地方背靠外城墙,在小巷深处,(太祖到的时候)罗复仁正在用白灰刷墙,(见到太祖)他急忙吩咐妻子抱出一个小凳子给皇帝坐。皇帝说:“贤士怎么适宜住在这种地方呢?”于是赐给罗复仁一幢位于城中的住宅。天寿节时,罗复仁创作了一阕《水龙吟》献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罗复仁。不久以后,罗复仁请求辞官归居(得到允准)。在朝廷上正式拜辞皇帝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大布衣,衣襟上有题诗褒奖赞美他。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召罗复仁到京城。罗复仁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皇帝回答可以。皇帝留罗复仁在京城住了三个月,赏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等等给他,(然后)安排他回家。(罗复仁)最后以高寿而终。

(七0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闻。(晋武)帝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听之。吴石城守军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在军常轻裘绶带,身不披甲,而颇以畋鱼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祜以孟献营武牢而郑人惧,晏弱城东阳而莱子服,乃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柔怀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年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房玄龄《晋书·列传四·羊祜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设庠序(泛指学校)      B、绥怀远近(安抚)

C、吴将陈尚、潘景来寇(侵犯) D、与吴人开布大信(信使)

2、下列材料,都说明羊祜“清德”的一项是

A降者欲去者皆听之

柔怀初附

B刈谷为粮,皆计所侵

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

C轻裘绶带,身不披甲

进据险要,开建五城

D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

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羊祜在都督荆州期间,发展生产广积粮食,进据吴国的部分土地,采取柔怀的策略征服吴人的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B、羊祜用武力进据险要,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斩杀敢于来犯的吴将,与此同时,采用柔怀政策,使得吴人俯首臣服,终于灭吴。

C、羊祜率军进入吴境,凡有所侵害,必然赔偿;外出打猎,也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这些举动深得吴人民心。

D、羊祜用计平定了边害后,就腾出一半兵力来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这是他用兵精明之举。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竟以诡计令吴罢守。

 

2)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3)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

 

参考答案

1D.信,信任。

2B

3B.文末有“祜卒二年而吴平”句。

4、(1)最终用巧妙的计策使吴国撤去守军。

2)羊祜改变了神色向他道歉,此后很少出游了。

3)吴将陈尚、潘景侵犯边境,被羊祜追击杀死,羊祜很赞赏二人能为国尽忠而厚礼入殡。

[参考译文]

羊祜,泰山南城人。祖辈世代做二千石一级的官,都以清廉有德操而著称。晋武帝有灭吴的打算,使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持节,仍保留散骑常侍、卫将军的职衔。羊祜率军镇守荆州,开办学校,安抚教化远近人民,深得江汉百姓爱戴。与吴人开诚布公,互相信任,投降的人愿意离去,都听凭心愿。东吴石头城守军距襄阳地界七百里,常骚扰晋边境,羊祜以为是一大患,便设计谋让吴撤去守军,于是晋戍边巡逻士兵减少了一半,所减士兵用来垦荒,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羊祜初到荆州时,军中无百日粮,到了他镇荆州的后期,有供十年用的粮草积蓄。羊祜在军中经常穿轻裘,束绶带,不披甲,府第卫士不过十几人。然而也常因出外打猎钓鱼而荒废政事。一次欲夜间出游,军司徐胤手持长戟挡住营门说:“将军都督万里疆域,哪能这样轻心放纵,将军的安危也就是国家的安危。除非我死了,今夜此门才得开。”羊祜脸色一变,向徐胤道歉,此后很少出游了。

羊祜鉴于春秋时鲁国的孟献子在武牢筑城而郑国惧怕,齐国的晏弱在东阳筑城而莱子畏服,就占据险要地势,筑五座城池,控制了大片肥沃的土地,从吴人手里取得大量财富,吴国石头城以西,都成了晋的土地。此后吴人来归降的络绎不绝,羊祜更修德讲信,安抚初降的吴人,有吞并东吴的慷慨大志。每次和吴人交战,总先约定日期,不搞突然袭击。军中有人俘虏了两个吴国小儿,羊祜便把他们遣送回家。吴将陈尚、潘景侵犯边境,被羊祜追击杀死,羊祜很赞赏二人能为国尽忠而厚礼入殡。潘景、陈尚的家人迎丧时,羊祜很有礼节地遣还。羊祜有时行军到吴国境内,在田里割谷作军粮,每次都算出谷的价值,送一些绢给田主作赔偿。每次聚集众人在江汉一带边境游猎,总不进入吴境。打猎时如有吴人射伤的禽兽逃到晋境又为晋人捕获的,都原样送还给吴人。于是吴人心悦诚服,称羊祜为羊公,不呼其名。

羊祜病重卧床,请求回京城。等到陪皇上坐谈时,当面陈奏讨伐吴国的计策。病渐渐加重,就举荐杜预代替自己。

羊祜死后两年吴国被平定,群臣向武帝称贺,武帝端起酒杯流着泪说:“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七0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羊续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两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太常。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州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服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袛裯:汗襦,短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皆持兵勒陈        陈:陈列

B.宥其枝附          枝附:随从的人

C.乃羸服间行        间:从小道

D.候民病利          病利:兴利除害

2 .比较下列句子中:“为”、“与”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四迁为庐江太守  

②续为上言  

③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④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          B.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

C.其余党辈原为平民            D.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4.对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    ②属县余贼并诣续降

A.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B.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属于县里的其他贼人都到羊续那里投降。

C.①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牵连到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D.①等到窦武兵败,羊续也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

  ②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

5.根据文意,对“郡内惊竦,莫不震慑”的原因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

B.羸服间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

C.其令长贪洁,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

D.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

6.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羊续是官宦世家,但他却凭着自己的才能,当了官,并且屡屡升迁。

B.羊续先作充分的准备,使贼人受到震慑,再发兵攻贼,取得卓著的战绩。

C.羊续的妻子携儿暗中来到官邸,羊续不让他们进去,说自己生活清苦,没能供养他们母子。

D.本文主要记叙了羊续平乱的功劳、为官的业绩和为人的清廉。

参考答案

1.A(通“阵”)

2.C(为:动词,任,担任;介词,替,给。与:动词,给;介词,和,跟)

3.B(又被征辟;失位的君主复位,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反动制度复活)

