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萧山重商精神

 zqbxi 2018-01-30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是萧山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既是萧山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也是推进萧山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资源和现阶段“市场经济精神”的具体体现。

    “奔竞不息”一词取自历代《萧山县志》记述萧山民风特点“喜奔竞、善商贾”之义。“奔”者,指朝着一定的目标奔跑、奔走和冲刺;“竞”者,指选择一定的对象进行竞赛、竞争。所谓”奔竞不息”,即指“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奔走竞争不止”,它形象地反映了历代萧山人民具有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进取精神,极富萧山地域文化的刚健品性和特征。

    这种可贵的民风是萧山“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自然地理环境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长期锤炼和积累的精神产物。

    “喜奔竞”是“善商贾”的前提条件,正是由于昔日萧山潮涨潮落、塌江决堤、地瘠物乏的生存环境,赋予了历代萧山人民喜欢跑码头、闯市场、走四方的天性,也铸造了敢冒风险、勇于挑战、善抢机遇、誓志争先的弄潮儿精神品格,催生萧山商品经济萌芽早、根基深,并深深积淀在历代萧山人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中,一遇适宜土壤就开花结果。这种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激发下,赢得了现在“萧山商人走天下,萧山商品遍天下,萧山美名扬天下”的可喜局面,为萧山“工业兴区”、“开放强区”,走向都市化、国际化、信息化,奠定了扎实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同时,“奔竞不息”还反映了萧山人民对于认准的目标,确定的理想,都能力排千难万险,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扎扎实实地去实践它、实现它的坚韧品格,预示着在对待发展问题上,萧山人民任何时候都没有资本可以骄傲,没有理由可以停顿,没有余地可以松劲,集中体现了八千年来萧然大地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人文精神。

    萧山精神在不同时代具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也见证着不同 时代的辉煌成就。在解放前,它表现为历史变革精神;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表现为战天斗地的围垦精神;在20世纪八十年代,它表现为“历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 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在20世纪九十年代,它表现为“抢上头班车、抢抓潮头鱼、抢开逆风船、抢进快车道”的“四抢”精神;在21世纪的“钱塘江时代”到来的时候,它表现为“敢与强的比、敢同勇的争、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的“四敢”精神。尽管萧山精神在不同时代拥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集中反映了历代萧山人民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随着时代的演进,萧山人民还将以巨大的创造丰富、充实和发展着萧山精神,萧山精神也必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和培育市场经济精神的新时代,解放思想仍然是把金钥匙,萧山人对此最有体会。翻开萧山的发展史,每一次思想解放都带来改革的新深化、生产力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推行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90年代抓转制、再创机制先发优势,在发展的问题上,萧山人总是“争树头面旗,争喝头口水”。进入新世纪后,他们更是发扬了敢闯敢冒的精神:放宽政策、放开引资、放胆经营、放心创业,对外来投资企业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种种举措体现了萧山人的市场经济胆略。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

    “勇立潮头”是历代萧山人民“奔竞不息”现代目标指向性的必然要求。钱塘江是萧山的母亲河,萧山以钱江潮闻名于世,钱江潮又名“中国潮”,以潮立意,以潮提神,它赋予“萧山精神”鲜明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发展形势下,在萧山昂首迈进“钱塘江时代”的现实背景中,“勇立潮头”展示了萧山人民立足改革潮、科技潮、信息潮、招商引资潮等种种无形浪潮中,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互进的“都市型”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增“实力”,以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添“活力”,以环境建设和城市转型强“魅力”,全力打造“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的豪迈志向。它是萧山争当“全市领头雁、全省排头兵、全国先行者”的形象描述,是萧山“以实力论输赢、以发展论英雄”的共识,是萧山大气开放,书写一篇“世界自钱江潮认识萧山、萧山从钱江潮走向世界”的时代宣言。

    “勇立潮头”的前提是“敢于弄潮”,因此,它还是萧山人民凭借超凡胆识和科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了实现“创大都市强区、建现代化萧山”总体目标,确保萧山率先加快发展、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勇猛前进、奋发有为的真实写照,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