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 二、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三、与呼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 经络的敲击 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 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 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通的手法。 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 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 一、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 二、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 那么,经络敲击的顺逆如何判断?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 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下表可以清楚地判断 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由下到上 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 补 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 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 足阴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 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
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 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 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 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姶往下要手法略轻。 ![]() 人身上有许许多多的穴位,对它们施以适当按摩,养生防病功效大增;将某些穴位组合起来,更相当于药物配伍,往往可以收到与药方相当的功效。
六味地黄丸是人们熟知的补肾良药,也是药店里常年的畅销药,其主要功效是滋补肾阴。 六味地黄丸中共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每味药的剂量都很有讲究。但中成药中每味药的剂量是固定的,不定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吃六味地黄丸就会上火。可是总找医生调整剂量是件麻烦事,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解决呢?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每个人身体上本来就“自带”了六味地黄丸:人身上有六个穴位恰好与六味药相对应,经常对它们进行适当按揉,可以收到与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的功效。如果用药物配合穴位,还能收到双管齐下的效果。 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根据这六味药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经常用手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补益肾、肝、脾;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常按揉这三个穴位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补肾阴、清虚热的效果,还能避免因药物剂量不当造成的危害。 实际上,因为穴位具有良性、双向调节的优点,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所以仅用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三个补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黃丸。由于肾为五脏之根,所以若进一步化繁为简的话,只按揉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个穴位,成为最简便版的六味地黄丸了。 以上方法推荐给肾阴亏损的患者,有潮热盗汗、遗精、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朋友们不妨试试。 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六味中药组成的。熟地是六味地黄中的主药,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血的功能,常用于血虚或肾阴不足等症。茯苓和泽泻是健脾利湿药,具有健脾渗温利尿安神功能,山药和山茱萸能补脾益肝肾。常用于脾虚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遗精、头晕、目眩、自汗、泄泻等症。牡丹皮能清热涼血,适用于血热引起的阴虚发热等症。由以上六味中药组成的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健脾、补肝肾的功效。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症。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常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茶劳热、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 手臂内侧有三个护心穴 ◎文/荣培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
