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区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鱼技术

 昵称10744611 2018-01-29

    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究竟是一项什么技术?养殖户在实施中需要注意什么?近日,就这些问题,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技术推广科科长翟旭亮。

    “一改五化”适宜山区养殖

    据了解,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主要是针对山地丘陵多、平原面积小、水源不足、提灌不方便、养殖成本高的地区,农户搞养殖所适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按照“一改五化”的技术要求,结合这几年最新养殖技术和理念,注重调节池塘水质和节能减排两方面,最终使条件并不优越的山区池塘能够实现亩产1吨鱼以上,收入在万元以上。

    山区池塘养殖以“一改五化”技术为核心,其中,“一改”是指改造池塘基础设施,将小塘改成大塘,浅塘改成深塘,不规则的池塘改成规则、方形的池塘,并整修、改进排水系统、排污管道等;而“五化”包括水质环境洁净化、养殖品种良种化、饲料投喂精细化、病害防治科学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五个方面。

    “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一改’是基础,首先要把池塘改成符合标准、规范的;‘五化’主要是规范养殖户的日常生产管理,让其符合现代渔业生产要求。”翟旭亮介绍道。

    从技术层面保证池塘高效运转

    养殖户按照“一改五化”的技术要求搞养殖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从技术层面来保证池塘健康、高效运转。

    比如,通过微孔增氧技术和水上蔬菜种植技术,来保证池塘养殖的节能、环保和高效运作。微孔增氧技术高效、均衡地控制了水体,保证了高密度养殖也有充足的溶解氧,而水上蔬菜种植技术使池塘不用换水,便可以改良水质,并收获蔬菜获得副产品,赚取除养鱼之外的边缘经济效益。

    “使用微孔增氧与传统增氧机相比,可以平均节省电费约30%,池塘养殖的鱼、虾、蟹类等发病率平均降低约15%,综合效益提高20%~60%,还有利于提高养殖品种的成活率。”翟旭亮说。

    在有了优良的养殖条件,优质苗种,高效全价饲料,合理的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技术后,能够保证养殖户高效高产,但是水产养殖生产始终存在劳动力投入大,养殖生产风险高的问题。

    如何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并改善水产养殖的困境,一度成为山区养殖户面临的问题。“一改五化”养殖技术要求养殖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控制。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可以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和劳动力投入,并且通过市场信息分析,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保证每年都有好的水产收益,这种方式非常适宜大户规模化的养殖。”翟旭亮称。

    运用“一改五化” 要注意三个方面

    翟旭亮还提醒养殖户,在运用“一改五化”技术搞养殖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一改五化”的池塘应运用多种生态化调控设备和技术,如涌浪机、微孔增氧机、太阳能底质改良机、微生态制剂等来配合使用,保证高密度养殖鱼、虾池塘的水质良好、加速水体流动,使水体的溶解氧均匀。

    其次,使用微孔增氧的池塘,应适当增加苗种放养量和饲料投喂量,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

    此外,由于“一改五化”的池塘养殖面积大、产量高,业主最好安装物联网系统,便于实时监控养殖池塘的情况,并进行远程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劳动力,还方便一旦发现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增产又增收 综合效益非常高

    按照“一改五化”的技术要求,养殖户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的高效运转,还减少了底泥厚度和有害病原的聚集,预防了病虫害,保证了养殖户增产增收。

    据了解,2010年,我市池塘总面积为62余万亩,产量17多万吨,平均单产仅有285公斤/亩,渔业专用塘面积30万亩,平均亩产仅有451公斤/亩,低于全国专业池塘平均产量。而从2011年推广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后,到2016年全市推广面积达到18余万亩,实现亩均产1251余公斤,总产量达到22多万吨,亩均收入达到1.6万元,保证了养殖产量成倍增加。

    “池塘一改五化集成养殖技术的成功推广,使一些不具备成熟养殖条件的地方也能获得与养殖条件优越地区一样的产量,缩短了地区养殖技术和养殖产量的差距,是一种综合效益高、适宜范围广的技术。”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池塘“一改五化” 养殖技术要点

    ●“一改”——改造池塘基础设施

    1、小塘改大塘 将用于成鱼养殖不规范的小塘并成大塘,池塘以长方形东西向为佳(长宽约比为2.5:1),面积10-20亩为宜。

    2、浅塘改深塘 通过塘坎加高、清除淤泥实现池塘由浅变深,使成鱼塘水深保持2.0~2.5米,鱼种池水深1.5米左右,鱼苗池水深在0.8~1.2米之间。

    3、整修进排水系统 整修进排水、排洪沟渠等配套设施,要求每口池塘能独立进排水,并安装防逃设备。

    4、建设排污设施 在池塘低洼处建设安装底排污收集管,在池塘中铺PVC管,并在池塘外低洼处建设底质分级处理池。

    5、不规则塘改成方形塘 池塘条件和成本投入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内循环流水养鱼,进一步集约化控制管理、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养殖效益。

    ●“五化”——池塘管理

    1、水质环境洁净化

    通过鱼菜共生、微生物制剂、合理使用增氧机、环境保护剂等方式来调控池塘水质,不用换水改良水质,就能实现净水。

    2、养殖品种良种化

    选择优质鱼类品种饲养,选择时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具有市场性(适销对路)、二是苗种可得性(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养殖可行性(适应当地池塘生态系统)。

    3、饲料投喂精细化

    不同养殖品种要仔细选择特定营养组成的优质饲料,饲料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口性,并根据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营养需要量和配合饲料的质量,来确定每天的饲料投喂量。

    4、病害防治科学化

    在养殖中、后期,根据养殖池塘水质情况,每月使用水质改良剂1-2次改良水质。并通过合理放养和搭配养殖品种,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暴发。

    5、生产管理信息化

    运用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质量安全追溯查询、生产技术服务平台系统、渔业信息系统平台等,来保证养鱼都高效生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