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无锡市中心的荣氏故邸

 沧海一粟1951 2023-02-12 发布于江苏

南京

曾几何时,在那段风雅如歌的民国时代,红砖黑瓦琉璃墙配上花园小洋楼,正是国内富豪热衷的私家宅院,是属于民国的独有味道。

如今,在无锡市中心的湖滨路623号,藏着这么一处原汁原味的民国范儿建筑,正是藏在市中心的荣氏家族故邸,中式和西式完美结合的时代元素,重现了昔日荣氏家族的一代风华。

一、百年传奇,荣氏家族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显赫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富豪家族,它以百年不败的富贵高高地屹立在中国的商界中,并用富过四代的辉煌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古训,这个家族就是驰名中外的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二、湖滨路,荣氏“商业源头”

湖滨路是无锡商业源头之一,见证了无锡工商业的繁荣与发展。现如今,无锡湖滨路已经变成时尚、文化、商业集聚一体的时尚之街。

无锡市的古运河,在夏日微风的吹拂下,古运河水微波荡漾,就在古运河畔、湖滨路上、无锡海关对面,矗立着一栋红色民国建筑,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对比下,显得十分突兀。仅有一处私密的车行道,驶入后可以看到拥有20个私家停车场的庭院空地。

这就是藏在无锡市中心的荣氏故邸之一,昔日荣家百年私产。这里曾经是荣家的一处私宅,很多(无锡当地)人每当提到它,都很自然的联想到荣氏家族。其建筑外观颇有民国风情,与周遭现代化的建筑相比显得独具一格,如今,从这栋绿荫掩映的荣氏故邸中依然可触摸到那个年代,豪门大院内的风雅生活。

之所以选址湖滨路旁,古运河边,其一是为了当时棉纺厂运输物资方便督查,其二是为了家人乘坐画舫游览太湖时,可从私宅码头直接出发。原本附近有很大一片土地曾经都属于荣家,沿古运河的私家码头上,船舶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片繁华景象。

(绿色为建筑主体,红包部分全部为私家绿化)

三、民国荣氏大宅,屹立百年风雨

这栋荣氏私邸的所有用材都是民国时期,当地最好的材料,很多都采用国外进口。正因如此,它才能历经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

民国时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很特别,虽然外观上看同为钢混结构建筑,但所用的材质,却和今天的不同。晚清开始,西方工业国家用于建筑的材料(如砖块,水泥,石材和玻璃等)随着殖民者传入我国,打破了木材在建筑中建造和构造的主导作用,红砖、石材、水泥和钢筋混凝土被大规模的运用,现在保存于世的民国建筑中。

当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民国时期属于“尖端技术”,刚刚从欧美传到国内,因此民国时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规格都非常高,只有具备雄厚实力的荣氏家族建筑才会采用。

这栋荣氏私宅建造于民国九年,正是荣宗敬、荣德生回到故乡创办无锡第一棉纺厂时期建造的私宅。由于荣氏兄弟见多识广,从海外、广东等地带回不少先进建筑图纸和材料,并力邀能工巧匠倾力打造,结合家乡生活习惯布置空间,但细部加以外来装饰,中西结合不拘一格。

荣氏家族在这座私宅的建造上,从规范设计、施工和管理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这栋荣氏私邸的所有用材都是当时最好的,典型的英式屋顶,包括柱子、走廊、外墙用得红砖、木材、水泥等全部都国外进口的。从一楼一直延伸到楼顶的24根红砖立柱,分内外两层,既符合梁柱承重原理又优美大方,有如古建筑梁下之雀替,在结构上既受力又美观。

从整个建筑来看,外观上将西方的横竖线条布局和东方的私密庭院、亲水平台等建筑细节相结合,它属于民国时代将本土特点与外来特色结合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荣氏故邸”在林林总总的小洋楼中有与众不同之处,不仅因为它是民国时期折中主义风格建筑的经典,在无锡市所有的民国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更因为它历经百年风雨依旧保存完好。