4.C(“党”是暗地里结成集团,所以,“败”是因事,“坐”:牵连)5.C

6.DA“当了官”是因为忠臣子孙;B“震慑”的不是贼人;C“秘”是羊续儿子的名字,不是暗地里)

参考译文: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他的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级别的公卿或校尉。祖父羊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羊续因为是忠臣子孙受拜郎中,离任后,被征辟到大将军窦武的幕僚任官。等到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在家中闭门不出,静居自守。党禁解除后,再被征辟到太尉府任官,经四次迁升为庐江太守。以后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放火焚烧城郭,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多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兵器上阵,年幼体弱的,让他们全部担水灭火。共调几万人,齐心奋战,大败敌兵,庐江郡界内得以平定。此后安风的贼人戴风等人作乱,羊续又率兵将其击溃,斩杀三千余人,生擒了首领,其余的党羽照旧做平民,羊续发给生产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兵卒赵慈反叛,杀死南阳太守秦颉,攻陷了六个县。朝廷拜羊续为南阳太守。他进入南阳郡界内,便化装为平民间道而行,仅带一名随侍童子,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然后才去上任。各县的令长贪猾还是廉洁,官民善良还是奸邪,他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郡中人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于是调兵与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将其斩首,俘获贼众五千多人。于是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报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贼人清剿平定之后,羊续在郡里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当时有权势的和富贵的人家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这深为憎恶,因此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府丞曾向他贡献鲜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院之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就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告戒他以后不要再送。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后来到官邸找他,羊续却拒之门外,他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羊续所有物品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短衣,几斛盐和麦而已,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因而让羊秘和他母亲一起回去。

(七0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录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

  续以忠臣子孙拜郎中,去官后,辟大将军窦武府。及武败,坐党事,禁锢十余年,幽居守静。及党禁解,复辟太尉府,四迁为庐江太守。后扬州黄巾贼攻舒,焚烧城郭,续发县中男子二十以上,皆持兵勒陈,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会集数万人,并(注:“同势”)力战,大破之,郡界平。后安风贼戴风等作乱,续复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生获渠帅,其余党辈原为平民,赋与佃器,使就农业。

  中平三年,江夏兵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没六县。拜续为南阳太守。当入郡界,乃羸服闲行,侍童子一人,观历县邑,采问风谣,然后乃进。其令长贪,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斩之,获首五千余级。属县余贼并诣续降,续为上言,宥其枝附。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候民病利,百姓欢服。

  时权豪之家多尚奢丽,续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续妻后与子秘俱往郡舍,续闭门不内,妻自将秘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祗、盐、麦数斛而已,顾敕秘曰:“吾自奉若此,何以资尔母乎?”使与母俱归。

  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时拜三公者,皆输东园礼钱千万,令中使督之,名为“左驺”。其所之往,辄迎致礼敬,厚加赠赂。续乃坐使人于单席,举袍以示之,曰:“臣之所资,唯斯而已。”左驺白之,帝不悦,以此不登公位。而征为太常,未及行,会病卒,时年四十八。遗言薄敛,不受遗。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诏书褒美,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注:赙fù钱,用于办丧事的钱,用于办丧事的钱)赐续家云。

                            (选自《后汉书》卷三十一)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    先:祖先  

B.辟大将军窦武府      辟:被征召

C.坐党事,禁锢十余年    坐:被判罪  

D.贼既清平,乃班宣政令   班:通“颁”,颁布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小弱者,悉使负水灌火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当人郡界,乃羸服闲行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乃发兵与荆州刺史王敏共击慈  

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D①敕太山太守以府赙钱赐续家云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3.下列都能表示羊续清廉特点的一项是(  )

①其令长贪絜,吏民良猾,悉逆知其状,郡内惊竦,莫不震慑。

②常敝衣薄食,车马羸败。

③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

④六年,灵帝欲以续为太尉。

⑤旧典,二千石卒官赙百万。

⑥府丞焦俭遵续先意,一无所受。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羊续初踏官途是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离任后,他先被大将军窦武府辟为幕僚,因党事被免职十年,党禁一解除,立刻又被辟为太尉府的幕僚。

B.退黄巾,平安风,这两仗充分显示了羊续的军事指挥才能。

C.南阳郡的贼寇剿灭之后,羊续在郡里代表皇帝发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

D.灵帝本来想让羊续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尉,但由于羊续的清贫不能献礼而没有当成,还惹得皇帝不满。

参考答案

1C(“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

2B(前“乃”是副词“就”,表承接;后“乃”是副词“竟然”,表出乎意料)

3D(①是表示办案能力的。④是灵帝的想法,与此没有直接的关系。⑤是旧典的一种规定)

4C(羊续是发布自己的政令,并不是代表皇帝)

参考译文:

  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他和祖先七代都曾任二千石级别的公卿或校尉。祖父羊侵,汉安帝时任司隶校尉。父亲羊儒,汉桓帝时任太常。

  羊续凭借忠臣子孙的身份被授予郎中官职,离任后,被征辟至大将军窦武的幕府任官。窦武因事被治罪,羊续因党锢之事,被禁锢不许为官十余年,在家中闭门不出,静居自守。党禁解除后,再被征辟至太尉府任官,经四迁升为庐江太守。以后扬州黄巾军攻打舒城,放火焚烧城郭,羊续调发县里二十岁以上的男子,都发给兵器上阵,年幼体弱者,让他们全部担水灭火。共调数万人,齐心奋战,大败敌兵,庐江郡界内得以平定。此后安风的贼人戴风等人作乱,羊续又率兵将其击溃,斩杀三千余人,生擒其首领,其余的党羽原为平民,羊续发给生产工具,让他们回乡务农。

  中平三年,江夏兵卒赵慈反叛,杀南阳太守秦颉,攻陷了六个县。朝廷拜羊续为南阳太守。他将要进入南阳郡界的时候,就化装成平民间道而行,仅带一名随侍童子,了解各县情况,询问风俗民情,然后才去上任。各县的令长贪猾还是廉洁,官民善良还是奸邪,他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郡中人惊奇震恐,都被他所慑服。于是调兵与荆州刺史王敏一同进攻赵慈,将其斩着,俘获贼众五千余人。所属各县的残余贼人都到羊续那里请降。羊续上书朝廷,宽免了那些随从作乱的人。贼人清剿平定之后,羊续在郡中颁布政令,为百姓兴利除害,百姓都欢悦佩服。

