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的吐槽之作《琵琶行》,背后隐藏了一个惊天故事!

 SS艺品堂 2018-01-31

唐宪宗元和十年,发生了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新闻,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一伙训练有素的刺客当街刺杀。

究竟是谁派的刺客,每个人其实都心里有数。当时,宰相武元衡是反对藩镇割据的一面旗帜,那些心怀异志的藩镇节度使早晚都会向他下手。而在这些节度使里边最阴险、最歹毒、最有可能使出行刺伎俩的就只有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有掌握地方军权的军事强人派刺客暗杀国家首相在今天会引起多大的轰动,就能够想象李师道刺杀武元衡在唐朝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但是,政治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过微妙了,以至于对这样一件本应人神共愤的事情,很多人竟然不敢发表意见。

那个时候,已经四十三岁的白居易依然是满腔热血的,激愤上书,要求朝廷立即侦缉凶手。最夸张的是,他竟然是满朝文武中第一个表态的人,而对这种事情的表态并不在他的职权范畴里。

但是,万万没想到!当时唐宪宗李纯决定以大局为重,不去追究武元衡被刺之事,而是给白居易捏造了一个很龌龊的罪名,说白居易的母亲明明是在赏花的时候不慎坠井而死,白居易却毫无避忌地写有《赏花》和《新井》之诗,言辞浮华,品行不端,应予贬斥。

白居易就是这样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由于白居易的前半生受到的挫折太少了,还看不懂朝廷“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所以常常为自己这一次所遭受的不公愤愤不平。

郁积的负能量必须要找到宣泄的渠道,有一次,白居易在浔阳江边送客时听到了琵琶声,遇到了琵琶女,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琵琶行》。在这首《琵琶行》的序言里,白居易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经白居易的诗笔提炼,《琵琶行》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者的吐槽诗篇,吐槽世事无常、命运残忍。它在哀悼着倡女命运的时候,也哀悼了普天下所有理想主义者的悲惨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有理想主义者的命运都是共通的,不仅跨越空间,同样跨越时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往昔如梦幻般绚烂,现实如醒觉般残忍。白居易的中隐又何尝不是一种“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呢,只是天生的理想主义者并不会真的轻言放弃,理想的激情如同密闭容器里的水,在这里被压制,便要在那里寻找出口,纵然永远寻不到出口,也不会在现实的阳光下被蒸发殆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