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六 金匮要略研究 消渴小便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 有研究认为篇名的“小便利”,应为“小便不利”;其实,本篇篇名是对的,应该读为二个病,即“消渴”与“小便利淋”。盖“小便利淋”就是小便时的疼痛与尿结石(或其他)一起出来的情况。或者消渴与小便利淋这些症状存在于是一个病中。 以下为原文: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解读: 本条是伤寒论中厥阴病篇的条文,作为厥阴病的提纲。厥阴病是急症危症,条文所列的是几个互不相连的急症危症,但预后都极可能是死症;故称其为厥阴病(阴阳不相顺接)。这个我在伤寒论中有述。 厥阴病有消渴症;这个消渴按照老师的经验,是急性肾衰期的多尿,必有典型的消渴;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如果误治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消渴型肾衰竭,是甚凶险的病症。如果应对失当,几乎是死症。故列入厥阴病篇。 但是,本章所讨论的消渴,不应该是厥阴病死症的消渴;与当今糖尿病的消渴应该有关系。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解读: 对寸口脉浮而迟的推断:即荣卫俱不足。有专家认为本条应该属虚劳,甚对。 把本条放在消渴篇,应该是本章研究的消渴有虚劳的因素,为持久消耗出现的病。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解读: 按照字面意思,跗阳脉是胃脉,跗阳脉浮数,浮数则胃的消化系统动力足,消化快而且大便坚,并且小便频数;金匮要略年代把这种情况称为消渴; 从条文中,可以读出消渴有三个症状: 1、多饥多食;多饮而渴不解;消食快于正常人; 2、溲数是小便频数,小便次数多而不爽; 3、大便坚硬。 以上三种症状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就是消渴病。说明消渴是属虚人。 以上是金匮时代的消渴定义。 今天西医的筛查糖尿病以血糖含量来确认,可能患者还没有症状,就检查出糖尿病了;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解读: 本条特意的提出男子消渴,有何意义?专治男子的消渴吗? 既然患消渴病,则多饥多食、大便坚、渴而多饮这些症状都存在;仅仅小便是“以饮一斗,小便一斗”与正常消渴的小便溲数不太一致; “小便反多”就是消渴病人的小便是频数的。频数不是小便量多,反而是尿频尿急证。 本条说明肾气丸是治疗消渴的,不仅是可以调节小便的不利,而是可以调节小便量太多的。即双向调节小便的方子。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解读: 从条文看,五苓散有微发汗的功效;五苓散治疗水逆; 本条是治疗太阳病“渴”的方子。太阳病的渴,是新症状,刚刚出现的症状。 现代糖尿病的消渴是久病、虚劳的结果;五苓散是新病;故五苓散治疗的“渴”是刚刚出现的发热后的渴;不是今糖尿病的消渴。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解读: 本条在伤寒论是治疗“意欲饮水,反不渴”,在金匮是“渴欲饮水不止者”;则二者结合,文蛤散的治疗目标是患者没有其他病症,就是个人的饮水感觉异常; 文蛤散是个小方,治疗个人的水饮感觉异常;不是糖尿病的消渴。 结论:以上几个是金匮年代关于消渴或渴的论述与治疗;文蛤散是治疗饮水感觉异常;五苓散是水逆或太阳病身体失水但不欲饮;肾气丸是治疗消渴且小便量过多的方子,而后面的瓜蒌瞿麦丸是治疗消渴兼小便不利或利淋的方子(金匮年代意义的消渴)。 小便利琳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解读: 本条的淋病是小便有结石随尿液排出,所以排尿时疼痛的一种病,现代称为“石淋”,与现代的淋病指向不同。 古代有五种淋病的分类方法。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解读: 本条与前面几乎一致。说明利淋与胃热有关,利淋大便坚,则小便利琳为尿急尿频。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解读: 本条是淋家,久病称家;不能用发汗方法治疗。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解读: 有人认为若渴应该是苦渴,以渴为苦。是。 本条的小便不利为利淋,尿频尿急,是主症; 身体有水气是身体肿; 苦渴是以渴为苦,就是喝水也不解渴,深以为苦; 与糖尿病消渴的人瘦比,本条的人体偏胖或肿,没有消瘦的症状,水气使然。 则栝蒌瞿麦丸主治为以渴为苦,且小便不利或小便利淋,身体肿。 同是治疗消渴的处方,与肾气丸比较,则肾气丸是尿多,本条小便不利或利淋;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解读: 本条仅仅有小便不利这一个症状,给了三个方子,不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以下为后人研究的结论,我摘抄下来,供参考: 小便不利,起因繁多,俱当审因而论治。如热瘀内阻,致小便不利,茎中疼痛者,可用蒲灰散化瘀清热利尿;湿热下注,伤及血络,致小便不利,血尿,尿痛者,可用滑石白鱼散清利湿热,利尿通淋;若水蓄下焦,致小便不利,小腹胀满者,可以茯苓戎盐汤淡渗利尿治之。 三方皆是小方,为对症而设;临床该是加味为主。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解读: 以上二方皆见伤寒论。 二者皆为阳性病发热汗出后,津液不足,口渴严重;但白虎加人参汤是大热大渴,是津液丢失严重;猪苓汤没有大热大渴,但同时兼小便不利。 白虎汤以去热存津液为主;猪苓汤以利小便为主。 有人讲,猪苓汤为古代的治淋专方,可通治泌尿道感染,适用于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总结: 消渴是渴而多饮多食,大便坚;小便或利淋或尿频或量多;利淋是小便不利索,小便时疼痛的一种疾病。 消渴与现代的糖尿病有相关性,但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很少用金匮的成方; 小便利淋则用金匮的方子,但大都以加味为主,辨证论治。 金匮上与糖尿病相关的方子是金匮肾气丸与瓜蒌瞿麦丸了。 现代消渴或糖尿病依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病了;但在金匮年代还没有伤寒对人类的健康更严重; 金匮年代对消渴的研究认知没有后世医家的研究更深刻。要中医治疗今天的糖尿病,还是结合近现代的研究更有疗效。不是一个金匮要略的一篇消渴能解决的。 2018-01-30 毛延升初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