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喝 | 早安北京,京城八大必食早点!

 如影徐行 2018-01-29



在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下,像包子、炒肝、油饼、面茶、烧饼、豆腐脑、豆面丸子、羊杂汤……这些经典的京味早点,不要说外地人,就连现在在北京长大的孩子也不一定吃过。不过那些做法讲究的早点老店,倒是没有被洋文化击败,坚持着给人们提供那属于传统的老味道,有的甚至生意太好,你若不早点去,还真吃不上这口“早点”。这次TO君就要给你讲讲这老北京早点到底有啥好吃,又要上哪吃去才地道?文/张頔 摄影/小五、马进、张頔



1

豆腐脑





老北京的“老豆腐”、“豆腐脑”一字之差,在于的不是谁新谁老,差别是卤子和豆腐的质感。“老豆腐”现如今很难寻见踪影了,2000年之前当街摆摊的早点桌上还总有许多瓶瓶罐罐,韭菜花、酱豆腐汁、爆腌韭菜末那绝不能少。经营老豆腐的多是汉民,豆腐脑就得奔回民多的地界儿了。豆腐脑现在满大街的早点铺子都能吃到,但能做得地道的少见。豆腐脑这“脑”字就有讲究,嫩如脑花却不散不碎,配上羊肉卤更是难得。卤子用最嫩的羊肋肥肉搭配,斩碎切丁配口蘑,黄花木耳不能少。淀粉勾芡,浓稠鲜香的卤子裹住嫩滑的豆腐,甭提多地道了。



一大清早,吐鲁番门口已经排满了食客。这家豆腐脑、油饼、包子都是牛街数得上名次的,最让食客惦念的还是这家的豆腐脑。香菇黄花木耳是卤子最基础的食材,这家将小肉丁、碎肉末换成了大块的扒肉条边角料。扒肉条鲜嫩软烂,熟肉也很好地杜绝了生肉的腥臭味。豆腐不碎,滑嫩带劲,勺子戳下去能立住。吐鲁番做早点的老师傅早已经是退休的年纪,老爷子没有一点懈怠,还一直在店里盯着小伙计们的手艺活,有时候还亲自上手炸油饼、做卤子。


挨着大观园的南来顺豆腐脑是少数羊肉吊汤的卤子,卤汁浓稠且有大块的肉里,干香菇丁木耳黄花等食材增加鲜度。豆腐嫩滑,入口即化。


吐鲁番:西城区牛街北口6号楼

南来顺:西城区南菜园街12号2楼


2

烧饼





“烧饼”和“火烧”您分得清吗?老北京的烧饼层多麻酱重,外面沾着一层芝麻粒,而火烧是发面的,里面抹着椒盐更为松软。要说北京的烧饼的种类着实不少,油酥烧饼、肉馅烧饼、椒盐烧饼…… 半发面的芝麻烧饼,饼瓤里抹着麻酱,撒上椒盐后卷起来定型后面上沾满芝麻,层多酥脆,酱香浓郁。老北京的早点要吃它、涮羊肉要配它、午后夹肘子也要用它。




李记酱肉爆肚在烟袋斜街的深处,走进一条小胡同就是李记的天下了。李记家常菜、李记烤肉、李记涮肉、李记爆肚,您要想吃芝麻烧饼,直扎胡同深处就对了。门口排着长队的外卖窗口,常年不休。芝麻烧饼都是现烤现卖的,内瓤软松、表皮松脆,您得小心烫口。芝麻烤制后呈现金黄的颜色,芝麻香气浓郁,内瓤的芝麻酱和面香融合得恰到好处。


提到有馅料的烧饼,李小老您一定不陌生吧?掌柜的在家里排行老小,所以人称李小老。这家在80年代靠着12斤白面起家,生意从没断过。北京带馅的烧饼实在少见,这家的烧饼更是因香酥可口,层次分明,馅料实诚而闻名。牛肉馅的烧饼是必尝的,一口咬下去满口流油绝对不是夸张的。


李记酱肉爆肚: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19号

李小老:朝阳区延静里西街(近金台路)


3

油饼



油饼,两面三刀却松软脆口,北京人早点离不开的吃食。油饼这口吃食专供早点,豆浆算是绝配。清晨的胡同口,厕所对着早点摊,厕所的骚臭味和炸油饼的香气混合着,老大爷提笼架鸟直奔公园。说到油饼,这吃法多了去了,切碎了拌饺子馅料、加红糖盖做成糖油饼、夹在大火烧里边称为一套。现如今加矾的油饼太多,酥松却不厚实,口感堪忧。




静香斋的“一套”是老北京人早点的豪华套餐,松软的火烧加上现炸松脆的油饼,老清真的早点还就讲究这个。搁以前,火烧加油饼必须要配一缸子高沫茶水,这一大早又提神又饱腹,一举两得。静香斋的年头也不短了,有些食客从80年代就开始追这家的油饼。伙计小白甭看人腼腆,干起活来手麻利。揪面剂子、小刀劈洞、抻面下油锅,油锅翻滚面饼也蓬松起来了,筷子利索地翻个出锅,一个油饼就算炸好了。“一套”不光油饼讲究,就连大火烧也不容马虎。花椒盐的添加一点不含糊,这是让“一套”有咸淡味儿的关键。


