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灾后重建见闻

 chamlyon 2018-01-29

希望在花荄延伸

——花荄镇加强道路建设促推产业发展小记

黄开杰

 

“勇娃子,你爹回来了。”话音刚落,一辆农用车稳稳地停在了老陆新居前的院坝里,没有立即下车的老陆右手向前一推,车厢一头缓缓升起,两吨多重的鸡饲料随着自动液压的加大,毫不费力地从车厢里卸了下来。

老陆是联丰村五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5·12”大地震中,他家也没有幸免,住房全部垮塌不说,刚修建不到一年的蛋鸡养殖房也严重毁损。住房重建时,镇政府把他家的“通户路” 一道纳入村基础设施建设范畴。他的住房建好了,水泥路也通到了院坝里。老陆趁机将摩托换成农用汽车。如今,老陆的养鸡场不但修葺一新,6000多只蛋鸡每天为他招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快人一拍作决策

灾后重建农房为首,安居为先。建好农房后,农村经济怎样发展?农民如何增收?这些问题一直是花荄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重点思考的课题。

“在加快住房重建的同时,必须加快道路的恢复重建,为产业的恢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镇党委书记蔡晓玲告诉笔者,“谋事一定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

为搞好灾后重建,做到农房重建与道路建设“两不误、两促进”,花荄镇党委、政府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农房重建进度,确保受灾群众尽快住上安全、经济、实用的永久性住房时,将村组道路建设一并纳入安排部署,下达任务,落实责任,确定专人。为加快村组道路建设,专门出台了《花荄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道路恢复重建的实施方案》。为破解资金短缺的瓶颈,制定了“群众参与、村组统筹、政府补贴、项目倾斜”的措施,同时,鼓励个人投资投劳,企业参与,社会资助。

六合村五组有一片荒山,那里地势平坦,环境幽雅,气候宜人,又远离密集人群,是个发展规模种养殖业的好地方。地震前,不少企业和个人准备将它承包下来进行开发,当地村民也有意将它发包出去提高利用价值,增加收入,但碍于道路问题,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重建中,六合村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多次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在征得广大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群众集一点、村上筹一点、政府补一点、项目支持一点”和“投劳折资”办法,修建了通村公路6.8公里,组道11.2.公里,入户路24.7多公里,实现了村通、组通、户通的3个百分之百。而因道路问题而被搁置了的荒山,如今已被省内一家知名企业选中,建起了20万只无公害蛋鸡养殖示范基地。假如你有机会到那里去,再也看不到干巴巴的黄土,无精打采的荒草和荆芥丛生的洼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错落有致、极具特色的现代化无公害蛋鸡养殖厂房,而那此起彼伏的蛋鸡欢歌,又给寂静的山野增添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内外结合解难题

“两促进、两不误”的话好说,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钱的问题可以通过“集、筹、补”和项目支持的办法来解决,劳力从那里来?

“没有困难,要到我们这些干部干啥?劳力紧缺是整个灾区的共同问题,解决它,眼光既要向内又要向外。向内,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向外,就是要想办法招引外地人员。”镇长杨小海在村道恢复重建会上掷地有声。

斩龙村是个出了名的“打工村”。地震前,仅有500个壮劳力的村,就有360多人在江浙沿海一带打工,其余的人也在场镇周边建筑工地上务工。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部分人回到了村里,但近200户的农房重建和4公里的村道建设任务,劳动力的紧缺,确实使村两委着了难。

面对劳动力十分紧缺的境况,作为村支部书记的胡亿富,感到了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一方面深入农房重建现场检查质量,组织党员突击队抢抓农房重讲进度;一方面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村参加家乡重建。与此同时,他想方设法组织外地劳力参与道路建设。700多个日日夜夜,老胡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把整个身心全部投入到了灾后恢复重建上,哪里有问题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用“既是指挥员,又是运动员”来形容老胡在村组道路建设中的所作所为一点也不夸张!

2009年2月16日,对于刘全菊来说,是令她一生之中最为尴尬的日子。这天是丈夫胡亿富49岁的生日。按照当地习俗,男人49岁生日这天,就意味着进入“天命”。这天,无论你家庭贫穷还是富裕,工作忙还是闲,亲朋好友都要到你家里坐一坐,为你道喜祝贺。当然,当事人也得在家里迎接恭候,以示对亲朋好友的尊重。可就在这天,老胡因解决斩龙垭路段土石方回填掩埋庄稼的事给耽误了,要不是岳父出来圆场,刘全菊真的还不好下台呢。

“我一年基本上都在工地上,修建房子事,田坝里的活路她都没有让我操心。”胡亿富在表达对自己“贤内助”的感激时,也表达了一份对妻子深深地歉意。

如今,斩龙村道路通达,新房林立,到处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据村主任陈修明介绍,最近两家企业准备来村里发展珍稀中药材种植,蒋启贵、王忠银等5户村民正在筹划开办“农家乐”事呢!

筑巢引风兴产业  

“看中的就是这里的道路修得好,交通又方便。”绵樱鸭业公司老总胡明辉在谈到将300万只樱桃谷鸭养殖基地落户联丰时如是说。

当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后,灾后重建取得了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好成绩。2009年12月,全镇3089户农村住房加固维修按期完成、7636户的农村住房重建全面竣工。据镇交通员王周明介绍,截止今年6月12日,全镇新建公路12.5公里,拓宽硬化村道35.7公里,改造硬化组道76.4公里,改造硬化入户道路近100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这虽然是一句再熟知不过的口号,却蕴藏着深深的哲理。随着花荄镇村组道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和道路的通达,一个个产业的蓬勃兴起,一个个种养基地的竣工投入使用。

在雍峙村,绵阳市时新水产公司占地150余亩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运营。灾前无人问津的河坝荒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改造硬化的7.7公里村组道路的效益已初见倪端。

“没有通达的道路,哪来上规模的产业,没有像样的产业,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新农建设。”雍峙村党支部书记钟基富看到最近新建的村组道路,在感到欣慰时,对将本村建设成为绵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示范村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先林村抓住新建辽安路的难得机遇,加快村道的建设步伐,在辽安路竣工通车时,村里的交通环境也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近期,灌木丛生的500亩荒山被成都一家房地产开发商看中,准备投巨资开发,建成县内最大的,集休闲、娱乐、度假一体的生态园区。

据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的杨天智介绍,通达的村组道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农村单一的种植模式已被多元的种、养、加和劳务输出所代替。目前,全镇6万头生猪、120万只蛋鸡、300万只谷鸭、150亩特种水产等四大规模养殖基地已经建成投产,以猫儿沟业为代表的休闲庄、农家乐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水果、蔬菜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正在迅速推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