  当时有权势者及富豪人家都崇尚奢侈华丽,羊续对此深为憎恶,因而常常身穿破旧的衣服。乘用的车马也很简陋。府丞曾向他贡献活鱼,羊续收下后却悬挂在庭中,府丞后来又向他献鱼,羊续便把先前悬挂的那些鱼拿给他看,来杜绝他献鱼的想法。羊续的妻子和儿子羊秘后来到郡中官邸找他,羊续却拒之门外。他的妻子只好带着羊秘回去。羊续所有物品只有布制的衣服、破旧的衣,数斛盐和麦而已。羊续对儿子羊秘说:“我自己用的东西只有这些,用什么来养活你的母亲呢?”而把羊秘和他的母亲送走了。

  中平六年,汉灵帝准备任命羊续为太尉。当时拜任三公的人,都要向东园交纳礼钱上千万,灵帝命令宦官监督此事,名之为“左驺”。监督此事的宦官所到之处,都要上等礼节相迎,并丰厚地给予贿赂。而羊续却让他坐在单席上,举起旧棉絮做的袍子给他看说:“臣下的家产,仅有这件袍子而已。”这个宦官报告了灵帝,灵帝很不高兴,羊续因此而没有登上三公之位。又征召他任太常,还未成行,不巧病故了,当时年仅四十八岁。留下遗言要薄葬,不要接受朝廷赐赠。依照旧制,二千石级的官员去世,要赠钱一百万办丧事。府丞焦俭遵照羊续的遗嘱。一文钱都没有接受。灵帝下诏予以赞扬,敕令太山太守把官府办丧事的钱赐给羊续的家人。

(七0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从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于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

  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 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下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竟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 列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君不可以不戚      戚:忧愁。

B.斩关赴爽,呼敞同去    关:关隘。

C.凡人在难,犹或恤之    恤:担忧。

D.会至蜀果反,琇竟以全归  竟:终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魏其不昌乎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①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①祜曰:“将为灭蜀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且为人任,为人死       

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辛氏“明鉴”的一组是(  )

①魏其不昌乎       ②以吾度之,太傅殆不得不尔

③请其子琇为参军     ④吾不谋于姊,几不莸于义

⑤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⑥会至蜀果反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难以长久。

B.大将军曹爽与太傅俱受明皇帝临终之托,曹爽却大权独揽,谋篡帝位,被宣帝诛杀,是他罪有应得。

C.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D.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帝双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参考答案

1B[解说](关:门闩)

2A[解说](都是语气副词,相当于“大概”;B项①介词,相当于“与”②介词,相当于“到”;C项①助词,表示肯定语气②助词,用于句中停顿,舒缓语气;D项①介词,相当于“被”②介词,相当于“做”)

3C[解说](排除③⑤即可)

4B[解说](“谋篡帝位”理解不当)

[参考译文]

  羊耽的妻子辛氏,字宪英,陇西人,是魏侍中辛毗的女儿。为人聪明,有才干和鉴察力。当初,魏文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抱着辛毗的脖子对他说:“辛君你知道我高兴吗?”辛毗把这件事告诉了宪英,宪英叹息道:“太子是要继承君王、宗庙和国家的人。接替君王就不能不忧愁,主持国政就不能不忧惧,应该忧愁反而高兴,国家怎么能长久!魏国恐怕就不会兴盛吧?”

  辛氏的弟弟辛敞任大将军曹爽的参军,宣帝将要诛杀曹爽,趁着曹爽跟从魏帝出城门的时候关闭了城门,曹爽的司马鲁芝率领府兵砍断门闩去救曹爽,招呼辛敞和他一同去。辛敞很害怕,就问宪英说:“天子在城外,太傅就半闭了城门,人们说这将会不利国家,事情能够这样做吗?”宪英说:“有些事情恐怕我们不了解,但是根据我的估计,太傅大概是不得不这样。明皇帝临终的时候,把着太傅的手臂,嘱托后事,这些话还在朝臣的耳边回响。况且曹爽和太傅一起从皇帝那里接受了托付的重任,可是曹爽却大权独揽,这对王室来说就是不忠,从人道上来讲就是无理,太傅的这个举动不过是要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要去出城营救了?”宪英说:“怎么能不去呢!恪尽职守,这是人的大义。大凡有人遇到灾难,尚且要去救助;替人家执鞭服役却不为人家做事,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况且被人家重用,就要为人家效命,这是受人重任之人应尽的职分,你只要跟着大家一起去就行了。”辛敞于是出城和大家一起去救曹爽了,宣帝果然诛杀了曹爽。事情平定之后,辛敞感叹说:“我如果不和姐姐商量这件事,几乎失去了道义。”

  后来钟会担任了镇西将军,宪英对羊耽的侄子羊祜说:“钟士季为什么到西边去?”羊祜说:“为了灭掉蜀国。”宪英说:“钟会处事往往恣意而为,这可不是长久居于人下的作风,我怕他有别的不可告人的打算。”等到钟会将要出发的时候,他请求让宪英的儿子羊王秀任参军,宪英忧虑地说:“以前我为国家担忧,现在灾难到我家了。”羊王秀 坚决向文帝请求不去任参军,文帝不允许。宪英对羊王秀 说:“去吧,一定要谨慎!古代的君子,在家中就向父母尽孝道,离家后就向国家尽忠;在职位上就要想到自己所担任的工作,在道义方面就要想到自己的立身行事,不给父母留下忧患罢了,在军队里能够解救你的大概只有‘仁恕’吧!”钟会到了蜀地果然反叛了,而羊王秀终于能够完好的回还。羊祜曾经送给宪英锦被,宪英嫌锦被华丽,就反过来盖,她就是这样洞察事情,生活俭约,她泰始五年去也,享年七十九岁。

(七一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大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竞,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竞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现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相见,怨言交让                        让:责备

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夺:强取

C.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寝:停止

2.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   )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

 

参考答案

1B(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划”’)

3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

4(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参考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李胡把世宗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信,来试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写信给皇帝。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耶律屋质进谏说:“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太后对耶律屋质说:“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敢进献谋略。”太后说:“你只管说。”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不久,刘哥邀请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皇帝发现,下令抓住他,亲自审问那件事。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质上奏说:“应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皇帝说:“你替我审问他。”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七一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亭,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①,时人荣之。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②详稳③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钭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共执国政。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④,可遣北院宣慰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⑤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辽史·耶律隆运传》有删改)

