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议论文写作辅导举隅:怎么做到立意深刻

 老刘tdrhg 2018-01-29

【辅导对象】: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三李同学

【症结所在】:作文立意不高

【具体原因】:话题为,以中国人的根是自己的故乡为立意,没有深度,无法拓开。

【修改意见】:需要把第一段改一下:对人来说,其根在于赖以生存的土壤。 下面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一个人的灵魂的故乡是养育他的土壤,一个民族的精神的故乡就是他的文化。 

【原文】

 

议论文写作辅导举隅:怎么做到立意深刻 

 

【辅导思路】

好文章的标志之一,是深刻。深刻的具体体现,一是立意高,二是论证深入。

立意:如何使得论点深刻

毫无疑问,文章的深刻来自思想的深度与灵性。通常,考场作文中所暴露出来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学生思想的浮浅与板滞。不少考生也能审题,思想却难以确立。表现在议论文上,常常思想浮泛,内容空洞,有时也勉强用了一二例子支撑,所举事实过于老旧,只好是简单、平面的涂抹,无法作因果推导,条分缕析,至于深入。表现在记叙文上,每每思想苍白,事件虚假,喜作这样那样的文学虚构,所写故事多属复制,只能是冗赘、乏味的交代,远离生活逻辑,虚假做作,难以为继。

当然,我们提出思想深刻,并不是要把作文的思想升华到不切实际的高度。好像一提思想的要求,文章的主旨就须步步深化,调子也得越拔越高,这实在是对思想深刻要求的误解。作文的思想离不开积极向上的理性思考,它就是真善美的光芒恒在辉映,源自生活,烛照内心。它符合社会进步的大趋势,表达出对过去、现时、未来社会人生的高度关注,并用责任和良知擦拭我们的双眼,激励我们的追求,最终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好道德的洗礼。

因此,我们要引导考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尤其是与青年自身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像国家利益、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经济建设、教育发展、生存环境、百姓生活、社会道德、个人修养、生命意义、理想追求等涵盖国计民生的种种,甚至负面的,包括信仰危机、情操低俗、人文缺失、风气败坏等在内,所有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真善美或假丑恶,要较多地进入考生的视野、进入考场的作文。

总有考生抱怨写不出有思想的作文。关键在于考生的思想苍白和空洞。拒绝直面社会人生并积极思考,是当代许多青年的“社会病”。考生早已习惯于课堂的灌输,思想便从学习的全过程上被剥离,致使没有思想的语言充斥于考场作文。须知“异代不同时”,不同时代的人,面临来自自身的和外界的诸多问题多是不同的,这些问题有历史的和人生的共性,更有时代的个性。面对这些问题积极思考是每一个人的权利。作文备考正是要引领考生自己去思考这些问题,没有关于社会、人生、青年成长的鞭辟入里的思考,何来作文?思考,并确立思想,提升思想,不能“铁肩担道义”,难有“妙手著文章”!

找到思想的途径

其一、从人生的经验里感受思想。历年高考命题,都有一个考查考生关注社会、解读人生(包括自我)的主观意愿。生活,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经验的,前辈感受的,都可以成为思想的源头活水。因此,作文里头,人生是永恒的大话题,它包括我们的生活态度、人格信念以及处世准则等。离开色彩斑斓、内容驳杂的生活,奢谈作文,无异于向壁虚造。关注现时的社会人生始终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走向,心智已健全,思想趋成熟的考生,千万不要拒绝从人生的经验中获得思想的养料。

其二、到现时的社会中淬取思想。存在决定意识,一年一度的高考命题,总是现时社会生活的必然反映。既然高考作文命题的给出绝非偶然,将作文命题放置于大社会中,掂量,评判,取舍,就成为必要。要学会按图索骥地看社会,看看让人深思的东西可以是什么。如果我们善于将作文命题置于社会的大熔炉,加以锻造淬火,就能使思想得到升华,写出更为深刻的文章来。又如果我们对窗外的世界不闻不问,又如何能把准时代的脉搏?联系社会生活,聚焦现时思考,实在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三、在阅读的背景下启悟思想。任何一个作文题,总要在一定层面上涉及到历史与人文。而我们在一定阶段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阅读的积累。我们完全能够将作文命题放置在个性的阅读背景下思考。所谓端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借用他人的观点或认识,锤炼自己的立意和思想,这真是一条妙法。我们要学会从名家、大师那里得到启示,获得感悟,或发前人之所未发,或把前人讲的某个内容说得更透彻些,或从中得到启示,干脆换一个角度去思想。让我们学会借鉴,激活思考,让别人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碰擦出火花。    

 

【升格作文】

                               高三(7)李某某

落叶归根,养育一个人的在于其故土,滋养一个民族精神的则在于其文化。

”——归乡,是中国古代人们的传统。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有着这样的诗句:晨起动征铎,客行归故乡,孟浩然也曾留下过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笔墨。思乡已然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深固于心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于生养他们的故乡的热爱之情与强烈的归属感。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他们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然后离开家乡入京做官,此后无论拔擢抑或贬谪,家乡在他们心里都由儿时欢声笑语的生活环境成为了永远的温柔乡。从莼羹鲈脍到床前的流光婉转,家乡是安抚他们劳顿疲惫的心灵的一掊净土,是滋养他们灵魂的

如果说哺养一个人灵魂的在于其故土,孕育一个民族的精神的就在于其文化。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面南跪拜而死,拒绝外敌承诺他的财富与地位;杨涟视权倾朝野的奸臣之威胁于不顾,吟着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和怨于人,英勇殉道。他们的文化教谕他们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于是他们报之以生命与灵魂: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伟大的殉道者啊!纵使身体没于牢狱、凋于刑场,也心向阳光、前赴后继!这不仅仅是几个个体的选择,而是一个民族的选择;一个浸润了文化、拥有着牢固的精神根基的伟大民族的选择。

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无比重要。最近的热词文化软实力就与之息息相关。只有当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牢固了,才能在当今溯流交汇的世界文化中开辟一席之地;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无可撼动,才能在如今变幻莫测的风云世界中挺立为一个高大坚固的风向标、指明星,始终指引着它的子民们的精神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