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名士卒,靠一项绝技辅佐朱棣夺取皇位,官至兵部尚书

 紫藤阁上校 2018-01-29

一个好汉三个帮。燕王朱棣能够靖难成功,能够成为永乐皇帝,在于其英明神武、志向远大,也在于其招纳和笼络了一大批可用人才。在朱棣身边,有良将,有谋臣,还有诸多三教九流,金忠就是一个擅长占卜的特殊人才。

朱棣时代,身边先后有两个金忠。其一,起于士卒的兵部尚书金忠;其二,投降明廷的蒙古王子、忠勇王金忠(原名也先土干)。后者能被赐名金忠,不能不说跟前者对朱棣的重大影响有关系。对于朱棣的怀旧情结,《明史演义》称“是时兵部尚书金忠已卒,岂成祖欲令他后继,所以不嫌复名欤?”

从士卒跃居为兵部尚书,金忠是一个传奇。关于金忠生平,《明史·金忠传》载,“金忠,鄞人。兄戍通州亡,忠补戍。……既至,编卒伍。……燕兵起,自署官属,授忠王府纪善,守通州。……遂拜右长史,赞戎务,为谋臣矣。成祖称帝,论佐命功,擢工部右侍郎,赞世子守北京。寻召还,进兵部尚书”。

从《金忠墓志铭》记载看,金忠生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卒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享年六十三岁。

金忠,字世忠,今浙江宁波人,“自少慷慨,负气谊”(《明太宗实录》),是个重情重义、心胸豁达之人。其长兄在戍守通州时去世,金忠撇下故乡,辗转来到北平,接替长兄做了一名戍卒,继续守护着大明帝国的北疆。后来,金忠因为尽职尽责,年龄偏大了,于是岗位调换,入北平燕王府当卫兵。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金忠虽然是一名普通士卒,但他自幼博览群书,还掌握了一门绝技——占卜。闲暇之余,金忠“卖卜北平市,多中。市人传以为神”(《明史·金忠传》),道衍和尚得知后,便向朱棣举荐了金忠。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金忠被提拔为燕府长史文书,跟朱棣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皇太子朱标病逝后,朱棣有了觊觎大统的野心,遂悄悄做准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朱棣蠢蠢欲动,“托疾召忠卜,得铸印乘轩之卦”。卦象显示,朱棣“贵不可言”(《明史·金忠传》),日后必登大宝,君临天下,这正中朱棣下怀。从此,金忠成为燕王府常客。

朱棣敢于发动靖难之役,有三个奇人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其一,道衍和尚善谋,“密劝成祖举兵”,并“进袁珙及卜者金忠”(《明史·姚广孝传》);其二,袁珙善相,称朱棣“龙行虎步,日角插天,太平太子也。年四十,须过脐,即登大宝矣”(《明史·方伎》);其三,金忠善卜,卜得朱棣贵不可言。

袁珙离开了,而道衍、金忠留在朱棣身边,特别是金忠“常以所占劝举大事,成祖深信之”。朱棣起兵后,金忠进为谋臣,“召置左右,有疑辄问,术益验,且时进谋画”(《明史·金忠传》)。在前途未卜的时局下,金忠的占卜绝技一次次得到发挥,一次次坚定了朱棣的信心。朱棣成事,金忠功不可没。朱棣称帝后,论功行赏,金忠被擢升为工部右侍郎,不久又升任兵部尚书。

在册立皇太子的问题上,朱棣曾一度摇摆不定,而金忠则坚定地站在世子朱高炽一边,并引经据典,历数古代废长立幼的孽事,力主册立朱高炽。同时,金忠还联络解缙等人,频频为朱高炽说好话。最终,朱棣立世子为皇太子。后来,朱高炽屡次被谗,几近被废,又是金忠以全家性命担保,才保住了朱高炽。

永乐十三年(1415年)四月十七日,是朱棣的生日,万寿圣节。就在这一天,金忠病逝了。金忠十五日得病,十六日“强入朝,退疾益剧”,十七日而卒。金忠死后,朱棣、朱高炽分别为其撰写祭文,杨士奇在其墓志铭中写道,“观公,君臣之际,始终一心,生荣死哀,何其盛也”(《金忠墓志铭》)。

金忠出身行伍,靠占卜绝技发光,为朱棣所赏识,并在靖难中发挥了旁人无法替代的作用,故位列六卿,名振九垓。有人认为其功绩堪比汉初张良,少师、隆平侯张信在《祭金忠》中就这样写道,“公与皇上无话不谈,举义兵靖内难,公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金忠,当得起“忠襄”这一谥号。(刘秉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