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课堂|海德格尔如何解读“佛系”

 释然世不可然 2018-01-29

你原以为非常公允,实际上我们的一言一行你都受到很多的限制,而这个限制有些是你知道的,有些是你不知道的,有些是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的,这构成了“人之为人”——王庆节


1月6日至7日,基石大家课堂第十六期“西方文化体系中的生命价值”在深圳大梅沙顺利举行。香港中文大学王庆节教授从“近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生命之意义”入题,探讨人的价值和尊严下文是根据王庆节的主题演讲整理的第三篇,仅供学术交流,不代表基石观点。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思潮理论家,解构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弗朗索瓦·利奥塔


王庆节:


05

“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是一种思想的姿态。


有人说我们现在现代已经不过瘾了,我们是“后现代”。我昨天饭桌上谈过这个问题,你原以为非常公允,实际上我们的一言一行你都受到很多的限制,而这个限制有些是你知道的,有些是你不知道的,有些是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的,这构成了“人之为人”

 

“后现代”讲什么?我们刚才讲的这些核心价值,在“后现代”的眼光里都不是那么天经地义的,这有点像笛卡尔,所以笛卡尔在当时实际上被认为是“后现代”。“后现代”就是对“现代性”的重新反思和思考。哲学是什么?哲学是永远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思考,那么“后现代”,还有人说有“后后现代”,那都是搞笑的,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做“后现代”的“后”。

 

“后现代”按照法国哲学家利奥塔,他有一个说法,“后现代”并非一个严格的在现代之后的历史时代。后现代”表明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姿态,这个思想姿态的核心就在于要对现代和“现代性”所赖于为基的地基本身进行更为侧击的考察、批判和结构,这是核心。

 

“后现代”,实际上从时间上来讲一百年前就开始了。标志性人物是尼采,标志性的口号叫“上帝死了”,标志性的事件从科学革命开始。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现在大家都很喜欢印象派,但是在印象派开始出现时没有人认他们,他们的画不在画廊里,所以他们组织起来说我们要弄一个画廊。就是说原来这个画的概念是什么?画就要画得像,印象派那些画不像,不像就不是画,画一定要像吗?这就像我们问“什么是基本概念”。

 

所以我刚刚说每一个都有一个界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地平线,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地平线,这个地平线你是划不了的。你往前走,这个地平线跟着你走。以前我们把这个叫做天界,我们认为科学的精神是一种真理,是要消除一切偏见。但我们今天知道偏见是什么?在做论断前面那个东西,你做任何一个论断,你前面都有东西,只是你取哪一个东西作为你的偏见。

 

“现代性”,我们现在讲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理性、科学、自由、民主、进步,这些概念在今天都受到挑战,包括我们刚刚讲的康德道德哲学。比如我们现在讲动物权利,动物权利这个理论的提出就在理论上对这个伦理学的根本的边界提出挑战,动物为什么不能有权利?

 

   再一个例子,有一个猴王被打败了,他的众妻妾归了新猴王,他很悲伤,在野地里嚎啕大哭,上帝看到它,可怜它。说你不要哭,我把你变成人吧,老猴王很高兴,说谢谢上帝,现在我终于可以把母猴子全部夺回来了。他还是用猴子的思维去思考,他不知道他已经变了,他换了一个角度,这个时候你如果还用这样一个思维去思考就不对了。

 

我讲这些,实际上在说同样的道理:什么叫人?人能不能作为这个矛?这是“后现代”的问题。以前我们把矛定在上帝,当尼采说“上帝死了”作为“后现代”一个标志口号时,我们就成了新的上帝。尼采说“现代性”本身的思考给我们的一个结论是要重估一切价值,包括人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海德格尔有一个说法,叫“人是会死的”,人是有限的。“人”能不能作为这个矛,跟上帝一样,给所有万世万物以意义、知识、道德。康德说Yes,笛卡尔说Yes,尼采说我不知道,海德格尔说慢一点,我们再想想人的生命,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见解的、有思考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都在考虑、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把这个问题拿到这里来,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是不是我们“人”已经了不起了,我们“人”已经成为神了,或者是“类”神般的存在,这是“后现代”的一个哲学问题。

 

希帕索斯发现了数学上的无理数,但却为此送了命。因为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自然数是上帝创造的,万物皆是自然数和它的比例构成。


06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


数学史最早发现无理数的很聪明的一个数学家希帕索斯被推到海里淹死了,因为其他人不能接受无理数,因为无理数在那个理性框架里面不被接受,就像印象派不被接受一样,所以他的基本概念,我们人们往往就死守那个概念,而忘记了生活是长青的,是永远变化的。所以我们把一切不能理解的,我们说这叫神秘主义,叫非理性主义,叫虚无主义,但恰恰是这个虚无,这个“无”给了“有”以意义,“死”给了“生”以意义,所以我们谈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后现代”给我们的角度是这样的一个角度。

 

存在主义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叫沙特,有一天他朋友从德国回来,他们去喝咖啡,然后沙特就问他朋友,德国有什么新的思潮?阿隆说德国现在热火朝天得说现象学。什么叫做现象学?朋友说比如说这个咖啡杯,你看这个杯子总有一个角度你看不到。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事情本身吗?从看的角度来说,你要从各种不同角度看,那才是看到。所以这种对象性的静态的观察分析不能呈现事情本身,而且这个咖啡杯还有历史,还有它各种各样的运动各个方面,现象学把这个叫做自由的想象,在自由想象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本质直观,我们看的不是那种感性的,而是一种本质性的范畴式的,当然,还是一种对象性的抽查,只是这个对象更圆满。

