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形眼镜常见沉淀物图解

 DAGANGQIN 2018-01-29


一、生物膜沉淀



表现:为镜片表面均匀、透的附着层,揉搓后可起皱脱落。

机制:生物膜由眼的排异反应形成,有实验证实软镜配戴15s后即形成完整的生物膜,随着戴镜时间增加逐渐增厚。待形成一定的厚度时,用揉搓的方法则很难使其完全清除。生物膜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液形成,戴隐形眼镜后,由于机械性刺激、泪液分流导致的眼干等原因使杯状细胞异常激活,粘液分泌水平增加。粘液膜的成分为具有两性离子的糖蛋白,不仅可吸引泪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质成分,其本身的变性即可成为蛋白质沉淀物。

影响:视物模糊、镜片卫生状况差。对舒适度影响较小,甚至部分顾客会觉得把生物膜清除后舒适度会下降。这是由于生物膜物质构成与人体类似,跟眼部更亲和,更舒适。由此可见,对于非常敏感的顾客来说,并不适合用双氧水彻底清洁镜片,也并不一定适合日抛镜片。

处理:用表面活性剂充分揉搓冲洗镜片。一般多功能护理液即可,关键词是“充分揉搓冲洗”。


二、蛋白质沉淀



发生率:化学法消毒约14%,热消毒约24%,平均约19%。

表现:镜面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半透明膜。

诱因:热消毒、瞬目不良、泪液不足、采用高含水离子性镜片或配戴眼患有巨乳头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等均是本症诱因。

机制:泪液在常态下即含有大量蛋白质,配戴隐形眼镜后可导致眼的免疫反应,泪液中溶菌酶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水平增高,分析镜面变性蛋白质沉淀物,溶菌酶站87%之多。

影响:蛋白质沉淀物可诱发巨乳头性结膜炎、导致视觉模糊、眼痒及戴镜不适。蛋白质膜的变性收缩可使镜片混浊变形。此外蛋白质沉淀物尚能吸收护理液成分,吸引其他类型沉淀物,或作为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的基础。

处理:1.每日用多功能护理液充分揉搓镜片。2.必要时用氧化清洁剂处理镜片。3.更换日抛或月抛镜片,周期越短越好。


三、脂质沉淀物


表现:镜面疏松附着的细小半透明颗粒。

诱因:配戴者睑板腺发达或患有高血脂症;镜片材料或护理液成分(如氯已定)有疏水亲脂特性均可成为本症诱因。

机制:睑板腺和Zeiss腺分泌的脂质通过瞬目铺移到眼的表面,形成泪液的外层,当配戴隐形眼镜之后,脂质层自角膜面转移到镜片外表面,故几乎所有的镜片都有脂质附着。当脂质层过多堆积时,则形成脂质沉淀物。

影响:脂质沉淀物过多则导致视觉模糊和镜片脱水。

处理:1.每日用多功能护理液充分揉搓镜片。2.更换日抛或月抛镜片,周期越短越好。


四、胶冻块沉淀物


表现:乳白色半透明的光滑斑块,隆起于镜片表面,边缘清晰,呈圆形、鹅卵形或桑葚形,常群聚,也见于散发者。

诱因:配戴眼慢性炎症导致的泪液酸化是本症的主要诱因。镜片的配适过紧,瞬目不良,采用高含水量离子性镜片和戴镜过夜等因素也可诱发。

机制:胶冻块的核心为磷酸钙结晶,嵌入镜片深部或贯通镜片全层,外周网罗包裹蛋白质、粘液等。

影响:倘发生于镜片光学区则碍及视力。胶冻块释放的化学因子可招致配戴眼刺激不适,结膜充血等。

处理:胶冻块一旦形成则难以去除,勉强清洗则损及镜片,通常须更换新镜片。建议今后使用短周期镜片。


五、无机钙盐沉淀物


表现:散在的白色星点状沉淀,呈硬性凸起。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见沉淀物呈结晶状突出于镜面,部分埋入镜片基质。沉淀物周围出现圆形不湿润区,沉淀物脱落后则形成凹陷状蚀缺。

诱因:配戴者泪液中钙水平超常是本症的主要诱因。

机制:无机钙盐见于碳酸钙和磷酸钙等,临床常同时发生,不易区分。戴镜后镜片下CO2蓄积,可在2-3天之内形成碳酸钙结晶。当镜面钙离子浓度超过泪液的钙抑制极限时,则发生磷酸钙沉淀,磷酸钙沉淀则是胶冻块、锈斑等沉淀物形成的基础。