要说吃糖油饼,您一准儿直奔黑窑厂。小破门脸却能一大清早让人排队,这一定必不简单。类似锅盖倒扣的油饼,厚小却实在。糖盖子几乎把白饼遮严实了,更有双倍糖盖的油饼大大满足了专抠糖盖吃的食客。


静香斋:朝阳区八里庄北里302楼底商

黑窑厂街糖油饼:西城区黑窑厂街四平园南平房3-1号


 

4

面茶



要说北京这点吃食,招人恨的可真不少。豆汁、臭豆腐乳、麻豆腐、面茶,要说这面茶可真不臭不酸的,为什么就不受待见呢?说是面茶,却和茶无关,是用糜子面熬成很稠的糊状的粥,盛在碗里,撒上一层芝麻盐,再淋麻酱而成。南方的朋友不喜欢麻酱的味道,面茶作为汤水的吃食又太稠些。广东有煲仔粥是咸的,北京有面茶也是咸口。吃面茶怎么下嘴也有讲究,老北京人喝面茶讲究不用勺子不用筷子,要一手拿碗,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吸溜。面茶很烫,碗边转着圈吸溜能避免温度高烫口,也能每一口都均匀的喝到麻酱和糜子面糊。




大兴胡同面茶,没门脸没堂食的桌椅,要说只能算是个私人作坊。刚开始迎来客往的也是熟识的街坊,慢慢的却有更多食客愿意驱车一两个小时露天喝一碗面茶。这家店是1994年开始营业,老板娘也很实诚地没有打什么家庭传承的感情牌;“我有朋友在锦芳工作,我就是从她那里学来的。”想要有好吃食,必须要用好食材。待我在胡同口吸溜完一碗面茶,被老板娘招待进了“仓库”。说是“仓库”,其实就是个简陋的小平房,里面有几个大桶盛放着最优质的纯麻酱,这比我们熟悉的二八麻酱更香。芝麻也是完整的,不是和椒盐一起擀碎,吃到嘴里更有香味和油润感。


伊峰餐馆作为老清真馆子,面茶的水平自然不会低。相对大兴胡同的面茶,伊峰餐馆的面茶糜子面糊更为浓稠,真的得用吃的不能喝,麻酱和椒盐的配合,油润滑口丝丝咸香。


大兴胡同面茶:东城区南大兴胡同7号

伊峰餐馆: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24号



5

炒肝





北京有很多吃食都绕不开一个馋嘴老太太——慈禧。炒肝就是由她而来,御厨为了给慈禧弄口顺嘴的吃食,把海米、肠、肝吊汤熬制成炒肝的雏形。后来传入民间,就成了炒肝。炒肝其实就是烩菜,跟炒没什么关系。香烂浓稠的炒肝,蒜末算是点睛,点不好就糟蹋了一锅食材。蒜放早了烂蒜味重,蒜放晚了辛辣味重,全靠这时候的把控。炒肝怎么吃也得讲究着规矩来,要不您就外行了。炒肝得端起碗捋着边吃,不烫嘴又能口口匀称带食材。一碗炒肝喝到底,算是看出门道了,一碗好炒肝汁润不挂碗。




赵记炒肝从清朝末就开始卖这口吃食,一卖就是百年。赵记的炒肝咱先不提食材、制作,单是盛到碗里就有讲究。这炒肝必须得一勺一勺地慢慢飘着盛,不急不缓,这样食客吃起来每口都能吃到食材。炒肝里的肥肠段必须肥厚,裹着亮红色的浓汁,软烂不腻。猪肝必须要嫩不能柴,猪肝清香解腻,醇厚而味美。


天兴居有北京血统最纯正的炒肝,天兴居炒肝店是由清朝同治元年的炒肝祖宗会仙居与天兴居在1956年合并而成。天兴居的炒肝汁厚肠多,蒜碎金黄,口感更加软烂。


赵记炒肝:东城区沙子口路8号

天兴居:东城区张自忠路地铁B口旁


6

包子



要说包子,那北京绝对不可能是发源地,但生在四九城的馅料随不了外姓吧?羊肉大葱馅的包子就炒肝,这绝对是跑不了的标配。北京的包子有什么讲究呢?包子讲究有里有面,馅料调得不干不柴,但水分也得悠着来,油水不能少了,一咬呲地冒油才好。面皮暄乎且有嚼头,这全靠手上发面的功夫了。北京的包子没有论屉的,咱论个儿。实实在在的分量,实实在在的下料,那绝对没有含糊。北京的有里有面儿在吃上那绝对是舍得下本,货真价实。




赵记炒肝的包子和他家的炒肝一样地道,肉包子五块钱四个,这可着寸土寸金的北京城着实便宜。猪肉大葱馅的包子是必点的,包子皮薄,馅料讲究。大葱得热熟才能没有生葱辛辣味儿,热过了就有烂葱味儿,他家的葱在馅里还能拎出来绝对恰到好处。猪肉馅不柴,掺了些肥肉汁水充足,油而不腻。


