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读

 郭一墨 2018-01-30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雪中再访无锡荣巷老街荣巷老街位于无锡滨湖区北部,在青山西路、蠡溪路、梁溪河、青龙山之间。荣巷老街之所以这么有名,因为它和中国民族工业先驱荣氏兄弟(荣德生、荣宗敬)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荣氏兄弟出身在此,荣氏家族发迹在此,荣巷老街留下了它们成长奋斗的足迹。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这就是著名的荣巷老街。老街东西走向,“∽”状, 人称为“龙”形。如今的老街很多原住民早已搬迁至新村小区,或北京、上海、香港,更有不少荣家后人早已移居到大洋彼岸,这里已经成为他们记忆中的故乡。大雪纷飞中,老街人迹寥寥,静的只有落雪在身的淡淡的声音。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虽然荣家的后人很多都已搬走,但是很多各具风格的老房子老建筑却是无法搬走的,它们静静地屹立在风霜雨雪中,那高高的山墙、那破旧的门头、那雕花的门窗,无不诉说着它往日的辉煌。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荣巷的老建筑大致分为三类,一个就是传统的中式,砖木结构,粉墙黛瓦,马头墙高耸,砖雕门楼精致。这类建筑在荣巷老街留存最多。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第二就是中西合璧,半古半今,外墙一般是清水做法,西式造型,而里面则保留着砖雕门楼;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这是保留的较好的一处老建筑,五开间门面,里面至今还住着人家,曾经他们是一家的五个兄弟吗?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第三类就是比较西化的,建筑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三类建筑都体现了当时的民族工商业者的审美情趣。你看这处建筑的雕花之优美、大气,线条、花纹、造型之风格,完全不同于中式建筑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等木雕的风格,说明了建筑主人已经是受过西方美学之熏陶,西风东渐在建筑上的最明显表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公益小学旧址晴雨操场建于1915年,由近代著名的水利专家、教育家胡雨人建筑设计。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遥想100多年前那些孩子就能有书可读,就能在这样的操场上运动、游戏,真的让人感慨万千,最关键的这些建筑全部都是由荣氏家族出资出力建造的,一个做企业的老板,一个做生意的商人,能够拿出那么多资金去建学校,去造桥铺路,去做公益的事情,这是多么了不起啊!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为了无锡百姓、子孙后代,荣家在无锡建造的学校、图书馆、桥梁、修路、工厂等无数,真正是造福桑梓、造福百姓的民族实业家,无锡人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正如新建的“荣氏故里”牌匾上书的“尚仁”“潜德”“达人”“致和”,正是荣氏家族高尚人文品格的概括和浓缩,是后人值得学习和继承的美好传统和品德。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公益小学旧址办公楼内景。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围绕着这口小小的水井,曾经有过多少平淡又温馨的故事啊?吃水不忘打井人,打井的人早已不知何处去?但是这口井水依然流淌着汩汩清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再访雪中荣巷:那曾经的时光不曾流走,他们就在那里留下印记!

不知道你是否爱看这些古老的街巷、房屋,黄爱古典很是喜欢,走在这陈旧的街道上,看漫天大雪飞舞,听雪花静寂飘落,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更加澄明、宁静,时光不曾流过,它其实在你的心里、脸上、在这些老建筑上,写下了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