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著名特级教师郑可菜老师的《兰亭集序》一课 朱家瑞 内容:《兰亭集序》第二课时。 时间:2016-1-7 地点:温州51中高二(9)班 流程: 一、 由天下第一行书引入: 展示书法作品,展示李世民及韩愈对王羲之的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出示一组数字:让学生猜测包含的意思: 41、37、342 出示:“山山水水、诗诗酒酒、古古今今”元徐再思的评价。 师出示谜底:41个人参加聚会,37首诗,共342个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研习文章开头重点句子: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翻译,点评,顺带强化讲解“阴”的用法。(寓教学无形,无意中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 师生共同诵读文本: 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下步梳理文章思路打下基础。 梳理思路: 师先画出三个圆圈,然后让学生填写表达感情的字眼。 师点拨:乐-痛-悲 五、 研习课文: 抓重点词句: 毕、咸、次 玩味两个重点句子:适当讲解省略句翻译。 出示林语堂先生翻译成的英语,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表达更美? 生回答:王羲之的表达更简洁、优美。(这一环节,运用特殊手段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的喜爱之情。) 师补充: 谢安传、孙绰传、王羲之传中关于这次聚会的描述。 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的描述。(用鲜活的例子,无形之中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非常巧妙。) 研习重点句子: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PPT展示李泽厚先生的评价: 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补写内容。(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站在高处俯瞰文本,领会文章要旨。) 师再次补充: 金圣叹对作者的评价:“此文反思生死之事其甚矣,其乃古今第一情圣也。” “消极其表,执着其里。”(增加课外评论,帮助学生厘清文本,引导他们玩味课文蕴含的深刻情感,既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给学生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 师引导学生,研习重点句子:“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师出示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生再次齐读课文,共同品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六、 作业: 研读鲁迅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酒之关系》 从课堂氛围来看,尽管学生的基础不太理想,但一堂课下来,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饱满的、积极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时而阅读,时而思考,时而研讨,课堂活泼而不失厚重,内敛而不失张力,给人的感觉是温馨的,轻快的,充满了浓厚的语文味的。 沉浸于浓郁的文化氛围,濡染着文本的诗意,感触着师生和谐的互动与交流,不禁感叹:如此课堂,于老师或者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这让我想起于漪老师的一句话:自己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都在学教语文。是啊,郑老师这节课,是她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涵养的展示,决非一两天所能备出来的。 我想,真正的好课,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备。想想吾辈,有时为上一节课,急头急脑地研究教参,匆匆忙忙地设计作业,而恰恰忘却了语文课究竟要给学生一些什么,究竟用什么来支撑我们课堂的大厦。仰望天空,山高路长,语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尚需加倍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