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投资人不去AI大会?不是不看了,只是看懂了

 timtxu 2018-01-30
AI相对论,缘起于新芽NewSeed随机进行的两个小调查:
一次是在2017V50新芽榜总决选的现场,记者问2017年最被高估的领域是什么,5位创业者里有4位给出了“人工智能”,占比80%。
Arkie:我感觉AI有点被高估,很多技术的落地点还看不到,最后可能确实没有实用价值。
百融金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虽然现在很多政策层面的支持,资本热捧,但我觉得真正有技术的比较少。
Eastlink:人工智能吧……还是应该硬件先行,先铺设数据管道。
禾赛科技:VR/AR我觉得高估了,现在还大多是玩具。
另一次是在新芽联合投资界进行的投资人2017年底小调查,30位来自早期、VC、PE机构的创始人和高层中,有24位明确表示2017年投过人工智能,且2018年还会投。这个比例也是80%。
百度风投董事长刘维:2017是从投资AI转向投资AI时代的关键一年。
麦星投资创始合伙人崔文立:我们认为AI是个确定的风口。
小村资本董事长冯华伟:AI的发展趋势是非常明确的
东方福海董事长陈玮:AI的序幕已然拉开,AI和物联网都处于爆发期的前夜。
过去一年里,李彦宏All in AI,不仅成功洗去了“掉队”的标签,还先于二马率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马化腾AI in All,虽然从自身布局和投资方面均较为保守,但依据其去年豪掷169.8亿美元(Dealogic统计数据)买买买的劲头,今年将进场收割;马云,一个连“人工智能”这个词儿都不认同的大佬,却将众多AI独角兽收入囊中。
过去一年里,据新芽NewSeed不完全统计,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融资218起,较2016年同比上涨32.92%;B轮前183起,说明行业仍处于早期,A系列融资笔数超越天使轮,与2016年形成鲜明对比;此外,52个2016年获得融资的公司,在2017年进入了下一轮。
图片
风口也好,泡沫也罢,不可否认的是,AI是2017年创投圈第一热词,而且有80%以上的几率,在2018年继续红得发紫。
底层的高光时刻
AI+产业、AI+行业……“AI+”在过去一年比AI更频繁地出现在投资人口中。在资本狂追应用层时,处于“底层”的基础层和技术层正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1.独角斗兽场,赢家或是马云
百度风投董事长刘维曾不吝表示对AI底层技术的看好:“我们相信这个市场很多个新的Face++一样的提前几年起步、最终做成技术平台的机会。”
的确,提前几年起步的底层技术,在2017年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在2017年40笔单笔过亿的融资事件中,8笔来自计算机视觉、1笔来自语音语义。仅商汤科技一年就连融3轮,共计融资金额30多亿人民币。如果拿这笔钱去佳士得,能把目前史上最贵的艺术品达·芬奇《救世主》收入囊中。
图片
商汤当然不会去投资艺术品,而是投入到争抢份额和稳固地位中去,与其同样位列独角兽阵营的还有Face++,估值23亿美金;还有目前公开报道过跻身独角兽的依图科技(估值70亿人民币)和云从科技(10亿美金以上,具体估值不详)。
格灵深瞳同样是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知名创业公司,只是其当前实际估值并无公开资料。不过按照大佬们的估值预测,商汤的20亿美元估值可不就是低了?
5000亿美金,相当于阿里、腾讯目前的市值(截至发稿);1000亿美金,甚至高于百度当前市值(截至发稿)。按大佬们预测,这个领域将是下一个BAT诞生的地方。
当然,BAT可不会坐等被颠覆,马云早就出手了!蚂蚁金服在Face++的B轮便参与投资,C+轮更是领投方之一;商汤科技据传在2017年11月获得阿里15亿融资,但目前还无实锤;依图科技的投资方云锋基金,联合发起人之一便是马云,云锋的“云”便是出自他的名字。如此看来,独角斗兽场,很可能就是马云的功守道场。
商汤和Face++都曾向媒体表达启动IPO的计划,前者时间不定,后者被爆出就在2018。
2.芯片!芯片!芯片!
