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说之前,可以先看到随着近期汇率变化导致国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波动,而人民币升值预期角度来分析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汇率平价角度来看,假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降,那么将引起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格有所趋同,即以人民币标价的国内商品价格将逐步向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商品价格靠拢,国内商品价格自然会承压,而相反会提振国外商品价格,两者是靠拢的 从国际“热钱”流向的角度来说,因对人民币升值具有强烈预期,“热钱”会大量流入中国来“赌”这个趋势所带来的高利润,届时如果其大量投资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将提振国内商品整体价格。综合来看,这两个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反的,即一个是利多国内商品价格,一个是利空国内商品价格。 其他券商报告指出: 长江证券:积极的海外宏观预期支撑基本金属持续强势,看好铜钴钛 中金公司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连续升值,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整体利好造纸行业表现,传导路径体现在:1)进口废纸、木浆的成本结余;2)营运资本形成的潜在汇兑损益;3)美元债务负担减轻。 方正证券:人民币大幅升值,航空股显著受益!亚太机场内生增长成效显著,欧洲机场外延发展打开新空间,国内机场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在笔者看来,各个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都在以往的体现出来,特别是钢铁和煤炭,业绩大增!但是,有一类产品相比于其他上升幅度没有那么快,并且周期很长!这类产品是”铜 我们先来看下中金的一份研报(附完整链接) 中金公司 海外宏观专题报告:下调2018年美元点位预测,并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 中金::下调美元指数点位预测,上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测 ![]() 一、逻辑观点:增长差和政策差缩小压低美元;经济基本面改善支撑人民币 理由: 1、全球加息周期有望进入下半场 报告指出: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慢慢的恢复过来,这几年的恢复实力和发展成果的展现已经溢价出来,而对比于西欧为代表的美国外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国家,恢复的速度虽没有跟上美国的步伐,但是距离却是慢慢接近。全球在通胀的背景之下,它们受到美国经济的束缚会减小,相反的更多的去考虑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宽松减量、紧缩加码阶段,与美国之间货币政策差也将逐步缩小。所以在这些背景之下,2018 年美元将继续面临增长差和政策差缩小带来的下行压力。 2、长周期看,美元依然不便宜,欧元不算贵,日元、英镑明显低估。注意的是,中金研报给出的是:欧元不算贵,日元、英镑明显低估!学过经济周期的都知道,价格的波动都是随着一定的区间波动!按照报告的逻辑,对有效实际汇率长期均值的偏离程度来衡量主要货币在长周期视角中是否估值合理。从数据来看,即使经过近期的调整、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相对2016年底时的高点有所回调,但依然高于长期均值,并不便宜。欧元小幅高于历史均值,但并不算贵。相比之下,日元和英镑均处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以下,明显低估。 二、人民币汇率:重申 2018 年人民币有望继续走强,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投资回报率上升。 券商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基本面改善有望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此类逻辑的提出汇率的变化跟企业的盈利增长存在关系,较高的增长和投资回报率会吸引资本流入(可以参考美国汇率和企业间的关系),数据显示的情况,中国的制造业在经历6年下滑之后,整个的 ROE在2016年2季度开始改善(结合供给侧改革实施情况)在整个2017年以及以后,制造业尤其是周期性的行业的业绩普遍上升,另外,中金指出中国加权平均利率仍然接近历史低位, 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利率。综合表明中国经济可能仍处于再通胀的较早阶段, 而这一阶段的资本流入有望加速,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其次,与国外存在可观的利差空间,中金引用国债收益率衡量,无风险利率尤其是短期利率高于外国。 外汇头寸问题!