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心浩荡无涯一一读张充和的诗词

 易客原创馆 2018-01-30

随意到天涯

这句诗,任谁看了

都会心中一激

生起一种说走就走的念头

向往起一种快意人生来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1914一一2015)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张树声曾官至晚清两广总督,乃父张冀牖(吉友)是著名的民国教育家,上世纪二十年代在苏州创办乐益女中,倡导新式教育,饮誉一时。张充和与张元和、张兆和、张允和并称'合肥四姐妹',姐妹四人个个兰心蕙质,嫁给了四位名人:昆曲名角顾传玠、语言学家周有光、文学家沈从文和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四姐妹都才华横溢,尤以四妹充和为最。张充和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尤长昆曲,通音律,能度曲,而且是四姐妹中最幸运的一位。抗日战争结束后,张充和久居美国,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昆曲,弘扬中华文化,也因此得以幸运地躲避了心灵的磨难,使她没有被污染,依然保持着一颗干净的童心。在这些岁月里,她在异国他乡潜心于艺术研究,并且写下了不少诗词作品。她的丈夫,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这样形容她:'我的妻子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精致的部分。'


时至今日,张充和之为人称许,大多因其为"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是大家闺秀中的一份传奇,而她的诗词却很少入人视野,她的才华也仿佛将要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幸有三联书店于2016年出版了白谦慎编的《张充和诗文集》,共收诗词220余首,其中友人唱和诗词30余首,散文60余篇。这是目前收辑最全的张充和文学作品集。该书让更多读者可以一睹张充和诗文的风采,也是至功一件。


近日,我细细品读《张充和诗文集》,甚叹其诗词之美,也甚惜其诗词之不甚为大众所知。今择其诗词十首略作赏析。抛砖引玉,为其诗词之使更多人知而略尽绵力。

张充和的词,犹如温玉。她的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咏荷珠》中用了这样的词句:"酌暖酙寒"。这句词颇为传神地显现了张充和填词时的细密心事。作为一代才女,张充和对人间寒暖的体贴的是十分深细的,下笔成章,莫不可见张充和的灵心与慧心。张充和的老师沈尹默先生曾以'词旨清新, 无纤毫俗尘'来评价她的词。在品读其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张充和的诗词不仅是一种艺术,也不仅是一种风雅,而更是一种理想,一种寄托,一种乡愁。

阅遍人间苍桑之后的沉静

浣溪纱 奉和宣阁表叔原韵


闻道词人鬓欲丝,

昼何短短夜何迟,

人间无益是相思。


梦浅不妨春草绿,

忧深未许忆归期,

温寒惟共酒杯知。


"人间无益是相思"一句,直接化用了李商隐的"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诗意。李商隐诗语意为: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一一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我特别喜欢"温寒惟共酒杯知"一句。这句词中,既有苏东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慨叹,也有对酒不言、心曲互知的人生慰籍。这首词有一种阅遍人间苍桑之后的沉静。这份沉静就是一种美好。

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临江仙 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

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

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传说王昭君出塞前,返回故里秭归探亲,怀抱琵琶,坐在家乡叱溪河中的小舟上,弹了一曲琵琶行,黯然泪下,晶莹泪珠,滴入河中,即化作桃花鱼。这个优美的传说被充和写进了自己的歌咏桃花鱼的词中。充和咏桃花鱼的词,为她之词中最广为流传的佳作。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这句词是充和人生的一种写意。出嫁后随夫到了美国的充和,其人生命运很象她的词中所写。随意到天涯,这句诗,任谁看了,都会心中一激,生起一种说走就走的念头,向往起一种快意人生来。

最难沧海意,递与路旁花

临江仙 桃花魚


散尽悬珠千点泪,

恍如梦印平沙。

轻裾不碍夕阳斜。

相逢仍薄影,灿灿映飞霞。

海上风光输海底,

此心浩荡无涯。

肯将雾縠拽萍芽,

最难沧海意,递与路旁花。


1971年,定居北美多年的充和再作《临江仙 咏桃花鱼》,序曰:'昔在北碚嘉陵江畔,春三月间有名桃花鱼者出,体透明,忽如垂露,忽似飞花。掬水得数十,置玻璃盏中,夜间灯下,舞态千变。曾作临江仙一首,诸师友有和章十馀。今在海外,见《生活》杂志中载此图,宛似相识,乃检箧中,只存和词四,而昔咏鱼诸故旧大半为鬼,余亦凋瘁。奈何!更续一章遣怀。辛亥秋志。'


张充和先后两咏桃花鱼,从'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到'海上风光输海底,此心浩荡无涯',时光流逝近30年,沧桑世变,物是人非,'昔咏鱼诸故旧大半为鬼'。其叹也深!词中句句状桃花鱼之情态,而我们却觉得是句句写己,这是这首词之引人入胜处。


