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1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气的共振同一性

 钟家台 2018-01-30

3.4.1阴阳神气的天命观·浑然一体的气之气的共振同一性

四、气的生命自然整体观

人是物质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天地之间的,饮食于地,感日月之光华,呼吸于天,应寒暑之更替,与万物相维系,生存于气之中,气充于形之内,从过去走来,向未来走去,存在于现实。气,动态而相互关联,但动不是机械之动,也不是线性单向之动,而是在中和平正基础上的动,动到一定程度,就发生反向变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生命之气是中和平正的,自然之气是中和平正的,社会状况是中和平正的。自然没有“平”,失去“和”,极端气候是生命的灾难;社会没有“平”、失去“和”,战争动乱是生命的灾难;生命没有“平”、失去“和”,就发生疾病,丧失健康。

平气、太过气、不及气是气的基本状态,可以概括自然之气、人际关系之气、生命之气等的变化态势。自然之气有平、过、不及,如春季温为平,春季热为太过,春季寒为不及;人际关系之气有平、过、不及,如关系融洽则平,名利争斗则过,死气沉沉则不及;生命之气有平、过、不及,五藏生克制化正常则平,相生过度、相克不及,都可能导致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都可能导致不及,但何藏太过、何藏不及,是生克制化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3.4.1、气的共振同一性

中医的气、神、阴阳不是孤立的,说气不得不联系到阴阳;说神不得不落实到气;神、气是阴阳规律的体现。中医没有必要去追究气“是什么”,更没有必要用基因、细胞因子等形态学的东西,来取代中医理论。

生命之气和本位器官的关系是相因相应的整体性关系。人体是生命之气的本位,五藏、血脉等是藏气、营卫气血的本位。有气、有神,本位器官才强才健,好比房屋和人的关系,有人居住的房屋,不容易衰败,没有人居住的很快就衰败了。

生物体是生命之气的本位形质。细菌有细菌的本位形质,病毒有病毒的本位形质,草木有草木的本位形质,鱼虫有鱼虫的本位形质,生命进化出千姿百态的形,无不因应自然环境,无不是远古生命在不同自然之气影响下,因应协调不断进化的结果。在宇宙、天地亘古不变的动态作用下,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存在相因相应的共振特性,彼此是依存的、生命是平等的。共振是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指一物理系统在必须特定频率下,相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这里借用过来,是要说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的共性关系。

这里的共振,指的是生命的共振,即多维联系的阴阳动态规律,通过浑然一体的气,协调同步的动态变化特征。生命的动态变化,不是孤立的,和日月之天,和山川之地,和万物之气等的动态变化相因相应,是同步运行的动态变化,这就是生命之气的共振。生命之气的共振同步,是天地气交流行的共振,既协调响应于天地气交的动态变化,又协调平衡于五藏气化的升降出入,因此,生命之气的共振同步有内外的区别。

天气变,地气应之;地气变,生命应之,属于因应外界的共振;肝气变,心、脾、肺、肾应之;心气变,肝、脾、肺、肾应之;脾气变,肝、心、肺、肾应之;肺气变,肝、心,脾、肾应之;肾气变,肝、心、脾、肺应之等,属于因应于内的共振。生命之气的共振,是非均衡性协调的共振,不仅内外同步,而且五藏协调,牵一发而动全身。

生命同步共振的气化活动,因应自然之气,有着生物自身的特殊性。如春天太阳运行偏向北半球,北半球的生物因应之,生命之气都会发生同步的动态变化-外向生发,共同出现“发陈”的反应性调节。春天的共振,在大自然中是十分明显的,冰雪消融、草木发芽、动物从冬眠中醒过来,春雷惊蛰,一派活力,所有事物都在春天号令之下,迈着复苏、向上的步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共振特征,但不同生物的气化活动特点不同,如草木“发陈”的共振,有的先发芽吐绿后开花,有的先开花后发芽。

生命之气与文化环境之气也具有共振规律。人的情志感应,中医概括为怒、喜、思、悲、恐,反应五藏阴阳气血状况。在同样文化氛围中,人们的情志相互影响,影响过程中,情志可能被放大,最后转化成为难以承受的重负,若承受不了这样的重负,会走上结束生命的极端。理解气的共振规律,营造一种适宜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地淡化负面情感,增进身体健康质和提高工作效率。

气的共振同一性在文化影响下,会发生偏移,脱离中和的动态平衡状态,现在的温室效应就是典型的例子。文化对生命中和之气的影响,除了饮食物的污染,还有价值导向营造的文化氛围。在提倡竞争的文化环境中,商业文化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人们不是成为了工作狂,就是迷恋夜生活,阴阳颠倒,共振紊乱,生命之气很难保持中和状况。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把人的生活、工作等许多的活动,都引导上了偏离共振同一性的方向。

 “百病皆生于气”,气的共振同一性是健康的保证,也是疾病的根源。《景岳全书》:“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故凡上下之升降,寒热之往来,晦明之辨易,风水之流行,无不因气以为动静,而人之气亦由是也。”临床医疗要把人当人,就要把方方面面的气与人联系起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思考生命之气的自然共振同一规律,人们的行为才能“四气调神”,维护阴阳顺接的时空同一性;人性的净化才能恬淡虚无,维护生命自然的气立出入、动态平衡。

气,天地间、万物内不可或缺,相因相应同步共振。任何气,皆聚于形质之内,组织细胞有气,病毒有气,细菌有气,不同气之间的相因相应的动态平衡,决定了实际的生命状况。自然之气有清净恶浊之分,清净之气长养人的生命之体,如五谷、五禽之类;恶浊之气危害人的生命之体,如蛇毒、毒蘑菇之类。人的生命之气和自然之气和谐共振,清净之气趋之,恶浊之气避之,是“避邪有时”的重要内容。

在科技文化、商业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学习接受的一切知识,大多是实验知识,趋从显微镜逻辑,缺乏自然客观、多维联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很难理解天地人的气的共振同一性。万物之灵的人能够用科技手段,改变草木虫鸟等的自然的生命规律,反季节生长,短时间速成,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没有了自然的饲料,肉质发生了变化。饮食的自然属性越来越少,可人的“神气”还没有进化出顺应科技化了的饮食的气化活动,同步共振难免发生问题,新的疾病不断发生,跨物种传播的疾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