[]①南京:辽设立五京,以今北京为南京。②五院:辽代皇室的一个官署名。③详稳:辽代皇后家族的最高指挥官。④囊窠:口袋。此处指中饱私囊。⑤鞫狱:审查案件。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侍景宗,以谨饬闻         以:凭借                

B.贵族因为囊橐             因:趁机  

C.以南京、平州岁不登       登:丰收

D.胡里室突隆运坠马         突:突然

2.下列句子分别表明耶律隆运“有智略,明治体”的一组是(   

①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    

②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  

③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④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    

⑤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   

⑥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耶律隆运原名韩德让,其父韩匡嗣。因为功勋卓著,在统和年间赐姓耶律,两次赐名,并且成为辽代皇族成员。

B.耶律隆运很有政治才能,两次代父镇守南京,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誉。而且军事才干突出,多次随太后出征,都是获胜而还。

C.耶律隆运很关心百姓生活,在和室昉共同执政时,提出为山西四州减轻赋税的奏议;在总枢府事时,为南京、平州百姓奏请免除了“农器钱”。

D.耶律隆运的官职一再升迁,除了个人在军事上建立的功业,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不少好的建议外,还与太后的信任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太后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复代父守南京,时人荣之。

 

2)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

 

参考答案

1D

2B

3B

4、(1)不久又代替父亲镇守南京,当时的人们都把他(任自己所在地的地方官)当作荣耀的事。

2)他上奏疏说山西四个州多次遭受战争,再加上年成不好,应当减轻赋税来使流亡的百姓聚拢来,(朝廷或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参考译文

耶律隆运,本来姓韩,名字叫德让,是西南面招讨使韩匡嗣的儿子。在统和十九年,被赐名字德昌;统和二十二年,被赐予国姓耶律;统和二十八年,再赐予名字隆运。他持重(稳重)宽厚有智谋韬略,明了治国的关键、根本,喜欢建功立业。

侍奉景宗时,凭(自已)办事谨慎周到而闻名,(景宗)加封他做东头承奉官。代替自己的父亲韩匡嗣做上京留守,代理京城的政务,非常有名望。不久又代替父亲镇守南京,当时的人们都把他(任自己所在地的地方官)当作荣耀的事。宋国军队攻下辽河以东的地区,侵犯燕地(东北方的土地)。五院详稳奚底、统军萧讨古等溃败。回到南京,宋国军队包围了南京城,招降、武力威胁很紧急,人们都迟疑不决。耶律隆运登上城墙,(和士兵一起)日夜守卫。(后来)增援的部队到了,(宋国的)包围圈才散去。等到在高粱河的战斗中,宋国军队溃败逃走时,耶律隆运(在半路)截击,再次击溃宋军。

景宗的疾病加剧,郡律隆运和耶律斜轸一起接受遗命,立粱王为皇帝,(景宗)皇后为皇太后,行使皇帝权力。耶律隆运,总领宫廷宿卫事务,太后更加宠爱他。统和元年,兼任政事令。统和四年,宋国派遣曹彬、米信率领十万大军来侵犯辽国,耶律隆运跟随太后出兵击败了宋军,加封守司空,封为楚国公。部队回到京城,隆运和北府军宰相室一同主持国家政务。他上奏疏说山西四个州多次遭受战争,再加上年成不好,理当减轻赋税来使流亡的百姓聚拢来,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统和六年,太后观看马球比秦,胡里室冲撞隆运,让他掉下马来,太后下令立刻斩了胡里室。皇帝下令率领部队攻打宋国,包围沙堆,宋军趁着夜色来袭击辽军,隆运严整军队等待敌人,(把宋军)击败,让他们逃走了,(因此)被封为楚王。统和九年,又上奏疏说燕地的人怀奸藏诈,如果免除他们的赋税徭役,那些显贵的家族会趁机作出中饱私囊的事(囤积粮食),可以派遣北院宣慰使赵智去告诫他们,太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统和十二年六月,上奏指出三京(上、中、南)那些负责审查案件的官吏,大多经由别人请求或托关系,偷偷地(对犯人)宽恕、赦免,或者随便的拷打,请求禁止这些不法行径。皇上允许了他的奏疏。又上表章,请求任用贤能去除奸佞,太后高兴的说:“举贤荐能的人辅助国家政务,这才真是大臣的职责啊。”赏赐更加优厚。恰赶上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死了,朝廷下令隆运兼任。过了一段时间,任命为大丞相,举荐了王齐,总管二院枢府事务。因为南京、平州的年成没丰收,上奏免除百姓应缴纳的农器钱,和请求平抑各郡县商贾们商品的价钱,朝廷都采纳了。

跟随(皇帝)攻打高丽回来后,脚上有了病,皇帝与太后亲自近前探视医药。死时,享年七十一。迫赠尚书令,溢号文忠,官府给予丧葬的器具,在乾陵旁边设置庙宇。

(七一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耿恭传

    耿恭字伯宗,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秉破降之。始置西域督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屯前王柳中城。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大昆弥以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愿遣子入侍。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左鹿蠡王二万骑击车师。恭遣司马将兵三百人救之,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匈奴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因发强弩射之。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匈奴震怖,相谓曰:“汉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时焉耆、龟兹攻殁都护陈睦,北虏亦围关宠于柳中。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后王夫人先世汉人,常私以虏情告恭,又给以粮饷。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余数十人。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招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初,关宠上书求救,时肃宗新即位,乃诏公卿会议。司空第五伦以为不宜救。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余,军仅能至。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羌乃遥呼曰:“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城中皆称万岁。开门,共相持涕泣。明日,遂相随俱归。虏兵追之,且战且行。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没,三月至玉门,唯余十三人。衣屦穿决,形容枯槁,中郎将郑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及恭至洛阳,拜为骑督尉。

                                (选自《后汉书"耿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逢匈奴骑多,皆为所殁         殁:杀死

B.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       固:坚守

C.救兵不至,车师复畔           畔:通“叛”,背叛

D.恭励士众击走之                走:逃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及奉宣帝时所赐公主博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B.五月,乃引兵据之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   蚓无爪牙之利

