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献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家长朋友们——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家长讲座

 木香草堂 2019-01-14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在这里相聚,我感到很荣幸。大约在20天以前,我得到基地陶主任的盛情邀请,请我来这里给大家上课,但是当时我没敢贸然接收,因为我对大家以及大家的孩子都还完全不了解,我担心自己不能给大家具体的帮助。这些天我处理了手边的几件事情之后,专程赶过来听了三节课,两节家长课,一节孩子们的课,并且认真研究了咱们基地的一些有关资料,才最后决定接受了这个神圣的任务。

我目前对大家的了解依然不很多,只知道大家是因为一些各自的特殊原因把孩子送到这个基地来接受一段短时间的医疗性的训练,还知道大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因为孩子的事操碎了心,更知道目前大家都是怀了一种为了孩子不惜付出一切的心才来到这里的。大家天天在这里,很着急,很焦虑、很破费、也很辛苦。

自那一天从这里回到家,我连续几天都在冥思苦想,甚至有些心潮澎湃,我想了很多话要对大家说。为了不让我因为激动而有些混乱的思绪妨碍了大家,我简单地梳理了一下我的思路,打算列出几个纲目来跟大家交谈,以便让大家比较清楚地知道我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以及情感。

一、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好孩子

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1、“分流班”和“迟升的太阳”:

1990年,在黑龙江省的一个企业子弟中学,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刚刚送走了一个高考班,学校又给了她一个新的任务,去给新高一的分流班当班主任。什么叫做分流班?就是学校为了扩大招生,多招了一个班的学生,而这个班的学生因为分数较低,本应该是农场职业高中的学生,三年后如果参加高考,势必影响学校的高考成绩。所以学校在招生时就告知这些学生家长:三年后以高中毕业成绩为准,最后三十八名学生将以职高名义毕业,而且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按说这些孩子按当时的政策他本来就应该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没有上高中的资格。但是毕竟还有三年学习高中课程的机会,万一超过了前面的学生,就应该还有机会搏一搏高中的,所以家长们宁愿多花一点赞助费,也要让孩子们来参加这个高中分流班。

其实,学校的本意并不是要给这些孩子们一个机会,而是农场教育局与基层学校巧立了一个名目,借这个机会来收取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一笔赞助费而已。所以,这个班的孩子们一入校就是一个“分流班”。而且校长在找这个班主任谈话的时候就是这样告诉她的:你同时可以兼任全年级尖子班的语文课,这样三年后不会影响你的高考成绩,而这个分流班根本不需要出成绩,只要看住他们,别出大事儿,三年后无论成绩多差都可以顺利地打发他们毕业,既不影响学校的声誉,还给学校创了收,可谓一举两得。校长还用了一个比喻叫做“死水里行舟,即使不进也不用担心会退”。

开学的第一天,为了激发这个班的40个孩子,让他们在这三年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这个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迟升的太阳!

她告诉孩子们,同学们,我要为他们写一部电视剧,题目叫做《迟升的太阳》。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电视剧呢?因为我觉得你们就是这迟升的太阳。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你们没有在中考时取得理想成绩。这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升起,但是太阳只要升上天空,无论几点都会光芒灿烂。老师希望你们和我一起努力,三年后,希望在咱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你们会合其他班的同学们一起从这里升起来,走进你们理想中的大学。于是,这个老师看到了40个孩子同时坐直了身体,还看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发出了一束束火热的光彩。

三年后,这40个孩子没有一个被送进职业高中,而其他们中还有20个人考进了大学。其余的20个学生也在一年后经过复读考进了不同类型的大学。在他们走向社会十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聚会,因为他们中的十七个人已经闯进了北京,而且有的进了电视台,有的进了杂志社,有的当上了外语翻译,有的开办了自己的装饰公司,还有两个人分别在北京和杭州创办了自己数千万资产的经济实体。

2、“倒数28名”和“正数30名”

1994年,北京市燕山石化公司的一所初中校,为了提高中考成绩,采取了一项非常措施,就是把初二年级的460个学生重新组合后分成了尖子班、普通班和“差生班”三个档次,其中全年级最后的28个学生被集中在了一个“差生班”里。这28个学生,每人至少有4门功课不及格,有20人所有功课都不及格,有五人五门主科总分低于120分,平均每科分数只有20几分。而且这个差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双差生”,不仅成绩差、而且抽烟、打架、逃课成风。

但是在两年以后,这个班的学生全部初中毕业,还有的以优秀的成绩考进了重点高中,其中最优秀的学生考进了年级的第30名,并且被当时的北京人大附中录取。

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因为这两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两个故事中的孩子们,都是人们认为没有希望的几乎被很多人放弃的孩子们,但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于是就必然会带来孩子们从身到心的巨大变化,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大家本来已经认为没有希望的孩子,都成了充满希望的孩子。