牛街洪记的包子算是清真里拔尖的,牛肉馅、羊肉馅都齐全,老主顾一买就是二三十个的往家带。洪记的包子薄皮大馅,肉馅成团像是肉丸子,筋道多汁。


赵记炒肝:东城区沙子口路8号

牛街洪记:西城区牛街12号



7

羊杂汤





北京人更习惯叫“羊杂汤”为“杂碎汤”,这汤里面头肚心肝肺一样不缺,清汤白水淋上芝麻酱、酱豆腐汤、韭菜花再撒上香菜算是齐活。一碗羊杂汤喝下去,身体微热,鼻尖奔头冒汗那才叫舒服。现在很多羊汤馆卖的羊汤都是奶白汤,北京的羊杂汤则是清汤,芝麻酱起了调咸淡味的关键作用。要说这羊杂汤好喝的关键,则在于要单熬一锅花椒汤。而要看这羊杂汤是否地道,必不可少一样——羊头肉。一般来讲,羊杂汤好喝的地方,羊杂碎一定不会差,人家原料当然优质。




李记酱肉爆肚的羊杂汤是由新鲜的羊杂碎再加上棒骨熬汤而成的,羊汤清澈不混,底味浓郁毫无腥膻,白口喝都好喝。李记的羊杂汤料给的作实,汤反倒成了点缀。在李记吃一碗羊杂,最好的搭配还是芝麻烧饼,层多酱厚,酥脆可口。这要赶上冬天下大雪,屋内没有空调,点一碗热腾腾的羊杂汤,能吃到人额头冒汗寒意尽消。


张记把着白纸坊桥东北角的路口,外卖窗口永远排长队。张记家的羊杂汤最实惠,一碗满尖的横货,羊杂吃完汤头还可以再续碗,一碗羊杂汤可以填饱肚子。


李记酱肉爆肚:西城区后海鸦儿胡同19号

张记酱肉小吃店:西城区广安门南街32号

牛街洪记:西城区牛街12号



8

豆面丸子




北京的早点餐桌上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汤”,丸子汤、豆泡汤、羊杂汤,图的也就是个热汤热水的舒服。北京的早点吃不下甜食,吃多了会蹙心。早点桌上咸菜不可少、汤水不可少。这一道豆面丸子,主食有了,汤水也足了,这一上午也就能顶饱了。相比豆腐脑、油饼这种满大街常见的北京早点,想吃口豆面丸子您就得费些功夫了。豆面丸子,因绿豆面制作而得名,掺杂粉丝段和香菜、五香粉等调料调成糊状,制成丸子状入油锅炸透。接着将丸子入锅煮汤,锅中的调料包不外乎花椒、大料、桂皮之类的日常佐料。




提起豆面丸子,徐记烧饼铺那是响亮亮的名声。门面不讲究,但吃食绝对不含糊。外卖的豆面丸子被客人五斤十斤的往回家拿,自己回去稍微煮一煮,加入麻酱等调料也是好吃的。在店里吃豆面丸子汤您可得趁早,过了11点可就没有了。这家豆面材料够好,豆香味足,粉丝和其他佐料搭配得恰好,吃的时候来勺辣椒油,嘿,别提多地道了。


老回回的早点也是数得上名号的,糖花卷、糖油饼都让老主顾牵肠挂肚。这家的豆面丸子汤更是绝活,纯正的豆面加上筋道的宽粉条,在大锅里熬煮。大锅里有什么?您上眼瞅吧,大料、葱、姜等特别家常的调料却让豆面丸子味道清香。


徐记烧饼铺:西城区白塔寺安平巷31号

老回回:西城区安德路83号工美大厦东侧



记忆中的北京清晨,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来京办事工作的,吃早点最常见的场景不过如此:找家喜欢的或家门口的小饭馆,来碗豆腐脑(或者甜浆)和一油饼儿(早年间也叫油炸鬼儿)齐活!


老北京流传下来纯当早点的吃食的确不多,但简单的东西并不是不讲究。就拿只有在早点里才吃的豆腐脑来说吧,最重要的是细嫩,所以点卤的拿捏就非常重要,微火熬浆,不能火大溢锅,保证豆腐脑不糊、不涩、不苦……卤的口味上也有回汉之别,回民以口蘑、鲜羊肉片打卤;汉民则以口蘑、五花肉、黄酱、大料等打卤。



还记得儿时的清晨姥爷总是伴着院儿里啾啾的鸟鸣,带着些家伙(别误会,盛早点的餐具)去遛弯,回来就会带来几样不算丰富但口味纯正的早点,一大家子享用。想着自己长大了也会是这样悠闲惬意的生活……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包括居住环境的改变,有着金鱼缸、葡萄架、枣树的院子少了不算太离谱,但为数不多、老味道的这几样早点,要被这堡那饼的彻底留在记忆中,可就不是味儿了!

—主编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