“我们每天都要发掘新的芯片厂商,看能不能整合到我们的方案里面来,能不能为客户降低成本。”触景无限创始人肖洪波,在接受新芽NewSeed采访时说。这家公司提供嵌入式人工智能感知一站式解决方案,做前端嵌入式人脸识别视觉卡,要求芯片具有体积小,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让前端产品具备视觉感知的能力,无需占用服务器资源。
“深度学习的出现、硬件平台的更新、GPU、带有视觉功能的芯片,这些都为我们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智能驾驶视觉供应商CalmCar创始人王曦解释了人工智能应用层掀起的创业潮。
随着AI在各行业应用的进一步深入,芯片越来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一批芯片公司随产业进程趁势而起。在2017年单笔融资过亿的公司中,ThinkForce成立还不足一年,A轮便融资4.5亿元;深鉴科技成立于2016年初,A+轮融资4000万美元;寒武纪科技成立于2016年初,A轮融资1亿美元;地平线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A+轮融资数亿美元。
为什么芯片公司在早期就能获得巨额融资?“主要原因是大家比较重视芯片对于AI的加速功能。” 深鉴科技芯片业务副总裁陈忠民在一次科技沙龙上做了分享。这家公司在成立初期,曾经历过四五十次的融资失败,如今,这些初创公司凭一笔融资便成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
初创公司扎堆芯片行业,“不是因为芯片技术有了什么突破性进展,而是因为如果只服务于单一算法,这个芯片可以做得很特殊。”
陈忠民说。也正是因此,让初创公司得以和科技巨头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英伟达便是深鉴直接竞争的对象。
然而,融得多也烧得快。在甲子光年的一篇报道中,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表示,流片成本高,一旦失败公司不仅要承担百万美金级的损失,整个研发进程会延迟半年;而且台积电等生产商排期紧张,让初创公司不得不冒险一试。
从这四家公司背后的投资方,也可看出科技巨头对芯片的重视:寒武纪和ThinkForce背后有阿里的身影,地平线背后有英特尔,深鉴身后有三星。
“AI芯片发展的最终一定是巨头间的竞争。” ThinkForce市场副总裁张震宁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尽管现阶段初创公司表现出亮眼的创新力,在规模化阶段还需要巨头主导。
科学家VS工程师
过去一年AI创企的演进,也体现在人才需求的变化上。
记得一年前,新芽NewSeed与一家AI公司聊起招人难,创始人戏称“我们就等在商汤的门口,等他关门了就瓜分他家的科学家。”
相信彼时有此想法的不在少数,商汤科技是博士密度最高的中国企业,被贴上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豪门”的标签,拥有800余位技术研发人员、150余名来自世界名校的人工智能博士生,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人工智能领域最多的华人科学家群体,此外还与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
当时,一家AI初创公司所拥有的科学家数量是融资时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让商汤成为资本青睐、同行钦羡的对象。毕竟DeepMind在被谷歌收购时,全公司仅有12人。
对于科学家的执念,在去年底有了明显变化。当我们再和AI公司聊起招人难时,他们的目标已经转移到工程师。革命性的创新由科学家主导,但能将新技术应用于市场需求,可落地的人是工程师。
商汤也意识到技术落地的重要性。“没有一个 AI 的企业是真正通过卖技术来变现的,这是非常难的。”在极客公园 2018 创新大会上,徐立用“三个化”概括了产学融合:技术产品化、落地规模化、场景多元化。“科学和产业中间会有很长的路,所以我们说即使从我们的 AI 企业来看,AI 的落地也是一场耐力赛。”
在这场耐力赛中,快速商业化对于初创公司更为重要,科学家养不起,而作为产学之间的摆渡人,工程师才是2018年AI创业公司人才策略的重头戏。
这一趋势也导致AI工程师身价的水涨船高。一份流传在网络的《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显示,知名科技公司给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开出的年薪平均在30万以上。
图片
图片来源见水印
另据脉脉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相关岗位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基本都在12.5k/月以上,毕业三年后人工智能岗位的技术人员,平均月薪在25k以上,基本实现薪酬翻番。
畅饮的泡沫
项目争抢人才、资本争抢项目,AI创业一路高举高打。40笔过亿的融资中,19笔发生在B轮前。
图片
这么早期就这么高估值,有多少泡沫?谁来接盘?“你说这盆花,它有没有价值?肯定有,但你非要用一万块钱去买,它就有泡沫。”在吴世春的办公室里,他指着桌上的一个盆栽对新芽记者说道。“泡沫都是因为有不懂的人在市场里出手。”
他所谓的“不懂的玩家”,是那些把未来几十年的预期都压在上面的投资人。“风险性定价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AI公司的死亡率不会比o2o的死亡率低。把未来几十年的收益预期都加在这上面,我们是不赞同的。”
和吴世春一样,一些投资人也对当前AI的烈火烹油表示了谨慎。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表示,短期来看,如果急着找风口可能会失望;麦星投资创始合伙人崔文立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并不多。“因为AI的价值依赖于‘产生有价值数据’的场景,而这些场景其实大部分已经被现有的大小互联网平台公司所垄断。单纯的AI技术公司很难逾越这些平台去创造新的价值。”
即使是要在AI领域“火力全开”的百度风投也认为目前AI创企的高估值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家都去抢的资产被给出很高的溢价,抬高了创业者横向比较后的融资预期,反而导致一些本来应该踏实融一个合理金额、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快速发展的创业者,花了太多时间在单纯追求估值上。”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站在一种革命性技术浪潮的发端,任谁都无法允许自己错过。2000年中国风投还没起步,投资群体中大多是“不懂的玩家”,所幸在AI的这波浪潮中,投资人大多都具有技术背景。
明势资本黄明明总结自己投资AI的打法是“根据地式打法”:在一个重点领域首先找到一个龙头企业,建立根据地,然后' 将产业链上下游串在一起。盛世景王涛用“四个关键要素”衡量AI公司:团队的能力和背景+拥有一定核心技术+具有获取数据的能力+有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
投资人变得更懂行,可能让行业的洗牌阶段加速到来。人工智能代言人李开复就曾断言2018年底,会有一批AI公司倒掉。
回想2017年初,AI大小论坛展会上,永恒的话题内容是AI发展史和AI伦理,再到年底,这些内容都不再被提起,甚至有媒体发出疑问“为什么投资人不去AI大会了”,是AI泡沫已碎?是行业渐冷?不,他们不是不投了,只是不看了,因为看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