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教育先驱江学珠(1901-1988)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把美育列为国民教育之后,女子中学陆续开设了音乐、图画、手工、刺绣、摄影等美育课程,摄影作为美育课程,被引入女子中学,并不是硬性指标,而要根据学校所在的地域,还有校长的情趣所定。1927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江学珠,被聘为上海松江女子中学首任校长,江校长上任不久便把摄影教育引入校园。 出任上海松江女子中学校长时期的江学珠 身为女性校长的江学珠,深知女学生的特点与弱点,她认为针对中学生的教育方式,尤其针对女学生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与美育教育同等重要,女生毕业踏出校门,大多数人会终止了学校教育,可培养她们的美育潜质,将永远陪伴和影响着她们的人生,这种深远影响甚至超过应试教育。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又如同“艺术酵母”,把它培育在学生们心底,对她们未来的生活、工作、择偶、家庭、育子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好处,一旦需要灵感,“艺术酵母”就会及时发酵。女学生天性爱美,除了美的表之外,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比外表美更持久、更重要。为了提高女生的艺术修养,江校长上任的第二年,便高薪聘著名摄影家郎静山为摄影教师,聘著名漫画家丰子恺为图画和音乐教师。 民国时期的上海市区,照相机的家庭普及率不足十分之一,女学生接触摄影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照相馆照过全家福或一寸的标准照,就算接触到摄影了。江校长把摄影教育引入学校,并不想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摄影家,而想让学生多掌握一门技艺,当学生步入社会后,一旦有机会接触摄影,她们能迅速操作照相机,装卷、取景、构图、对焦、光圈、速度按快门完成拍摄;一旦交流摄影艺术,她们能谈论摄影名作及国内外摄影动态。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的,江校长与郎静山共同商议摄影课程,每周开设一次摄影课,郎老师给学生传授摄影知识,他让每一位同学轮换着把持照相机,了解光圈、速度、快门等照相机构造,按动快门拍照。 1929年12月1日,郎静山利用在《图画时报》当摄影记者的工作之便,把学生姬莲英拍摄的摄影习作《菊花》刊登在报纸上,此举在松江女中引起了巨大轰动。同学姬莲英的摄影作品诸见报端,服务于社会,大大激励了全校女生学习摄影的热情,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在社会上开花,学生家长自然理解了学校的用意,原先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奔着应试教育来的,没想到在育人方面,美育教育比应试教育还重要。上海松江女子中学校长江学珠虽然不精通摄影,但她深知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可以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女学生摄影1 女学生摄影2 女学生摄影3 女学生摄影4 女学生摄影5 女学生摄影6 女学生摄影7 女学生摄影8 女学生摄影9 女学生摄影10 女学生摄影11 女学生摄影12 女学生摄影13 女学生摄影14 女学生摄影15 女学生摄影16 1949年,江学珠迁到了台湾,任台北第一高级女子中学校长,她仍提倡全人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课业表现,更重视学生课外的体育和美育,从而奠定北一女学生多元发展基础。江学珠从事教育工作近五十年,她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出任上海松江女子中学校长那一时期,她开创了中国女子中学摄影教育的先河。江学珠为摄影教育进中学校园开荒铺路,她理所应当成为中国摄影教育的先驱,很可惜,摄影史只记载郎静山是松江女子中学的摄影老师,却找不到是谁聘请郎静山当摄影老师的,如果没有江学珠的远见卓识,郎静山能在松江女子中学教摄影吗?九十年前,江学珠为在中学校园普及摄影教育做过破天荒的事迹,可这些功绩却被人们淡忘了,你就是把中国摄影史册翻烂,也找不到中国摄影教育先驱江学珠的名字…… 【历史影像】赵俊毅 · 民国时期的《摄影画报》【历史影像】赵俊毅 ·“摄影大王”陈嘉震【历史影像】赵俊毅 ·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摄影器材】纪念上海58-Ⅰ相机诞生六十周年 · 赵俊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