二、成长中的孩子随时都会出现问题

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绝对真理。以前我在很多家长学校讲课,每天都会见到一大群的家长,我最怕见到两种家长。第一种是他会对我说孩子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懒、做事磨蹭、不爱学习、不听话、不会与人相处等等。但是我问他能不能跟我说说孩子有什么优点时,她却很认真地想了半天之后告诉我:我还真找不出她有什么优点。这种家长为什么可怕呢?我觉得不是因为他的孩子问题太多才可怕,而是因为他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就不可能欣赏他的孩子,就不可避免地会在家里要么忽略和漠视孩子,要么就是整天批评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一个孩子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还可能会没有问题吗?另一种可怕的家长就是对孩子太过欣赏了,他会直言不讳地当着许多人的面对我说:我的孩子非常优秀,一点问题都没有。这些人还往往会在街坊邻居面前,工作同事面前和亲戚朋友面前不厌其烦地炫耀自己的孩子,比如我的孩子如何如何聪明,帅气,董事,学习好,才华横溢等等。这样的家长为什么可怕?可怕的不是他的孩子太优秀,而是他被孩子的优点蒙住了心智,他已经无法客观地去看待和养育孩子。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怎样伟大的人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一个还没有长大成人或者还涉世不深的孩子又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本身就处在一个充满了问题的人生阶段,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问题,于是就势必不能及时地纠正这些问题,于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样的悲剧就随时可能发生了。

我想大家一定还会记得前些年清华大学有一个叫刘海洋的学生,他的母亲从他上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阶段都一直是出了名的模范家长,他的亲多年来都一直把他当成是自己的骄傲与荣耀,她常年到学校、到社区、到企业去宣讲自己教育孩子的宝贵经验。比如她如何监督孩子努力学习、遵守纪律,成绩连年第一,连年三好学生,考进了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可是她就是没有发现孩子生活上严重的依赖性和从骨子里不愿意接收母亲对他精神上的严格束缚以及他心理上长期以来的抑郁情绪。直到他充满了一腔无名的怨恨情绪到动物园用硫酸故意烧伤了那里的大熊,触犯了国家的法律才促使他的母亲和老师们重新全面地来审视这个身上挂满了各种桂冠的优秀学生,才发现原来许久以来他的身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所以我一直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随时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点问题的孩子一个都没有,只不过很多问题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及时重视而已。

三、  爱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天性

再送给大家一个故事吧:我大学的时候是学文学的,有一次学了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题目大约就叫做《母亲》,写的是美洲的一位小山村里的一个妇女。有一天这个妇女怀抱着婴儿走在山路上,与一只凶恶的豺狼相遇。面对着这条吃人的恶狼,那妇女吓得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这时那饿狼扑上来,抢走了妇女怀中的婴儿。正在狼企图吃掉孩子的时候,那个母亲突然间奋不顾身地扑向了饿狼,用力地扼住了狼的喉咙,以此来阻止狼吞噬她的孩子。那狼叼起孩子夺路而逃,而这个母亲扼住狼的手也死死地不肯松开。于是,那狼就叼着孩子、拖着母亲在崎岖的山路上狂奔,一直跑了很久。最后,那狼终于倒在路上,松开了叼着的孩子,口吐鲜血而死。那个浑身血肉模糊的母亲,早已昏死过去,可她的双手却依然死死地扼着死狼的喉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再柔弱无力的妇女,一旦她成了母亲,就可能变得勇猛无比,而这种勇敢无私的母爱,会变成巨大无比的力量!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和亲情的力量!

我在学校里给孩子们讲课的时候,常常告诉他们,即使你不相信父母的修养和水平,也绝不要怀疑他们对你的无私的、全心全意的爱!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爱孩子已经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能和一种天性,只是不同的人在表达爱的时候方式不同、风格不同罢了。我们说一个山村的妇女应该是很平凡,很柔弱的,但就是因为人类有了无数个这样平凡的妻子和平凡的母亲,才构成了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母爱!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问心无愧地说: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从打我们的孩子出生以来,我们都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我相信在座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吧?