D.我范羌也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耿恭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恭乃发使赍金帛,迎其侍子;

②传语匈奴曰:“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③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④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乃引兵据之

⑤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励士众击走之

⑥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师投降后,设置西域督护,耿恭被任命为戊校尉,到任后,传檄乌孙国,宣示大汉威德,乌孙王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匈奴攻破车师,杀死车师后王,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用强弩发射毒箭杀死大量敌兵,又招募数千人直冲敌阵,匈奴骑兵被迫撤走。

C.车师背叛汉朝后,与匈奴一起进攻耿恭,耿恭处境艰难,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皮革牛筋,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在范羌救援下回归,路上遭到匈奴兵追击,他们且战且走,到达玉门关时,只剩下十三人。到达洛阳后,耿恭被授予骑督尉之职。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题①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剩,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题:也叫“出檐”,指屋檐的前端。

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②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

                                                                                 

6上文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的回答。

                                                                             

参考答案

1.D(走:使……逃跑)

2BA前“所”与后面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后“所”用在介词前,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B两个“乃”均为副词“于是,就”;C前“之”代词,后“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前“也”助词,表判断语气,后“也”,语助词,表示语气的舒缓顿宕)

3C(①非军事方面;⑥只是一般的军事安排)

4B(用毒箭射杀敌兵是在守卫金蒲城时发生的)

5、①向位高显贵的人说话,要藐视他,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②他所拥有的,都是我不写于有的,我说希望的,是古代的礼乐制度。

6

文言参考译文:

耿恭,字伯宗,从小就慷慨多计谋,有将帅之才。永平十七年(公元74)冬,骑督尉刘张率兵攻打车师国,请耿恭担任司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堂弟驸马都尉耿秉迫降车师。这时开始设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就任命耿恭为戊校尉,驻扎在车师后王治所金蒲城,谒者关宠为己校尉,驻扎在车师前王治所柳中城。耿恭到任,发布文告给乌孙国,宣示汉室威德,乌孙国从国王大昆弥以下都非常高兴。派使者向东汉进献名马又送来汉宣帝时赠给昆弥右夫人——公主刘细君的博具,并愿派王子入侍皇帝。耿恭便派使者带着金银布帛,迎接其王子入侍汉朝皇帝。

第二年三月,北匈奴单于派左鹿蠡王率二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前往救援,路上,遭遇匈奴大军,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北匈奴杀死车师国的后王安得,又转兵攻打金蒲城(今新疆奇台西北)。耿恭亲自登城,指挥作战。他让部下把毒药涂到箭镞上,向匈奴兵喊话说:“我们汉朝的箭是神箭,那些中箭的人一定必有异常的表现。”喊完,用强弩发射毒箭。匈奴兵中箭者,创口都因毒热而迅速溃烂。于是,大惊失色。正逢天降暴雨,耿恭乘风雨大作猛攻敌阵,杀伤的匈奴兵极多。匈奴兵震恐,互相之间说:“汉兵像神一样,真可怕啊!”于是撤兵而去。耿恭认为疏勒城傍有涧水可以坚守。五月,就领兵占据了疏勒城。七月,匈奴兵又来进攻,耿恭招募数千敢死队员直闯敌阵,匈奴骑兵逃散败走。

当时焉耆、龟兹进攻并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包围了关宠。正赶上明帝驾崩,救兵不到,车师国又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进攻耿恭。耿恭激励将士赶走敌人。车师后王夫人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地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粮饷。数月之后,汉兵粮食用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甲和弓弩,吃皮革牛筋。耿恭与士兵以诚相待同生共死,因而全城上下,协力同心。而军士渐渐死亡,只剩了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困顿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对他说:“你若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把女儿嫁给你做妻子。”耿恭将单于使者骗上城来,亲手将其杀死,在城上用火烤他的肉吃,使者下属望见此情形,大哭而去。单于大怒,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当初,关宠上书请求派兵来救。当时肃宗刚刚继位,于是招来公卿一同商议。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宜出兵救援。先前耿恭曾派遣所部军吏范羌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范羌随王蒙的军队出塞。范羌坚决请求返回迎接耿恭,诸将不敢前进,无奈王蒙只得分兵两千给范羌去营救耿恭。范羌从天山北道进军,遇大雪深丈余。军队刚好到达疏勒城下。城中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非常害怕。范羌在城下大喊:“我是范羌,大汉朝派遣军队来迎接校尉来了。”城中皆呼万岁。开门,与援军相与痛哭。此时,城中仅余二十六人。第二天,耿恭一同东归。敌兵追赶骚扰,汉军且战且行。耿恭的人马将士素来饥饿困顿,从疏勒出发时尚有二十六人,一路上又死去很多,三月到玉门关时,仅剩了十三人。而且衣服鞋子都穿破了,身体瘦弱面色憔悴,中郎将郑众安排耿恭及部下等人洗浴更换衣帽。等到耿恭到了洛阳,被授予骑督尉的职位。

(七一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以屠为事。

久之,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严仲子恐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

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请得从事焉!”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侠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处兵卫甚设,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聂政曰:“韩之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是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人避仇,与母、姊如齐               如:到…去

B.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               枉:白白地

C.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要:邀请

D.臣欲使人刺之,终莫能就               就:完成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聂政“士为知己者死”侠义性格的一组是                               

①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②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③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④避仇隐于屠者之间

⑤游求人可以报侠累者                      

⑥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聂政在作为一名刺客以前是以屠宰为业的,他之所以与母亲等人逃跑到齐国去,是因为他杀了人后为了躲避仇敌的报复。

B.聂政被严仲子看中,是因为严仲子在齐国访求能向韩相侠累报仇的人时,有人向他介绍了有勇气、有胆量的聂政这个人。

C.聂政之所以愿意去刺杀侠累,原因是严仲子登门拜访以及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的举动打动了他。

D.聂政是市井小民,面对身为卿相的严仲子的真诚请求,他非常激动,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毅然前去刺杀了侠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

 译文:                                                            

2)遂谢车骑人徒,聂政乃辞独行。

 译文:                                                            