 

比如说这位朋友,几点了?我实际上不是问时间,我在举例子。大家在这儿,你们听我讲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戴着一个手表。没有,但是这个手表的时间是跟你在一起的,只有当我问几点了,你才会想到它是一个对象,只有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上面,这个时候它才成为一个对象。而在所有其他的情况下,你是和它在一起。就像你开车,你很熟练的时候,你不会把它当做一个对象。跟它在一起永远比你从这个角度、那个角度去看它要更真实,这叫事情本身。所以海德格尔有句话:上帝也疯狂。你的所有主体性都跟你的生存状况、你的认知、你的行动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就像当木匠用他的锤子,他不会体验到这个作为对象的锤子,他只是在用而已。只有这个锤子不合手了,坏了断了,这个时候它作为对象才显现出来。

 

对象性思维、表象性思维、静象性思维,都是现代科学思考的方式。这种思考方式的点在于主体不是自我,你一旦跳出这个圈子,那么你存在的世界就变得无限的广大,你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现象学讲的“还原”,不是像笛卡尔那样“还原”到“我”,那个不可怀疑的“我”,而是要跳出这个“我”,这个“我”是一个延伸性的东西,在这个前面还有更深的,或者更实在的、更真实的东西作为这个基石。人的生命、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都从这个角度来重新观看。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马丁·海德格尔


 “人”是什么?“人”是理性,“人”是思想。人其他方面都一般,跑也跑不过兔子,力量也没有狮子大,人的所有生存能力就像一株芦苇,人太脆弱了,但是人不太一样的就是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人会思想就让人今天变成了“类”神般的生命,就差一步之遥。如果“人”哪一天不死了,“人”就真成了神了,但是这个不死是一个象征意义,就“人”没有界限的。那“人”真的没有界限吗?这是我们今天思考的问题,我们的生物工程,我们的基因工程,我们的人工智能,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人”有可能会走向“神”,但是这些“后现代”的思想家要好好反思。我们“人”这样去,究竟是存在还是毁灭,这是哲学家的问题。

 

哲学家们问什么叫思想?思想就是逻辑理性吗?我们讲的思考好像就是推理、推断。如果我们设计一个阿尔法狗,可以智能,那又是怎么回事?思想是怎么回事?它背后的知识论的意义,道德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今天要问的问题。海德格尔的思想深邃,他对思想的把握这个时代无人能及,他就在问什么叫思想。

 

一些“后现代”的思想家,包括尼采提出一个概念,叫“谱系学”。我们的历史发展一路走来,究竟是按照一个逻辑演算这样过来的,还是一个命定论的,像一个种子发生、发展,这样长出来的?还是一个“普系学”的,或者用我一个朋友的说法叫做“将错就错”,我们人类可能就是一步一步就这样跌跌撞撞走过来的,有些是幸运,有些是计算,有些是命运,有些到今天也说不清道不明。

 

这是海德格尔想讲的,当然这个思路被认为是非理性的,但这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靠我们今天用一个公式把它算出来。比如说回到iPhone,或者我们今天大家都处于一个IT时代。我记得我八十年代去美国的时候,当时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电脑公司,这个公司当时有可能打败IBM。但后来它破产了,人们就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有人说战略性错误。那么谁领了潮流?乔布斯、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做梦都没有想到他跟乔布斯吵架的时候,史蒂夫乔布斯要替代他,苹果电脑死后复生,今天iPhone一统天下。所以就是这样,人类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过来了,可能有几个这样的苗头,这个苗头可能所有传统的范式,传统的概念都不能解释,但是它就是历史的方向。我们很多在座的朋友做投行,大家都会知道,不是靠你把所有的都分析出来了,你就能算出来哪个能成功,没有那样的。历史的过程,这个“思”的过程是一个生命的冲动,有的时候就是运气。

 

所以我们讲生命,命运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天命,你说神秘,不是神秘,这是生活,这是生命,这是存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人和自然、宇宙,这个“命”的关系是什么?海德格尔的说法,你不要看,你要去听,我们看的意象是太主流的意象了。海德格尔说你要倾听。倾听概念的德语,是属于,你属于它,所以你听。大家看看好像又回到中世纪,但是这个“回到”是经过了“现代性”,当你去听的时候,所有看的意象打破了。老子说,“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闻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所以不要妄自菲薄,中国的智慧,“闻道”、“听闻”,是腻害的。爱因斯坦他们一方面是幸运,另一方面,他们会听,他们谦恭,他们知道人类的渺小,亦步亦趋,战战兢兢在突破、创新、开创,这就是生命。

 

尽管知道你是渺小的,知道你是无知,但是你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你永远会在突破,永远会在撞击这个界限,你的境域会向前扩展,这是“人”。所以“人”永远在这个之间,这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怎么理解生命的意义,有朋友说按照佛学的说法,我们人生完全没有意义。是,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了,从生命本身来说,人总是要死的,所有的生命都会回归虚无,问这个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的每一个突破,每一件事情,包括你听这个讲座,包括我们吃一顿饭,谈一次话都会有意义,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在这个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