四、  为人父母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就有专家学者把我国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看作是“中华民族本世纪最大的危机”。1996年,《工人日报》就曾经用一个整版的篇幅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全国有六千万对夫妻坦言:我是一个失败的家长》。这些年,因为我的工作关系,有机会接触到了大量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家长,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几乎是随处可见。

当代的孩子们,确实让人感到有一些问题,比如:有人说,当代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所以他们往往表现的比较自私。比如,有这样一对工人夫妇含辛茹苦地培育出了一个大学生。孩子临毕业的时候,正好被分配到父母的工厂去实习。孩子很恼火,就跑回来对父母说:“真倒霉,我怎么会到你们厂里来实习呢?下个礼拜,你们可千万别去上班啊!”这个孩子的行为就表现出了他比较典型的自私心理。父母为了培养他,可以说是吃尽了苦,为了满足他在学校里的各种开销,他的父母差不多常年在家里吃咸菜下饭。他能够到父母的工作单位来实习,应该说是他回报父母的一个好机会。可是,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为了不让同学们知道他的父母是工人,他竟然剥夺了父母工作的权利!也有人说,当代独生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遇到了一点事情就会想不开,不是离家出走,就是自杀,甚至杀害父母。比如,前几年,某大学有一个成绩很优秀的女研究生,因为她的导师说她的毕业论文还不够好,还应该再改一改,她居然一怒之下跳楼自杀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连这样一点挫折都不能承受的人,她的肩上还能承担起多少生活的责任呢?如果她能够想起她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一切,不仅有她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也有父母和老师们的含辛茹苦,还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她是否能够明白:她其实是没有权利这样随便的放弃宝贵的生命的呢?因此,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人说,当代独生子女的责任感比较淡漠,所以他们不仅不知道关心他人,甚至连对自己都不知道负责任。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的重智轻德的教育导向,还有社会大环境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的冲击等等。但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还在于家庭教育的大范围失误。

刚才我说过,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成为出色的好孩子,也说到所有的父母在骨子里都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既然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所有的父母又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因为今天的父母面对的是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社会和复杂孩子。而今天的父母因为孩子太少,从孩子出生、成长、直至走向社会,他们始终都处在一个没有经验的状态之中。还有今天的孩子,是遭遇社会干扰最严重的一代。以前的孩子,只要不去念书,他就会懵懂无知,一辈子都傻乎乎的,做不了什么大事,也惹不了什么大祸。而今天的社会,有着我们家庭、学校、甚至国家和政府无论怎样小心都防不胜防的诱惑天天的、随时随地的侵害着我们的孩子们。我相信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都没有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父母这么爱孩子,这么小心翼翼地监视着我们的孩子,呵护着我们的孩子,但同时我也相信,任何一个时代的父母都没有我们今天父母这么可怜兮兮地得不到社会和学校甚至是我们亲爱的孩子们的认同。而且我们常常是最不了解我们孩子和最不能得到孩子信任和尊重的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代父母是最不容易的一代父母。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再说:咳,早知道如此,我当初一定不要孩子了。也有的人说:下一辈子,说什么都不再要孩子了!

我记得陶然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父母是一个需要持证上岗的职业!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正确。有一个德国的心理学家曾经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拿教育孩子与驾驶汽车相比,哪一件事更难一些呢?我们肯定会认为教育孩子至少不会比驾驶汽车更容易吧?可是,为了驾驶汽车,我们需要首先进一个专门的学校,学习交通规则,并且参加考试。直到取得了驾驶执照,我们还会小心翼翼地在车和人都不太多的地方反复练习,才敢于驱车上路。可是,关于教育孩子,我们却总是以为,只要有了一个孩子就够了。咱们有谁在生养孩子之前先去找一个父母学校学习怎样孕育生命,怎样胎教、怎样哺乳、怎样进行早期教育、怎样在最有效的时间里教会孩子去学习、去生活、去与人沟通、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去遵守必须遵守的规则呢?于是,成千上万的双亲的行为举止就如同这样的汽车司机一样,没有驾驶执照却又蒙上了眼睛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趋车穿过大都市。结果会怎么样呢?肯定是车祸遍地了!所以,目前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这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有一回,我在林业大学参加一个国际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研讨会,有一个美国的心理学家就说到了这个问题,她说在我们美国也是这样,孩子们普遍会对父母说:希望你们能远离我,不要管我,只要把钱给我留下来就好了!

十几年前,一个国际青少年研究机构曾经分别对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的部分高中生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题目是这样的:你最尊敬的人物是谁?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日本有1303名学生参加,学生们填写最多的前三名依次是:1我的父亲;2我的母亲;3扳本马龙。美国有1005名学生参加,学生们填写最多的前三名依次是:1我的父亲;2乔丹;3我的母亲。而中国有12000多个学生参加调查,却没有一个学生填写“我的父亲”或者“我的母亲”。我想世界上哪个国家的父母可能都没有我们中国今天的父母们这么爱孩子心疼孩子,然而,世界上哪个民族的父母恐怕也没有中国今天的父母们这么没有威信吧?

