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的论藏瓷器学习会员群得到了广大藏友持续的关注。会员群学习的形式,在收藏圈子内并不新鲜,但是鲜有像我们的会员群这样,专家本人长期在线指导,大量提问以及图片,老师都会尽量耐心的回复,并且每天都有大量新鲜细节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学习最怕的就是积累,天长日久,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就显示出了威力。今天,小编就继续给大家分享老师在群内点评的三件瓷器。 这件青花浅腹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这件东西初看有康熙的风格,远山近水、包括那种直线条形的水波纹,都是康熙时代的风格。特别是山水边上两个人物的画法,在康熙山水人物的瓷器上比较常见,但是山水的画法和皴法跟康熙又有不同的地方。 比如说远山的渲染,山顶颜色非常的浓,到了下面就非常的淡了。康熙时代一般来说,这种渲染不是很多,偶然也有。而且一般远山,如果渲染颜色深的话全都是一色深。渲染颜色要淡就是一色淡,表明山在远处,看上去比较淡雅。上面两图中山石的皴法,跟康熙的斧劈皴或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山上面的皴法有一点像丁头皴的感觉,这可以说明,时代慢慢的往雍乾后面走了。 另外一个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水波纹。康熙的水波纹线条硬朗,在绘画水波纹时线条每一条粗细、间距基本一致。不会像现在所看到这个盘上面的水波纹线条长短不一、间距不一,甚至有的地方两根线条都叠在一起了。而且两个人物下面那种山石的画法没有立体感。虽然有斧劈皴的影子,但却没有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 盘中主题纹饰周围一圈,用的如意纹,这种如意纹明显带有雍正乾隆的风格。一般来说,康熙时的如意元宝比较饱满,不会这样扁扁的。另外一个胎非常的瓷实,可以看出底应该非常厚实,这种盘子是平底没有圈足。这种平底的盘子一般来说,在康熙晚期、雍正早期以及乾隆、道光、光绪都有,不过是瓷胎不同而已。康熙、雍正的瓷胎手感瓷实会重一点。这种浅腹盘无论是青花还是彩瓷,手感一定是比较重的,因为这种平底特别厚。 盘子的胎釉交接处,刮削的痕迹很自然。现在新仿的盘子也是这种自然刮削,但是胎会显得非常的生硬,没有象这种自然的、参差不齐的修坯痕。盘底虽然看着脏兮兮的,但是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旋坯痕,大小不均匀。釉质特别白,这种应该是康熙时代比较流行的高白釉。所以青花发色显得非常的蓝艳深沉,和高白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蓝白分明。除了官窑做工精细以外,这种定烧的在当时也是比较精致的。 综上,这件盘子是一件雍正青花山水人物真品 这种瓶子的造型称为盘口瓶或者盘口尊。这种盘口瓶,从雍正时代开始,一直流行到民国。也就是说整个清代从乾隆开始盘口瓶都比较流行,特别是民窑。盘口瓶在不同的时代,盘口的直径略有不同。比如说雍正时期,一般盘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这个瓶底足的足径。到了乾隆,一般来说盘口直径跟底足的足径基本上相等。嘉庆以后,盘口直径就小于底足的足径了。从造型上看,这件盘口瓶盘口与底足直径基本上是相仿,所以这件豆青釉的东西应该比较符合乾隆时期的造型风格。豆青釉颜色淡雅,也符合清代中期时的特点。瓶子的颈部有两个摩羯耳,当时除了摩羯耳还比较流行螭龙耳。
因为这个盘口瓶的形制包括釉质,以及刻的蕉叶纹、莲瓣纹乃至下面腹部的那种主题纹饰的夔龙,都是按照官窑的制式来做的。民窑哪怕是定烧的东西,也不会有这么精细的。 可是底足却没有写官款,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底足胎和白釉看着很开门,自然的旋削很,白釉也很滋润,可是在胎釉交接之处(大家可以看到红色圈起来的地方)青釉特别厚,而且好像釉往圈足美收缩一般,这种现象很怪的,因为豆青釉在清代很普遍使用,正因为烧造时呈色稳定,不会象这种瓶到足底处“积釉”,底足很开门,但是这种底足整个瓶身的釉质以及刻花纹饰却不相符,而且近足处还积釉。所以,这件东西应该是一件接底器。 综上,这件应该是现代新仿乾隆豆青刻夔龙纹盘口尊(接底) 这件青花松竹梅纹盘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传统官窑样式,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都比较流行。但是盘子上的青花显得非常的浑浊,没有清澈深沉的感觉,釉质苍白无力。乾隆是清朝的鼎盛时代,这种传统纹样的官窑盘,釉质应当非常的肥厚,釉面不可能如此苍白单薄,青花浑浊,颜色深但都浮在釉面上。釉质一点不润。另外胎显得非常的生硬,一点没有那种熟的质感。所以这件盘子从青料、釉质,包括胎质来看,都没有老的东西那种古朴稚拙的感觉。 现在发的这件盘子与上面的盘子是同样的品种,但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可以看到,青花非常的深沉,浓淡深浅,错落有致。而且可以看到盘的釉质如玉般滋润。
从底釉的对比图中可以看到,款式的力度有时候不一定区别那么明显,技术高超的工匠可以模仿的非常到位。但是注意圈足,真品的圈足与仿品有明显区别。真品的胎质瓷实细腻,而另一个明显的就非常生硬。 最后再看釉的质感,真品盘子的釉质如玉,质感非常强,在光点下可以看到厚厚的一层滋润的光泽,而仿品的釉质显得非常单薄,很苍白,一点没有滋润感。所以,真品跟仿品放在一起比较的时候,马上能够一目了然。 综上,这是一件现代新仿乾隆青花松竹梅纹盘 论藏瓷器学习会员群,是我们论藏整个培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充分满足了大家不同的学习需求。实体课、微课、拍场实习、景德镇实习、再加上会员群,多重课程体验,全方位立体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打造我们的专业收藏鉴定培训品牌。线下实体课优势在于能在现场倾听老师讲课,并能接触到大量的标本实物,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而我们的会员群,就在于方便、快捷、实用,徐鸿老师本人每天在群内,随时指导大家的学习,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有任何疑问,或者遇到不解的东西,都可以随时发问、发图,老师会尽可能及时的解决大家的问题。 除了每月固定的大课,日常琐碎的知识点以及图片点评。还经常例举一些典型的瓷器,进行详尽的点评,就像我们上面的两件瓷器一样。这种方式不仅得到了各种原因不能来参加我们实体课的学员的喜欢,我们的一些老学员也都纷纷加入。因为瓷器鉴定的学习,是一件长期的功课,而在群内,良好的学习氛围,互相探讨、彼此分享,让大家进步非常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