参考答案 

1、B解析 “枉”应解释为“屈尊”。

2 解析 ④指刺客的特点;⑤说的是严仲子;⑥指聂政的聪明、机智。

3、D解析 “于是不顾亲友的反对和阻拦”与事实不符。

41)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           

2)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参考译文】

聂政,轵邑深井里人。因为杀了人,为了躲避仇敌,于是和母亲、姊姊一起到了齐国,以屠宰为业。

隔了很久,濮阳严仲子在韩哀侯朝中供职,与韩相侠累结下怨仇。严仲子怕侠累杀他,逃离韩国,到处访求能向侠累报仇的人。来到齐国,齐国有人谈到聂政,说他是个有勇气有胆量的人,因为避仇而隐身在屠户中间。严仲子登门拜访,来往几次后,备下酒席,亲自向聂政母亲敬酒。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埋葬已毕,在除去丧服之后,聂政说道:“唉!我聂政不过是个市井小民,鼓刀屠宰;而严仲子是诸侯的卿相,却不远千里,屈尊来和我结交。我待他极为淡薄,没有什么大功可以和他所待我的相称,而严仲子又奉上百金为我母亲祝寿,我纵然没有接受,但他这样做,只是说明他对我是知遇很深的。一位贤者,因感愤于一点小的仇恨,而亲近信赖一个穷困鄙陋的小民,我聂政哪能对此独独不吭一声、毫无反应就算了呢!再说前些时候他来邀请我,我只是因为老母尚在。(没有答应他。)现在老母享尽天年,我将要为知己的人效力了。”于是西行来到濮阳,见严仲子,说道:“前些时候我所以没有答应您仲子,只是因为我母亲尚在;现在不幸母亲已经享尽天年去世了。仲子想要报仇的对象是谁?请让我来办理此事吧!”严仲子便详细地告诉他说:“我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侠累又是韩国国君的小叔父,他们宗族的人很多,居处警卫十分严密,我想派人刺杀他,但始终没有人能办成。现在幸蒙足下不弃,请允许我加派一些可以做您帮手的车骑壮士一同去。”聂政说:“韩国和卫国,中间相距不很远,如今要去刺杀人家的国相,这位国相又是国君的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不能多派人去,人员一多,不可能不发生失误,发生了失误,机密就会泄露,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于是谢绝了车骑随从,聂政辞别严仲子,独自一人启程前往。

聂政自带利剑到了韩国,韩相侠累正坐在府上,手持兵器侍卫他的人很多。聂政径直闯了进去,上阶刺杀了侠累,两旁的人顿时大乱。聂政大声呼喝,击杀数十人,然后自己削烂面皮,挖出眼珠,破肚出肠,随即死去。

(七一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胡则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河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旨               对称:回答符合         

B.籍为羡余             籍:没收

C.坐丁谓党             坐:犯…罪             

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     致仕:退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兵且深入,粮有继乎         B太宗因问以边策

存者且偷生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C彼以急难投我                D得吏所匿铜数万斤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

②籍为羡余,不之罪。

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

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

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材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B.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C.胡则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5.把第I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子几败我事。

译文:

②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译文:

③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译文:

参考答案

1.(B[籍:登记]

2.(D[A/暂且;B趁机,顺便/根据,;C因为/连词,表目的,来;D…的]

3.(C[①表现其料事如神,③表现丁谓知恩图报,⑤表现胡则正直敢言。]

4.(B[“并没有加以追查”有误,应该为“追查却不定罪”。]

5.①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

②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③如今因为胡则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

文言文译文参考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办事果断坚决有才干。凭进士踏入仕途,先是补任为许田县的县尉。当时朝廷正对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胡则一部运送粮草,给他一个月筹办。胡则说道:“给一百天准备,尚且恐怕不够,怎么就给一个月呢?”索湘害怕没有什么可用来供给,就派胡则入朝上奏。宋太宗顺便拿安边之策询问他,他的回答很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太宗看着左右的侍从说:“州县中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于是命侍从把胡则的名字记录在中书省。后来李继隆讨伐叛贼,很长时间未能取胜,索湘就对胡则说:“如果没有你,差点坏了我的事。”一日,李继隆发文到转运司说:“军队将要向前深入,粮草还有后续的吗?”胡则告诉索湘曰:“他的军队长时间在外想要回来,只不过想拿粮草缺乏为借口罢了,我们姑且拿粮草有余回复他。”不久果然被胡则料中。后来胡则被授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查获了当时官吏私自藏起来的数万斤铜,官吏们害怕得要死,胡则说:“伏波将军马援可怜重罪囚犯而放了他们,我难道能看重财物而轻视好几个人的性命吗?”最后登记为铜场的盈余,没有给他们定罪。后来胡则又改任为江、淮制置发运使,逐步至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当初,丁谓考取进士后,曾经客居许田县,胡则十分优待他,(后来)丁谓显贵为宰相,所以胡则一下子受到了提拔重用。到如今,丁谓被罢去参知政事(即宰相)一职,朝廷就将胡则调出京城担任京西转运使,后又升至礼部郎中。……调任广西路转运使。有一艘外国商船遭遇台风飘泊到了海南,并且说缺粮,不能离去。胡就则下令借给他们三百万钱,手下官吏禀告说外国人生性狡诈,又说海上风波不可预料。胡则曰:“他们因为以急难投奔我们,怎可拒绝而不给他们呢?”后来这些外国人如期偿还了借贷。任职期间,胡则又审查了宜州犯了死罪的十九个人,替他们明辨而让其中的九个人活了下来。

    乾兴初年,由于牵连到丁谓党一案,胡则被降职担任信州知府,后调任福州……又升任太常少卿、任池州知府。没有前往,又升任谏议大夫,调任河北都转运使。当初,胡则在河北任职时,殿中侍御史王沿曾经到胡则处借官船贩盐,又以他儿子为名义请求买酒场。到如今,张宗诲检举揭发了这些事情,朝廷查究属实,就把他调去任陈州知府。一个月后,授任为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大臣刘随上疏说道:“胡则奸邪贪滥名闻天下,最近命他任池州知府,不肯前去,如今因为罪名除去而突然间给予他一个好职位,那么拿什么来讽劝那些在职的官员?”后调任到杭州,再升任至兵部侍郎直到退休而死。

    胡则没有廉洁的名声,他喜欢交结朋友,崇尚侠义。在福州时,前任太守陈绛曾请蜀人龙昌期给众人讲授《易经》,两人从中谋利十万钱。陈绛犯罪暴露后,于是龙昌期就从成都被押送到福州。胡则亲自为他打开镣铐破,并且以贵宾之礼招待他,又拿出自己的俸禄替他偿还。