也许,创造一个生命,并不很难,养大一个孩子,应该也不算太难,但是,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利国益民的人,却肯定是很难很难的啊!所以,我们常说:为人父母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我今天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其根本的意图是想告诉大家,虽然大家都是出于一个极不情愿的理由走到了这里,但是我觉得大家也不必过多的自责和内疚。以前大家没有经验,这不全是我们的错,这里面学校、政府、社会都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积极地反思、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我觉得这就是很可贵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它像所有的学科一样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只要大家积极地去想办法,现在开始也绝不算晚。孩子走了偏路肯定不是好事,但是我们开始积极地去探索与孩子的沟通,积极地开始追寻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规律,这就是好事。所以,我们大家有机会在这个基地相遇,相遇就是缘分吧。为了这份缘分,我们都应该感到庆幸,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来珍惜这个缘分。荀子说:学术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我们这么多人一起来总结我们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一起来分析我们曾经有过的失误,也一起来分享我们各自的成功之处。上星期我去参加了半天孩子们的课,我初步看了看孩子们,我觉得咱们的教育虽然不是很成功,但是也并不是很失败。比如,我们的孩子身体普遍比较健康,头脑普遍比较聪明,而且他们普遍爱学习的。你想啊,有几个孩子是你教他玩游戏的,不都是他们自学的吗?在这个学习中,孩子们应该说都是超级勤奋、超级智慧的。所以,我们真的不能随便断言孩子不爱学习,他们不爱学习一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我们作为他们的监护人一定要和他们共同来分担责任,只有我们首先承担了责任,才能带领孩子学习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我会和大家一起来努力,一起来分析和研究我们过去的成功和不成功,一起来研究我们明天该怎样去努力,一起来研究我们怎样给孩子们一些必须的帮助,一起来带领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方向、看到未来、看到如何走向未来的路。

五、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还记得小时候背诵了很多毛主席的语录,其中有一段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天,把毛主席的这段话借过来,稍微改了几个字,与大家共勉:“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神圣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父母要关心每一个孩子,一切做父母的人,都要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从下一节课开始,我将拿出一些时间和大家一起讨论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

还记得我在一开始说的那两个故事吗?为什么那两个班的孩子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一个在初中、一个在高中,而他们最后却有那么相似的结局呢?两个完全被人不能接纳的群体,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发生了命运的大转换呢?

原来,这两个班的学生都遇到了一个非常有水平又非常兢兢业业的好班主任,而这两个班主任最相同的地方就是她们都首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以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孩子们的家长,与孩子的家庭取得了最大化的合作,赢得了家长们最大力度的支持。于是,孩子们就发生了判若两人的变化。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了;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了;从没规没距、从打架斗殴,到遵守纪律、文明礼貌了;从整日无所事事、惹是生非,到树立人生理想、拼搏奋斗了;从整日怨天尤人、破罐破摔,到理解老师亲人、心怀感恩了。

于是,满天乌云散去,一轮迟升的太阳,照亮了一群朝气蓬勃、充满无限希望的年轻的生命,一个个本来愁云翻滚的家庭迎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命运首先决定与他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足见一个孩子的父母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有没有道理呢?有的!因为父母的遗传基因、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将是决定孩子命运的最关键因素。所以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国际教育委员会就有过这样一个口号:“教育了一个母亲,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所有的母亲,就教育了全人类!”在西方的一些先进国家就曾经立法要求:一对青年人如果想结婚,就必须先去父母学校参加60个小时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合格之后才可以办理结婚登记。

目前,在我国对家庭教育的要求与指导力度也越来越增强了,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与指导机构也越来越多了。比如咱们的基地,咱们的陶主任已经还有许多大夫和老师们,就在这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

相信我们大家都会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随时修正和完善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相信我们都会和我们的孩子们一道,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下面,我给大家一个小纸条,借此机会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请大家把自己希望在下一次课上探讨和研究的话题以及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需要解决的困难写在上面,我会根据大家的要求和建议来安排我们下一课的内容。

另外,明天上午我会给咱们的孩子上第一个课,我再给大家发一个小纸条,请大家在上面写两个问题:1、您希望我给孩子们讲些什么内容;2、您有什么话要转告孩子吗?

很多年以前,我经常在家长学校上送给家长们这样的几句话,今天我也把它送给在座的家长朋友们,并以此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

各位家长朋友,我们曾经用人类最圣洁的情感创造了一个美丽的生命,从此,我们便拥有了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称呼:父亲、母亲!这个美丽的生命,就是我们亲爱的孩子。在这个美丽的生命之中,孕育着我们最大的希望,也谱写着我们最终的未来。作为这个美丽生命的缔造者,您是不是知道您的孩子他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