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阶段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四种误区

 木子a 2018-01-30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许多事是不能如愿的,心理素质好的豁达开朗,沉着应对,于是成功了;心理素质差的,烦恼纠缠,难以自拔,于是倒下了。就像一个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智商),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情商),这是载记著名作家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中的一段话。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同样的考验。从满怀期望到高中的不闻不问,随其发展,心理落差之大,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

  教育孩子,从古到今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孩子在高中这样新的环境中生活,难免感到苦恼和困惑。许多为人父母者只凭自己的想当然办事,不认为到了高中阶段还需要有家庭教育。随学生自己去发展,等到出了问题,再回过头来找学校、找班主任,问题往往已经很难解决了。

  一、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是赵老师吗?我想让自己的孩子转回你的班级,我想让他学理科,将来考医学类的学校。”“我是今天才知道他学文的,我想让他学理,学文的没有好前途,他居然不告诉我就学文了……”“本来他在初中时学习特好,而到了初三快要中考时,突然不学了,逃课进网吧。”林旭的家长一脸无奈地说。林旭一个聪明的、有前途的孩子,学习的接受能力很强,进入普通高中第一学期分入我们班参加全校四次考试以来,一直是全年级的第一名。在学校的文理分班时,选了文科。

  第一回月考时,林旭考了全理科班十几名,物理是拉分的科目。参加第二回月考时,考了全理科班二十几名,物理和语文是拉分的科目。

  语文老师说:“这么有前途的孩子,我得好好管着他。”在背诵语文课文时,林旭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天语文老师匆匆地来找我,说:“你快去看看,林旭坐在地上不起来,说什么时候背会了什么时候起来。”我到班里见到他,他说:“老师,我没有针对任何人,只是在生自己的气。”随后一段时间里,林旭成绩日渐滑落,不想进班,时有旷课的现象。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他的父母说:“以前林旭回家总是和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现在一句也不说。”而他说:“老师我不想回家,我学不懂物理,我也不想学理。但我父母不行。”“我小时候总是一个人睡,我很害怕,听到楼梯有脚步声就发抖。”“我不想活了,我那天在家里,把手放到了电源插孔里,全身麻了一下,但没死了……”我的心中无比震撼,这么小的年龄,承受的是如此多。

  我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不要一味地责怪他,也不要过分地安慰他。用平常心去看待他,理解他。二是当孩子安静下来时,和他一起认清生命的价值。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是1,金钱、友情、学业都是零,失去其中一个零还是有希望的,丢了1,一切都没了。三是让孩子转学文科,发展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潜质。再见林旭时,是一张快乐的笑脸。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的心情特别沉重。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去逼孩子。逼子成龙,龙就会变成虫,法国诗人海涅常说:“即使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二、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一位60多岁的母亲,为了孩子能考上一个好学校,从村里搬到了市里,开学那天她亲自把儿子李志博送到我的班里,“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了供他念书,我给看大门,只要他好,我们受什么苦都行。我儿子理科特好,尤其是化学”。我留心注意了一下李志博,清清瘦瘦,看起来是蛮听话的孩子。他自荐被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在高三上半学期,李志博早恋了,把父母辛苦挣来的钱都给对象花了,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吃,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次月考中,他给恋爱的对象用手机发短信答案。学校的处理意见是从优班出去。但父母来请求、哭诉,他继续留在优班。但在第二次月考中,又一次给恋爱的对象发短信答案。母亲打电话说:“赵老师我们再也无脸见你了……”这多么令人悲哀。

  天下的父母都是爱孩子,但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承受适当的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出现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出在自己的身上。

  三、过度的放任,带来孩子的骄横

  在高三即将毕业时,从三班转到我班一个学生,很擅长英语,在建档案之前,我发现这他没有学籍号,也就意味着没有毕业证书,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于是他让学校给开证明,证明他是被现在学校接受就读的。学校给他解释说:“学校只要见到转学证明,才能给上学籍。”但这学生立即说:“我要上诉,我要告你们。”之后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被原来学校因搞对象问题开除后到我校的,并且现在还在外面租房与女生同居。这件事震惊了全校。

  他的父母亲至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件事,从来也没到学校与老师沟通过,学生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联系过去只有一个姐姐,并指责学校的过失,恶语相向。

  人生下来有两种基本要求:一是物质要求,二是精神需要,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造成了孩子心灵的荒芜,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走到社会,有的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

  家长们,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吧。

四、过度的“自我”,带来孩子的痛楚

  有的家长,生下孩子,就认为任务已经完成,对孩子不闻不问,抛家弃子。

  “赵老师,王龙驹的爷爷去世了,我给他请两天假。”“赵老师,你班的王龙驹和我是最好的朋友,他打小在爷爷家长大,前几年刚没了奶奶,现在爷爷也不在了。”“你知道吗?你班的王龙驹每天就吃馒头。”一句句关心的话让我一次次震惊了,我和他母亲做了一次深谈,得知父亲在王龙驹三岁时与母亲离婚带一个女人去了北京,与家庭断绝关系。王龙驹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母亲经常探望,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他所遭受的打击何其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生活和责任,但有很多人贪图享乐,忘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家庭教育理论的探索和研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经验的传播,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对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