(七一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胡励,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学。天会间,大军下河北,励为军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与佣保杂处。韩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思致清婉,喜甚。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处,同教育之,自是学业日进。尝谓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里,他日必将名世。”十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观察判官。定之学校为何朔冠,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数,励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①上游,称其程文为“元化格。”

皇统初,为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励性刚直无所屈。行台平章政事高桢之汴,道真定,燕于漕司。砺欲就坐,桢责之,砺曰:“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桢曰:“汝他日为省吏当何如?”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桢壮其言,改谢之。

改同知深州军州事,加朝奉大夫。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州管五县,例置弓手百余,少者犹六七十人,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其人皆市井无赖,以迹盗为名,所至扰民。砺知其弊,悉罢去。继而有飞语曰:“某日贼发,将杀通守。”或请为备,砺曰:“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是夕,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再补翰林修撰,迁礼部郎中,一时典礼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政事,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海陵问其故,砺以令对,且曰:“朝服而跪,见君父礼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以母忧去官。起复为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使,海陵谓砺曰:“彦恭官在卿下,以其旧劳,故使卿副之。”迁翰林学士,改刑部尚书。扈从②至汴得疾,海陵数遣使临问,卒,深悼惜之。年五十五。

                                 (《金史》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场屋:科举考试的地方。②扈从:随从护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日必将名世                  名:闻名

B.岁征民钱五千余万为顾直     直:通“值”,报酬

C.桢壮其言,改谢之          谢:道歉

D.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竟:竟然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胡砺性刚直无所屈的一组是(   

①砺操笔立成          

②砺曰:“当官而行,亦何所避。”

③砺知其弊,悉罢去。 

④百官贺于庙堂,砺独不跪。

⑤郡守暴戾,蔑视僚属,砺常以礼折之。

⑥令公署撤关,竟亦无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砺从小就喜爱学习,后来得到韩昉的帮助,同韩昉的儿子在一起接受教育,进步很快,天会十年考中进士第一名。

B.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斥责胡砺就坐不懂礼法, 胡砺认为自己是政府官员,同时又是今天宴会的宾客,理当就坐。

C.胡砺任深州军州事期间,将各县按例设置的弓箭手全部免除不用,每年为老百姓减轻钱币五千余万的经济负担。

D.刑部侍郎白彦恭的官职虽然比胡砺低,但因为他过去的功劳,被任命为宋国岁元使,胡砺做他的副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昉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励操笔立成。

译文:                                                                       

②砺常以礼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于砺。

译文:                                                                      

③盗所利者财耳,吾贫如此,何备为?

译文:                                                                      

参考答案:

1D(竟:最终)

2C(①是表现胡励的文才;③是胡励革除深州辖县的弊端;⑥显示胡励对所面临形势的正确估计)

3B(“行台平竟政事高桢在漕运官署设宴”错,是到漕运官署赴宴。另外,“公在政府则礼绝百僚,今日之会自有宾主礼”的大意是今天不是在官府,而是在宴会上,大家只行宾主之礼就可以了)

4、(1)韩昉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励提笔一挥而

就。

2)胡励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励。

3)盗贼贪图的不过是钱财罢了,我这样贫穷,还防备什么?

参考译文:

胡砺,字元化,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少年时期非常好学。天会年间,金军攻占黄河以北地区,胡砺为金兵所掠,行至燕地时,逃跑藏到香山寺,与寺中雇工混居在一起。韩遇见他认为他是一个奇才,让他写诗来显示他的志向,胡砺提笔一挥而就,情致清静温和,胡砺十分高兴,于是收于门下,与他的儿子一起接受教育,从此学业一天天进步。韩曾经对人说:“胡砺才学进步很快,将来一定名显天下。” 天会十年,考中状元,授予右拾遗,暂时代理翰林修撰。过了很长时间,改任定州观察判官。定州的学校是河朔地区最好的,聚居到那里的读书人常常数以百计,胡砺督学不倦,经他指点的学生,均成为多校骨干,时人称胡砺考试示范文章 为“元化格”。

皇统初年,胡砺任河北西路转运都勾判官。他刚正不畏权势,行台平章政事高桢前往汴京,路过真定府,到漕运官署赴宴。胡砺即将就座时,高桢却斥责他不懂礼法。胡砺道:“高公在公府,礼节当在百官之上,今日的酒宴自有宾主之礼。”高桢很不高兴,说:“你他日当省吏,又该怎样?”胡砺答道:“在官行事,有什么可怕的。”高桢对他的话极为赞赏,马上向他道歉。

胡砺改任同知深州军州事,兼任朝奉大夫。深州郡守残暴凶狠,蔑视下属同僚,胡砺经常用做人的礼教使他折服,郡守感到惭愧而心服,把郡府的公务完全托付给胡砺。深州辖有五县,各县按惯例都设置了弓箭手,多者百余人,少者也有六七十人,每年向百姓征收钱币五千余万作为雇佣弓箭手的报酬。这些弓箭手大都是市井的无赖,以偷盗抢掠闻名。胡砺得知后,全部免除不用。随即就有流言传来:“某月某日,将杀胡砺。”有人让胡砺早做准备,以防不测。胡砺神情从容,说道:“盗贼需要的不过是钱财,我这里一贫如洗,还准备什么?”并且在夜间尽撤关卡哨兵,官署最终平安无事。

第二次补任翰林修撰,提升为礼部郎中,当时朝廷典礼大多由他裁决定夺。海陵王被晋升为平章政事,百官在朝廷上向他祝贺,纷纷行跪拜大礼,只有胡砺不跪。海陵王讯问其中的原因,胡砺以朝廷的有关法令回答他,并且说:“穿着朝服跪拜,这是拜见国君的礼节。” 海陵王听罢,不由得心服口服。从此,他对胡砺更加器重。天德初年,第二次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同修国史。因为母亲去世辞官守丧,服丧结束又任宋国岁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彦恭为正使,海陵王对胡砺说:“彦恭的官职比你低,因为他过去的功劳,所以让你做他的副手。”后来升为翰林学士,改任刑部尚书。伴驾到开封得病,海陵王多次派人前去慰问,终病逝,海陵王为他深深哀悼惋惜。享年五十五岁。

(七一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

叟孤飘坎,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纬萧何人,能弃明珠?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尠有屈焉                屈:屈辱。

B鸠率僧旅                鸠:聚合。

C将加大辟                大辟:死刑。

D遗其珍物                遗:赠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唯《易》乎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拂衣而出           倚歇而和质

C遂得免焉           风雨兴焉

D复还焉蜀            且贰焉楚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 为别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D胡叟聪敏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2)吾为德请,财何为也?