许多人年过四十,上臂都有松弛的悬垂肌肉,左臂更明显。捏揉起来犹如棉絮,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就疼痛难忍。这种情况其实是心脏供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补救方法很简单,每天捏揉此处,能把松弛的肌肉捏实,心脏供血也会顺畅,自然不再胸闷气短。 手臂内侧是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心经起于心中,在体内和体表各有一段循行路线,体表是沿手臂内侧后缘一直到小指。心经与心血管病直接相关,主治心、胸、神志方面的疾病,以及上肢内侧后缘疼痛、掌心热等。心经经气异常,会产生心痛、咽千、口渴、前臂厥冷、麻痛等症。此外,心经还可安定神志、调节心理,治疗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神经和精神疾病。 疏理心经和检测心功能的最佳时间是11点至13点。两臂各捏揉5~10分钟,重点按揉腕部四穴(神门、阴郄、通里、灵道)各5分钟。长期坚持可辅助调理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等症。心经上还有三个代表穴位需重点讲述。 掐按神门助眠防老痴。情志不畅会影响睡眠。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即安定心神的门户。临睡前点按此穴有助产生困意,调节睡眠障碍,平时经常揉按此穴有助产生困意,调节睡眠障碍,平时经常揉按还可防治老年痴呆。神门穴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是治疗晕车。神门穴位置很深,需用大拇指的指节内侧用力掐按才能达到一定刺激量,产生治疗效果。 弹拨极泉测心功能。极泉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它不仅可以调节心律,治疗两肋疼痛,还是检测心血管健康的要穴。检测手法是用拇指点按极泉,然后拨动它,拨动时会触及很多“小筋”,并产生向手指传导的发麻感。若麻感明显,说明心经通畅,心血管功能正常;若拨动时只痛不麻也不传导,证明心血管有瘀阻;若不痛也不麻,说明心血管系统供血不足。 心痛疲劳按通里。心动过缓的人群大多在通里穴(小指一侧的腕横纹向上1横指处)有压痛、结节等阳性反应点。捏拿此穴36次为一遍,捏拿3~5遍,可舒心安神。上班族工作疲惫时,两手握拳,将手腕内侧放在桌子边缘上,从通里穴向手肘方向推,重复30~50次,既可休息大脑,还可疏通心经。 看手机做次摆臂 你知道么,总是低头玩手机,会令颈部前斜角肌和胸小肌弹性降低,变得僵硬萎缩。大家不妨做一个简单自测:按压锁骨上方一带的肌肉,若疼痛则说明前斜角肌负担过重;然后低头看肩膀,若常玩手机的那只手臂的肩膀比另一侧前倾,则说明胸小肌已出现萎缩。这里有两个锻炼前斜角肌和胸小肌的简单方法,您不妨一试:用手心压住头顶,头向一侧倾倒,尽量使面颊触及肩部,然后换方向做同样动作,这样可以拉伸前斜角肌,有助其恢复正常弹性;左手压住右侧肩头,前后挥动右臂,然后换手做,可以锻炼胸小肌。 此外,看手机时的姿势也很重要,应保持头部直立,挺背,手机与视线齐平或稍低。维持一个姿势10分钟不变,相关部位肌肉的血液循环就会变差,从而导致肌肉疲劳,因要每10分钟变换一下姿势或做做摆臂动作。 旅途失眠,试试穴位“手”则
外出旅游在住宿的时候,很多人会出现失眠的症状。旅途失眠必定会影响第二天的出游,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旅途失眠呢?向你介绍一种简易有效的穴位按摩法。 中医临床常用到的穴位主要有下面的几个:背部:膈俞、膈关、至阳、肾俞;胸腹部:鸠尾、巨阙、不容、期门大巨、关元。 有助睡眠的穴位按摩法如下 1、天门开穴法 两拇指指腹紧贴于印堂穴,双手余指固定头部两侧。左拇指先自印堂穴垂直向上推移,经神庭穴推至上星穴,然后两拇指呈左下、右上,左上、右下同时交替推摩。手法由缓至速、由轻至重,反复推摩约1分钟,此时推摩局部产生热感,并向眉心集中。 2、百会穴点按掌摩法 用右手拇指尖在百会穴点按,待局部产生重胀麻感后立即改用拇指腹旋摩,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约30秒,紧接用掌心以百会穴为轴心,均匀用力按压与旋摩约30秒。 3、玉锤叩击法 以指尖作锤,双手同时进行,从后向前,从左至右叩击整个头部,反复依次紧叩,不可遗漏。叩击时由腕部发力,甩力均匀,不可太重,不可太轻,以有较强的振荡感而不觉疼痛为度。约1分钟。 4、十指梳理法 以指代梳,指尖着力于头皮,双手同时进行,从前额开始呈扇状自前向后推摩。手法以揉为主,柔中带刚。此时会感到头部轻松舒适感。约1分钟。 5、抚摩静息法 用双掌分别摩头、摩面、摩颊。手法轻揉,约1分钟,再结束整个按摩疗程。采用此法治疗失眠,有几点注意事项:本法每天操作一次,在临睡前进行;在头面部按摩时,手的力量不能太重,因为过强的刺激于助眠无益;让病人多参加体育活动,避免情绪紧张,解除焦虑;临睡前不宜喝浓荼和咖啡。 前额常痛需调脾 ◎文/朱欣佚 前额和眼眶痛多提示是脾胃的问题。胃部积热或者胃气上逆,就很有可能引发前额常痛,这是因为胃经起于鼻翼旁的迎香穴,经过牙齿、口唇、眼眶附近,然后到达前额,所以前额这一块统统属于胃经,前额痛自然和胃经及№循行部位有关。胃火大的人还往往伴随舌唇微红、口干口渴、口臭反酸、易饿、便秘等瘟状。 饮食上,这类患者可以自我调节:饮食上少放花椒、辣椒、茴香等有助胃火的调味品,少吃牛羊肉、公鸡、狗肉等;不吃韭菜、大葱等积热菜品;榴莲、樱桃、石榴等热性水果也要少吃;瓜子、花生等炒货也是热性的,也要少吃;人参、桂圆、红枣等补品最好不要碰;其次要有意忌烟酒。