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废料处理。将香菇栽培过的废料运至水泥地上,用铁锹等敲打拍碎后建堆发酵,堆高60-80厘米,每24小时翻堆一次,堆积2-3天。 2、培养料配置。培养料配方为:香菇废料55%、棉籽壳35%、玉米粉8%、石灰粉2%,或香菇废料50%、棉籽壳20%、杂木屑15%、麦麸10%、复合肥4%、石灰粉1%。拌料时,用培养料总量0.1%的多菌灵水溶液喷洒,使培养料含水量达60%-65%,一般以手捏培养料见水珠而不滴为度。 3、装袋灭菌。培养袋采用20厘米×20厘米× 0.05厘米聚乙烯袋,装袋用手工进行。装好后,菌棒两端留8-10厘米用塑料绳打活结扎紧,同时制作一定数量的棉塞装入塑料袋中,与菌棒一起灭菌。培养料装后需及时灭菌,否则易造成基质酸化。采用常压灭菌,保持100℃10-12小时即可。出灶时,当菌棒温度泠却至80℃-90℃时,将菌棒移入接种室。 4、接种及发菌管理。当菌棒温度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为减少杂菌感染,须3-4人紧密配合,进行流水作业。动作要迅速、快捷。采用两头接种法,其中一人解开袋口扎绳并在接种口上用木棒打一个直径2.5-3厘米、深5-8厘米的接种孔,一人进行接种,另1-2人上套圈和棉塞,接种后进行遮光培养。鸡腿菇发菌期需大量氧气,应勤翻堆。一般9-10天翻堆一次,30-40天菌丝可长满袋。 5、发菌栽培。适宜栽培时间,一般春季为3月份左右,秋季为10月份左右。在大棚内开厢做畦,畦宽100厘米,深20-30厘米,长度不限。畦床做成龟背形。为防止杂菌及畸形菇发生,可用3%的石灰水喷洒畦床和四周泥土。将发好菌的菌棒脱袋后横排埋入土中,菌棒间距2-5厘米,先在菌棒间隙填土,浇透水后再在菌棒表面覆土2-3厘米。上面的覆土可先放在干净的水泥地上打细,拌入1%-2%的石灰粉,层层喷洒0.1%多菌灵溶液。调好水分后覆盖塑料薄膜闷24-48小时,覆土前揭膜散气。 来源丨科普中国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