 

参考答案

1A   解析:屈:屈服。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解析:而:皆为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3D   解析:“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尹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与原文“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不合。

4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5.(1)于是(他)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不露姓名,隐藏行踪,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

2)我为德行而请命,拿钱财干什么?

(七一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胡宪

胡宪字原仲,居建之崇安。生而静悫,不妄笑语,长从从父胡安国学。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虽仓卒无疾言遽色,人犯之未尝校。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既而学《易》于谯定,久未有得。定曰:“心为物渍,故不能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宪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故山,力田卖药,以奉其亲。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折彦质等共以其行义闻于朝,上特召之,宪辞母老。及彦质入西府,又言于上,趣召愈急,宪力辞。乃赐进士出身,授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宪不得已就职。日与诸生接,训以为己之学。闻者始而笑,中而疑,久而观其所以修身、事亲、接人者,无一不如所言,遂翕然悦服。……秦桧方用事,诸贤零落,宪家居不出。桧死,以大理司直召,未行,改秘书正字。既至,次当奏事,而病不能朝,乃草疏言:“金人大治汴京宫室,势必败盟。今元臣、宿将惟张浚、刘传在,识者皆谓金果南牧,非此两人莫能当。愿亟起之,臣死不恨。”时两人皆为积毁所伤,未有敢显言其当用者,宪独首言之。疏入,即求去。上嘉其忠,诏改秩与祠归。                            

(《宋史·胡宪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仓卒无疾言遽色      遽色:急躁的神色。

B.一旦,揖诸生归故山    揖:行礼辞别。

C.秦桧方用事            用事:办理政事。

D.金人大治汴京宫室      治:修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绍兴中以乡贡人大学    ②力田卖药,以奉其亲

B.①心为物渍              ②训以为己之学

C.①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   ②折彦质等共以其行义闻于朝

D.①乃赐进士出身          ②乃草疏言

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既而学《易》于谯定,(诸生)久未有得。

B.又言于上,(彦质)趣召愈急。

C.无一不如所言,(宪)遂翕然悦服。

D.桧死,(朝廷)以大理司直召。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胡宪正直无私的一项是

①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 

②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 

③日与诸生接,训以为己之学。 

④诸贤零落,宪家居不出。  

⑤愿亟起之,臣死不恨。

A.①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胡宪青年时严谨持重有涵养,入太学后更能加强思想修养,专心学习。

B.胡宪曾一度回故山隐居,劳作养亲,后因折彦质等人推荐而不得已为官。

C.胡宪做建州教授,能言传身教,受到诸生敬服。后秦桧排挤贤良,他退居家中不出。

D.秦桧死后湖宪受朝廷征召为官,他上疏皇帝,认为金人毁约南侵之际应起用张浚、刘传锜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人犯之未尝校

 译文:

2)识者皆谓金果南牧

 译文:

参考答案:

1C(用事:掌握权力)

2DA第一个“以”相当于“因为”,第二个“以”是表目的连词,相当于“来”。B第一个“为”是介词,相当于“被”。第二个‘为”是介词,表目的。C第一个“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第二个‘其”是代词,相当于“他的”。D两个‘乃”都相当于“于是”)

3D中句所省略的是“胡宪”B句省略的是“皇帝”人句省略的是“诸生”)

4B(①句是说胡宪言行严谨,②句是说谦虚学习,③句是胡宪教导诸生情况)

5DD项“认为金人毁约南侵之际应起用张浚、刘奇?不合文意,应是预见金人会毁约南侵而及早起用二人)

6.1)人们触犯了他,他也不曾计较。

2)有见识的人都认为金人果然南侵

参考译文:

胡宪字原仲,居住在建州的崇安县。他生性沉静诚谨,不随便说笑,长大后跟从叔父胡安国学习。他平时在家中坐得端正站得笔直,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即使遇到匆忙的情况,他也没有粗暴的言语、急躁的神色,人们触犯了他,他也不曾计较。绍兴年间,他因乡试进入太学。不久他向谯定学习《易》,过了很久他没有很大收获,谯定说:“人的内心被外物浸泡,所以不能有见解,只有学习才能明白啊。”胡宪喟然长叹道:“先生所说的学习,不是指约束克制自身的言行和欲望的素养吗?从此专心一意地很谦虚地学习,不追求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声。有一天,他行礼辞别了诸生回故乡山中,劳动耕田采药卖药来奉养他的父母亲。胡安国称赞他有隐君子的操守。后来折彦质等人共同把他的行为道义向朝廷告知,皇帝特意征召他,胡宪推辞说母亲年老。等到折彦质做了枢密使,又向皇帝推荐胡宪,朝廷催促征召更加紧急,胡宪还是极力推辞。朝廷于是赐他进士出身,任命他为左迪功郎、添差建州教授,胡宪不得已任了官职。他每天与州学的诸生接触,用学习是为了加强自己的修养的道理教导他们。听到这道理的人开始笑,后来怀疑,时间长了看到胡宪修养自身、侍奉父母、对待人的事情,没有一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于是诸生们一致地心悦诚服。……秦桧正当权,诸位贤人遭到排挤迫害,胡宪退居家中不出。秦桧死,朝廷用大理司直官职征召他,他没有前去,又改任他为秘书正字。胡宪到任之后,按照顺序应当奏告政事,可是他生病不能上朝,于是起草奏疏说:“金人大建汁京的宫宣,这种情势他们一定毁坏的盟。现在重臣老将只有张浚、刘?铐还在,有见识的人都认为金人果真南侵,除非这两个人,没有谁能抵抗金人。希望赶快起用他们,我就是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当时这两个人全都被很多的毁谤伤害,没有人敢明说他们应当受重用的,唯独胡宪第一个说这件事、胡宪的奏疏送入宫,他立即请求离开朝廷。皇帝嘉许他忠诚,下令提升他的官级让他享受祠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