影响:戴镜异物感明显。

处理:可试用生理盐水浸泡加热处理镜片,若不奏效或已形成较大的蚀缺则必须更换镜片。建议今后使用短周期镜片。


六、色素沉淀物


表现:⑴细胞色素沉淀物。镜片呈淡而均匀的黄色、棕色、蓝色或黑

色,用高倍镜检查见染色因子呈颗粒状,将镜片折叠后置于白色背景前更易辨别。

⑵护理液成分。氯已定和硫柳汞,防腐剂成分,现已不用。

⑶其他污染。荧光素钠沉淀呈鲜绿色,氯霉素滴眼剂沉淀呈黄色,滴鼻净沉淀呈灰紫色,眼线液等化妆品沉淀呈蓝黑色。

机制:多量吸烟的人,可因血液尼古丁水平过高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从而刺激黑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素,成为“尼古丁黑色素症”,故吸烟配戴者的镜片易发生黄棕色沉淀物。

影响:细胞色素引致的镜片变色,轻者可无妨碍,重者则使镜片韧性下降,甚至变形。护理液成分造成的镜片变色,则因高浓度的防腐剂或防腐剂分解物引起眼的刺激和毒性反应。

处理:更换镜片、改正不良习惯、纠正化妆美容操作中的错误。


七、真菌沉淀物


发生率:用含防腐剂的护理液护理镜片约为4%,用无防腐剂生理盐水护理镜片约为28%。

表现:镜片基质中可见黑色、灰绿色、棕黄色、粉红色或白色绒毛状、团絮状的沉淀物。

诱因:湿热的环境条件,使用无防腐剂的生理盐水储存镜片,以及镜片盒、镊子的污染都是本症的诱因。

机制:空气中有大量腐生真菌孢子,眼结膜囊真菌检出率为2%~25%;陈旧的无防腐剂生理盐水中真菌检出率为73%。镜片盒中真菌检出率为34%。真菌寄生于镜片表面,以菌酶分解镜片材料,继而侵入镜片网架结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芽管状菌丝体,沿镜片材料的聚合链生长,利用菌丝吸取营养和水分。

早期真菌的菌丝体为白色絮状,生长后渐变为其他颜色。软镜上常见的真菌种类有烟曲霉菌,呈灰绿色;黄曲霉菌,呈棕黄色;白色念珠菌,呈白色;串珠镰刀菌,呈淡红色;毛霉菌,呈白色。

影响:①真菌侵入镜片光学区可影响矫正视力。

    ②配戴有活真菌生长的镜片极易引起角膜的继发感染,其中以镰刀菌和念珠菌的角膜溃疡最为多见。

处理:立即更换镜片,停戴一周预防眼部感染。经眼部检查,无感染无炎症后可继续使用新的隐形眼镜,为了眼部健康,建议使用日抛镜片,预防菌落再次形成。


八、锈斑


表现:孤立的圆形,红色、褐色或黑色的小斑点,表面光滑。直径约0.1~0.8mm。

机制:分析锈斑的结构,核心为一细小坚硬的插入镜片基质深部的磷酸钙结晶,周围包裹铁盐蛋白。故认为可能由于配戴眼有充血性慢性结膜炎症,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碎片逸出血管,在结膜囊内形成含铁血黄素,当镜片表面有不平整的无机盐颗粒时,便网罗了含铁血黄色中折出的褐色的铁盐蛋白,从而形成锈斑。

后果:影响美观,一般无严重后果。

处理:更换镜片


九、无机膜


表现:镜片呈不均匀的磨砂玻璃样改变,镜面略呈粗糙。

诱因:泪液不足、瞬目不良、环境干燥、戴镜过夜、结膜的慢性炎症和泪液酸化是本症的诱因。

机制:初期镜面有蛋白质沉淀物,使镜片湿润度下降。眼部组织在受到戴镜因素刺激时,焦磷酸酶被激活,使泪液中的焦磷酸盐水解,焦磷酸盐在生理状态下为钙化抑制因子,在其浓度下降时,则有不溶性的羟磷灰石沉淀,附着在镜面蛋白质层上,再覆盖新的蛋白质,则形成无机膜沉淀。

影响:无机膜的表面粗糙不平,破坏了镜片光学曲面的一致性,故使戴镜视力下降,同时使配戴眼产生异物感。

处理:可试用维生素C溶液加热浸泡来清除无机膜沉淀。若已形成较严重的无机膜则须更换镜片。


想了解学习更多眼镜眼睛专业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