我觉的"梦印平沙"这四个字很有味道。读此词,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芳华时代在长江白鹭洲中怅望天地的一个下午。遥远的日子已如梦幻一般印在了白鹭洲的那洁白柔软的沙滩上。

杯酒在天涯,吟边日又斜

题蒋风白寻梅图


杯酒在天涯,

吟边日又斜。

襟怀无着处,

寻梦到梅花。



张充和为画家蒋风白的《寻梅图》题诗:'杯酒在天涯,吟边日又斜。襟怀无着处,寻梦到梅花',全诗脱胎于李商隐的《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但更加契合抗战时期画家流寓重庆时的心境。这首五绝虽题在友人的画上,实为夫子自道,写出了诗人的襟怀。前两句既写生活状态,又写生存时空,合起来正是当下时髦的一句话:"诗与远方"。


客情秋水淡,归梦蓼花红

秋晴


万山新雨过,凉意撼高松。

旅雁难忘北,江流尽向东。

客情秋水淡,归梦蓼花红。

天末浮云散,沉吟立晚风。


这首五律气象开阔,诗语沉郁,颇有老杜之诗的风范。我极喜"客情秋水淡,归梦蓼花红"这一联,尤其下句灵动飘逸,功力非凡。

松林月黑风初动 空山红烛摇归梦

菩萨蛮


松林月黑风初动,

空山红烛摇归梦。

归梦正凄迷,

孤村响夜鸡。


生离长恻恻,

魂断幽燕客。

鸱鸟啸长空,

寒泉咽晓钟。

杜甫说,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这首词是张充和词中少有的咏叹人生之苦的词作之一。该词是作者于1935年卧病北京香山碧云寺时所作。深山孤寺,凄冷而萧瑟的环境,经诗人笔写出,直令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相思无早晚,生离无近远。"孤村响夜鸡"一语,极度衬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远人的思念之情。词的语言沉郁峻峭,意境凄冷孤清,完全可以视作同类词中的杰作。

漫谱新声,来年付与莺儿

声声慢 初雪


挂愁结玉,凝恨成珠,乍逢欲信翻疑。

酿足画情,流光又与添诗。

寒梅着花也未,写幽怀、闻却胭脂。

且细看、翩翩蝴蝶,也算花时。


自是东风藏影,爱山林雅素,休问南枝。

漫谱新声,来年付与莺儿。

梦烛短同银柱,近高楼、冷暖应知。

是几处,溶作春潮,涨遍前溪。


这几天南方大雪,我见到了不少文友写雪的诗词。读到张充和这首词,我有惊喜之感。此词写于1970年冬。是与饶宗颐唱和词作。初雪触动诗人的诗情,故成此词。我于词中看到了一个身心平和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词人的形象。一个56岁的老人,面对大自然仍然持有一种少女情怀,仍然葆有一片童心,词中传来阵阵青草的气息,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挂愁结玉"一句中的"挂愁"来自梅溪的名句'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充和的"挂愁结玉,凝恨成珠"句,清辞奇思,深得词家三昧。充和的"愁"与"恨"来自哪里?在我看来也绝非一般的闲愁别绪,而是充和在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形成的一种人生情怀,也可看作一种深深的乡愁。

土虽非吾土,花应为予开

除夕


路雪随车起,

天荒雁不回。

暖争千火树,

冷忆万山梅。

扫梦除新稿,

堆残酿旧灰。

土虽非吾土,

花应为予开。


张充和的律诗,语言皆有刚健遒劲的特点。鲁迅先生有一句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让我直疑这句即是为赞张充和的律诗而写的(当然不是)。最后两句写的有骨气,既表现了充和的家国情怀,又展现了充和的诗人气质。全诗风骨不凡,读来颇为令人击节赞叹。


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

小园


当年选胜到山涯,今日随缘遣岁华。

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


这首七绝是张充和晚年之作,诗味恬淡清远,反映出充和晚年宁静平淡的心绪。宁静而诗意的生活,给了张充和充分浸淫于诗书艺术的时间,使她得以专注地沉潜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专心致志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波澜。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寻幽


寻幽不觉入山深,翠雾笼寒月半明。

细细清泉流梦去,沉沉夜色压肩行。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戏可逢场灯可尽,空明犹喜一潭星。

上图是张充和70寿诞时自书的对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此联来自其七律巜寻幽》一诗。'十分冷淡存知己',冷者,静也;淡者,漠也。这是一种以文会友,以德为邻的处世法则,持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讲的是友不在多,珍在精、贵在亲的交友方式。'一曲微茫度此生',则既是张充和的自况,也是她的自谦,更是她宁静、平和的心境写照。无论是书法,还是其对联,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校书苦扫深秋叶,闭户愁看一院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