总的饮食原则是清淡,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菜肉类,如青菜、大白菜、菠菜、空心菜、萝卜、猪肉、鸭肉、西瓜、梨、橙子、柚子等,还要注意多喝水。 最后要提醒的是,前额痛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确保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压力过大、疲劳过度。保持愉快的心情,少生气,不发怒。也可试试药食两用的清火茶,如莲子心、竹叶泡水喝。按摩合谷穴(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虎口处肌肉隆起最高点)、内庭穴(位于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便可缓解前额痛,每天按摩20分钟,以感到局部有酸胀感为度,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果。此外,平时要多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胃不和则卧不安
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在时间上要明确,尽量不要熬夜。如果有心脑血管病,注意不要喝酒,如果喝酒、熬夜,那么对心脑血管一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那么睡眠质量如何提升?胃不和则卧不安,晚饭要吃得好,这是最直接影响睡眠的因素,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且:量不要多,时间上要早一点,不要超过七点。这样睡眠的质量就得到了保证。 关于睡眠质量,建议大家九、十点钟就进入睡眠状态,午夜十一点钟到凌晨一点钟是阴阳交会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一阳升”,今天过去了,明天的阳气开始升发起来,在阴阳交会的时候,定要在一个最佳状态,那就是深睡眠状态,这样才可以得到很好的气血补充、交换和大养,对于人体很重要。 如果超过这个时段入睡会较为困难,因为这个时间阳气开进入睡眠,那么始上升。总而言之,要确保睡眠的时间充足,时间上要在子时之前入睡、饮食上要合理、情绪上做到要平和,入睡之前不要看让人激动的电视剧等等。 自我按摩治疗头痛
![]() ![]() -------------------------------------------------------------------------------
![]() 找到身体的“排湿口”,养生就成功了一半 我们人体有7个“排湿口”,也叫“排污口”,把湿毒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不生病,其实这些排污口很好找,他们都“窝”在关节的部位。 ![]() 腋窝的极泉穴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郁火毒素,应常常去按揉,以疏通这口井。
![]()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每一到两周一次,可保这口排污井的通畅,排出心肺毒素。 ![]() 膝窝又称胭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所以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 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L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
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再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 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 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 在肚脐两边脂肪最丰厚的地方,或者摁上去有脂肪结块的地方,用双手用力拍打10分钟。大多数人都能拍出红、紫、青、黑等不同颜色的痧斑、包点,这就是体内淤滞的寒湿、火毒被拍出来的表现。拍完能拍出红、紫、青、黑等不同颜色的痧斑、包点,这就是体内淤滞的寒湿、火毒被拍出来的表现。拍完后马上喝一杯温水,能加速排毒。
每周拍一次,连续几次,您就会发现拍出的痧斑逐渐减少,到最后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了。寒湿淤滞排干净了,减肥自然就快。 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实的減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枢穴便要跑厕所就是这个缘故。肠道通了,净了,减肥自然就快。
![]() 天枢穴属于胃经,又联系大肠,最能通肠道、排宿便,是名副其实的減肥大穴。很多人一敲天枢穴便要跑厕所就是这个缘故。肠道通了,脂肪就不会堆积。
天枢穴在肚脐旁开三个手指的位置。每天至少敲打两次,每次 5到10分钟,敲至小腹发热为止。 ![]() 民间有句话叫“揉腹治百病”,可见揉腹的好处。小腹是阴中之阴,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 手心的劳宫穴是火穴,有温养的效果。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卜气、滋阴培阳。
以上三种方法为您提供了一套绝佳的减肥方案。通过调节经络,既能减脂,又能降压。随着体形一天天的瘦下去,身体也逐步地健康起来。开始行动吧,“减肥三步曲”让您轻松实现健康与苗条。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