四、几代人同堂的,大家族生活

在绿荫包围的大院内,“荣氏故邸”内部呈“回”字形,首层宽广的前庭通往正门,通过正门即可以进入这栋民国建筑。

这是无锡少有的一连9间的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从远处看保存完整而优雅,建造之初内部大大小小的房间共计39间。之所以建造这么多的房间,是因为荣氏家族非常注重祖训,传统家族以“五服”为准绳,五服之内都住在一起,超出五服者自然分家,所以一荣氏家族人丁兴旺,自然是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且除了家人之外,光仆人、园丁、司机、厨师等就多达十余人。

荣家私宅中光饭厅就有一大一小两个,共摆放五张八仙桌,每桌可坐八个人。楼房的侧面每层有9个窗户,每个窗口都有欧式的拱形窗沿,并加有图案装饰的线条,做工精致,精心设计的屋顶看上去颇有简化了的英式建筑风格。走廊进门是大厅,大厅顶上挂有水晶吊灯,周围墙上还有玻璃壁灯。逢年过节,墙头的钩子上就挂满了灯笼,非常热闹,楼上铺的都是进口漆地板。原本靠北院子里有两间厨房,倒是挑檐斗拱的中式风格。

荣氏故邸的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远,已无法窥其全貌。只有从荣毅仁大婚时的新房布置里,一探其昔日风采。

(荣毅仁大婚时的新房)

五、大宅门里的,多彩文化

自清末以后,在无锡就有戏馆、书场等产生,在民国时期,锡剧被称“新戏”,主要吸取京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其以簧调为主要曲调,后又创造了一些新腔以及增加了板式变化,尤其是大陆调从单一曲调成为变化丰富的腔类。

如今这座保留完好的荣氏私邸,当年可是荣氏家族成员生活的地方,荣氏家人除了外出消费之外,更喜爱在家中古运河畔的亲水平台上观赏波光粼粼,当时的戏曲名角和杂技团也经常被请到宅子里来,在亲水平台上进行演出,当年京剧、昆曲、锡剧流行,京剧名角孟小冬等纷纷受邀演出。

有无锡老人回忆说:从父辈开始,就知道这栋房子住的是荣家的贵人。红砖房也是这一带最好的房子,不是第一也是第二,进进出出的人穿得都不差的。时不时进行一场戏曲演出,街坊四邻都聚在尺马渚桥上,隔着古运河观看。

民国期间,乘画舫到太湖游览,品尝太湖船菜成为士绅、显贵们的时尚。文人墨客郭沫若、郁达夫,社会名流康有为、柳亚子等各界名人到都曾受荣家之邀至无锡游览观光。这栋紧邻古运河的私宅,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荣家画舫的起始站。

六、藏在无锡市中心的荣氏故邸

1、地段、风水:

作为荣氏私家产业的一部分,虽然独具一格的民国风情与周围现代化的建筑格格不入,这栋红色房子附近却被无锡人视为风水宝地。古运河自此川流而过,项目附近也成为了无锡繁华的市中心,围绕着最为高档的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

2、私密性、停车位:

建筑整体私密性绝佳,仅有湖滨路上的车行入口可达其私家停车场(20个独立私家停车位)

3、稀缺、大院、亲水平台:

作为藏在无锡市中心的荣氏故邸,也是无锡唯一一座庭院占地面积大于建筑占地面积的豪宅,无论是记载着沧桑历史的大树、还是川流不息的古运河、独一无二的私家大院、不可复制的亲水平台,都是您绝佳的私人会客厅。

4、历史人文:

当年的宏伟宅院,承载了荣氏家族的百年兴盛。如今,媲美南京“徐悲鸿故居”、上海“张学良故居“的湖滨路623号成为了藏在无锡市中心的荣氏故邸。当众多历史宅院成为收费门票景点,湖滨路623号述说着百年家族的兴旺传承,更显无与伦比的稀缺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