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被冠以“大师”的人物,名字听起来如雷贯耳,无人不知,但真正说起他的成就、思想与风格,就都不甚了了。这样的“知道”,实际又与“不知”何异? 比如我们今天将要谈到的著名画家黄宾虹,他的名字常与齐白石并提,在当时就有“有南黄北齐”之称。半年之前,他的作品《黄山汤口》刚刚以3.45亿元的价格在拍卖场上成交,在看到令人瞠目的价格之时,我们多数人仍然并不了解他在艺术上的个性和追求究竟在何处。 黄宾虹(1865-1955),中国近代山水画画家。名质,字朴存、朴人,别号予向、虹庐、虹叟,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黄山汤口》,黄宾虹绘于1955年。这一年,黄宾虹92岁,九上黄山的他凭着记忆勾勒出了这幅画。原为黄宾虹老友陈叔通所藏,2017年6月19日,《黄山汤口》以7200万元起拍,最终杀至3亿元落槌,加佣金以3.45亿元成交。 2017年6月19日,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3.45亿元的价格成交,这一消息震惊的全世界的眼球,也创造了黄宾虹个人国画作品的拍卖纪录,也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在多年以前,黄宾虹的画只卖一块钱,都没人愿意问津。不知道当年那些曾经见过黄宾虹画作的人此时此刻有没有打自己两巴掌。 不过,这样的天价也足以让我们看到了国画收藏的魅力,从一元钱到三个亿,三亿的涨幅倍数,又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黄宾虹。 黄宾虹作品《新安江舟中作》 《黄山汤口》是黄宾虹绘画生涯中的绝笔巨制,其一生九上黄山,此作绘于1955年,这年黄宾虹92岁,患有严重的眼疾,他凭着记忆勾勒出了这幅作品。作品流传有序,曾是黄宾虹知交陈叔通旧藏,曾入藏故宫博物馆。 在今天看来,很多黄宾虹的佳作都被奉为精品,但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画界的认可,一般人都不理解而且看不懂。当人人都在讨论改革艺术之风,黄宾虹却被看作是食古不化的代表。 黄宾虹活着的时候,收藏家嫌画的脏,黑乎乎的,画送都送不出去。黄宾虹有次在上海开画展,只有一个人买他的画,黄宾虹激动坏了,送了他一堆,这个人叫傅雷。在1951、1952年,黄宾虹的画才涨到一元钱一张。 黄宾虹的画为什么难以被人认同?因为他的绘画里文化含量太重,他的绘画里审美历史感太苍凉,他的绘画不像当下满街走的靓女那样打扮入时,也不像张大千和吴湖帆的绘画那样靚丽,所以欣赏他的画需要人生阅历,需要文化积淀,需要美学修养。这三方面缺一个,我以为都不可能真正地欣赏他。或者你会怀着对他绘画的神秘感,但很难进入他的世界。 人类的艺术一个是生命的阅历,一个是文化的积累。如果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伟大和深沉的艺术。黄宾虹是一个怀抱家国情怀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指望他经商,但是黄宾虹走上了一条文化道路。他在上海提出艺术救国,甚至提出了一句叫“艺术是特健药”,认为艺术有益人生,是最好的营养品。 黄宾虹的一生著述颇丰,上海出版社曾经出版了6本黄宾虹文集,都是他对中国艺术,主要是书法、绘画、篆刻、金石文字、书论、画论、画史的研究。在20世纪,像黄宾虹这样有如此广泛学养的艺术家不多,而且除这些,他还精通烹调、太极拳、围棋、中医,堪称绘画界里的国学大家。 黄宾虹一生从来没有登高一呼过,像徐悲鸿那样,从来也没有红得发紫,像齐白石那样。他把自己所有财富都用于收藏古器物、古玺印、古字画,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捉襟见肘,不是一个特别富有的人,他更不是善于经营和炒作的人,在赢得社会声誉方面,他不能跟张大千相比,尽管他们两个人都叫“大千”,当年黄宾虹也曾号“大千”。 优秀的作品是从艺术家的灵魂深处倾泻出来的,黄宾虹在绘画里找到了心灵的自由,一生坎坷却心如止水,历经沧桑仍处世安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