中国的企业部门积累了大量“人民币”空头,在近期因为人民币和美元为代表的外汇波动存在套利空间成本上升情况之下可能会触发这些“空头”平仓(人民币“空头头寸”的最 大的来源之一是过去几年中国出口商未结汇的外汇收入)所以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企业及银行部门 持有的实际意义上的人民币空头头寸已变得明显更加“昂贵”,所以我们看到银行也 已经开始减少其外汇净头寸比率。 ![]() 安信证券 铜:有望步入长牛 逻辑:供应需求之上:报告指出当前的供应洪峰已过,2017-2020 年全球铜矿增速有望系统性下降。同时在2016年10月之前,铜的价格在所有基本的金属价格表现是不尽如人意的,但是一旦铜市场的供应下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原油价格的上升、在通胀预期的升温!安信证券推出:铜的长牛格局有望确立,牛市持续 时间和涨价幅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 论据观点: 安信证券:构建全球主要铜企样本库,洞悉 2009~2017 年铜产业变迁 这里面我只是拆出来两个点放出来,如果要看完整报告就点击链接进入 引述:选取铜业主要龙头企业作为样本,考察 2009-2017 铜产业发展历程。为了考察 2009~2017 年全球铜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选择了市值、储量、产能、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全球市场份 额靠前的 10 家国际铜业巨头,以及 6 家中国铜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研究。 ![]() 一、铜周期 先来看以往铜价周期情况:铜波动周期较长,每一轮完整的铜周期通常运行 6~8 年甚至更长;波动幅度较大,比如 2002~2007 年,铜价上涨 5~6 倍,2008~2011 年,铜价上涨 3 倍,与同期其他 LME 基本金属相比涨 幅显著更大(仅次于铅) 。 安信观点:铜很有可能是本轮基本金属反转上行过程中涨 得最晚、涨价潜力最大的品种 ![]() 而在上面说到,长牛观点的确立一个依据是:未来的供应下降!那么铜的供应历史拿出来看下: 2003~2013 年:铜企资本开支迅猛扩张,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下涨至 9,600 美元/吨,走到2013年达到一个高潮,周期性达10年!安信报告指出统计表明,2009~2013 年,样本企业平均资本支出增加 100%。 但是铜价走高刺激铜企资本开支迅猛增加,为日后的过剩格局埋下伏笔。 ![]() 2011~2014 年铜矿供应开始提速 :整个市场的热度越发活跃,但是市场规律告诉投资者高潮之后便是荒芜,资本流入过快!资本开支终究会开花结果,2011 年,由资本支出转化而来的产能开始逐渐释放,铜行业供给过剩格局确立。总共有三点:铜矿供给增速提升、冶炼企业议价能力增强,铜冶炼加工费开始上行、铜价进入下跌通道。 ![]() 2014~2016 年:铜矿产能洪峰释放,铜行业周期拐点显现 :上面说道,随着资本的开花结果,供应的释放导致量能过剩,2014~2016 年一些重型大矿相继投产,铜精矿供应压力系统性释放!过剩的结局之下必然带来的是上游铜企业财务压力的过大,所以在最后资本支出出现系统性下降 报告指出:2016 年铜矿放量进入尾声,从产量、价格、加工费和企业毛利率等角度可归纳出以下四点 结论 一是全球铜矿山产量增速开始回落,产能释放洪峰已过 二是企业市场优势再度反转,冶炼企业议价能力变弱 三是铜企毛利率反转向上 四是全球精炼铜产量和产能增速双双下滑,铜价开始止跌企稳 二、铜现状 1、废铜进口禁令短期抽紧铜供应,长端影响或有限 :废杂铜主要来源于铜冶炼过程中的废品及废料;铜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料;报废的 机器设备所含的铜金属等三个渠道。目前中国将进口废杂铜分为六类和七类废杂铜,六类杂 质较少,通常可以直接加工利用,七类主要包括废旧线、变电机等必须经过拆解和分拣等再 度加工处理后才能被冶炼厂或铜加工厂使用。 但是现阶段中国进口此类铜产品的占比下降。 ![]() 2、精铜需求(2017-2020):中国稳固,海外向上 引述报告数据:国内方面,短期或受地产销售下滑有所调 整,但鉴于地产库存已去化至低位水平,地产在明年下半年某个时点整固向上甚至大幅反弹 概率均不低,宏观经济面不至太差,且随着配电网建设的加快,占需求大头的电力电缆领域 中长期的需求增长仍有保障。新兴经济体国家(主要是南亚)和新兴领域 (新能源)铜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国家及领域均有望成为远端助推铜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 力量,预计 2017-2020 年全球精炼铜需求分别为 2389、2448、2522、2613 万吨,对应 2017-2020 年需求复合增速为 3.04%。 3、全球铜需求格局 中国仍为消费主力,铜需求占据全球铜需求 50%左右。而且中美铜为例需求结构存在差异,中国需求结构升级潜力大。中国铜消费结构中电力行业所占比重 高达 45%,美国需求则以建筑领域为主导,占比达 44%。铜消费与工业化水平存在相关性, 中国铜需求结构仍体现为电力设施和基建投资拉动,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情况存在一定差 距。未来中国铜需求结构也有望升级,不断提升建筑领域用铜量。 三、券商观点 建议关注铜资源自给率高、铜矿产量增速大,以及铜资源注入预期 强的龙头标的。建议重点关注紫金矿业、五矿资源、江西铜业、洛阳 钼业、西部矿业、云南铜业、铜陵有色等标的。 风险提示:1)全球铜矿产量超预期;2)全球经济增速低于预期;3) 美联储加息进度超预期;4)铜供给扰动率低于预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