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可以随意撤换宰相,或者杀宰相吗?

 昵称191190 2018-01-28

理论上讲,中国古代的皇帝作为大独裁者,撤换宰相杀宰相都是可以的,毕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除了皇帝自己的爹妈他没权利杀以外,天下人人皆可杀。

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宰相之名,来源于商周时期的“太宰”。所谓太宰,是负责祭祀的时候杀耕牛的人,在古代,祭祀是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牛又是非常珍贵的动物,所以负责宰杀耕牛的人一定地位极高。宰相在古代的地位,就是仅次于皇帝,总揽政务的人。

在秦汉时期,宰相的地位颇有周朝遗风,地位之高到可以和皇帝坐而论道。后来宰相渐渐式微,不能每次见皇帝都坐下了,但知道赵匡胤之前,宰相都是有座的。在隋唐,宰相被称为是“礼绝百僚”,皇宫乘车天子赐座等等优待非常之多,地位极其尊崇。

虽然宰相是皇帝的臣子,但自古以来,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会对宰相礼遇有加,言必称“先生”表示敬重。因为在古代朝廷里,能当宰相的人,大多数都是在朝野中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人,而且要学识渊博,能力突出,门槛标准相当之高。对于皇帝来说,宰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符号,是文官集团的代表,宰相的意见就代表着朝廷大臣们的意见,所以皇帝非常重视。而更换宰相,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得经过一个流程:群众(大臣们)推荐,学名叫“廷推”,经过吏部筛选,然后由皇帝挑选出人选当人宰相,公示之后上任。皇帝直接任命宰相也不是不可以,这种情况被称为“中旨”,但这种方式很不光彩,所以有气节的大臣即使被中旨入相也要拒绝。

至于诛杀宰相,更是极其少有。一个两三百年的王朝,被杀掉的宰相一般不会到达两位数。原因很简单:杀掉宰相,等于向文官集团宣战,如果连文官的最高领袖都能被皇帝随心所欲的杀掉,又怎么能指望文官们效忠皇帝呢?所以就算皇帝对宰相十分愤怒,也只能将他贬谪或免官,如果宰相实在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也只能赐死不能加刑。明朝嘉靖皇帝斩首内阁首辅夏言,这件事儿被后人骂了几百年。

不过中国历史的大趋势就是君权逐渐增强,相权不断削弱。到了明清两朝,太祖朱元璋就杀掉了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明朝杀宰相(内阁大学士)的例子也有不少,多见于崇祯朝,崇祯皇帝甚至把内阁首辅薛国观斩首后弃市,实在令人发指。

到了清朝,皇帝的权力达到巅峰,宰相(军机大臣)在皇帝面前甚至只能跪着听圣旨了。不过其实从真正意义上讲,明清两朝并没有宰相,内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只不过是皇帝的高级秘书而已,属于有名无实的“宰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