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导语: 据外媒报道,瑞典家具龙头宜家家居(IKEA)表示,公司创办人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于27日离世,享年91岁。宜家家居表示:“坎普拉德是20世纪最伟大的创业家之一。他在瑞典斯莫兰的家中安详离世。”“我们正在为失去一位创始人以及朋友而哀悼。他遗留下来的理念仍然影响着我们。 他的伟大愿景: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也将继续引导和激励我们前行。” ——宜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Jesper Brodin 我们都知道宜家,却不知道这个一手创办宜家的老人在孩童时期就梦想给每一个人打造美好生活。 坎普拉德出生于1926年3月30日。在他五岁时,就已经开始卖火柴了,那时他就轻轻推开了商业的一扇窗。 七岁时,坎普拉德学会骑自行车,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促使了他“业务”的扩展。从火柴到圣诞树装饰、种子、铅笔等。他甚至还学会了批发、零售。 到了17岁时,因学习成绩优异,获得父亲给予的现金奖励,以此作为创建宜家(IKEA)的资金。宜家(IKEA)这个名字,也是由他自己的名字(Ingvar Kamprad)、他出生的农场名称(Elmtaryd)和旁边的小镇名字(Agunnaryd)组合而成。 宜家最初的时候,只出售类似钢笔、皮夹、贺卡的生活小物品。1948 年后,宜家才开始引入家具产品。 为了储存包裹,当时他亲手盖了一座小屋。 这是宜家的第一个邮购室,屋子之小,人站进去就很难转身了。但坎普拉德很自豪地认为:“我的第一个邮购室,总面积不过一平米,但却是全行业最经济的。” 造型简洁,颜色明快,实用第一,关键要经济。这些因素让他坚定了做平价设计的心。 后来在一次出游中,坎普拉德尝试将一张桌子塞进自己的汽车行李箱时,他的一位朋友建议,应该将桌腿卸掉,便于搬运。他灵机一动,想到“平板包装”这个点子! 1950年和1956年,经过长时间研究。他提出了“可组装家具”和“平板包装”概念。把家具分解成各种模块,提供非常易于购买者运送和搬运的扁平包装,并让购买者可以在家自己完成组装。 IKEA来到中国后,有人从诗经的“宜室宜家”里,摘出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宜家”。后来,它在中国家喻户晓。 2000 年,坎普拉德曾在接受《福布斯》的采访中说道: 我认为我的责任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但问题是,你要怎样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要怎样去服务他们呢?我的答案是,永远都贴近普通人,因为打心底来说,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而此时的坎普拉德,已然坐拥百亿。 他怎样贴近普通人? 日常装备: 一件褐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 乘飞机只选经济舱、 15年如一日开着那辆老旧的沃尔沃 去跳蚤市场淘二手衣服 打包餐厅里的带独立包装的盐和胡椒, 会重复使用茶包,提倡用双面用纸。 他的行为也深深影响了家人 他们都继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节俭 他们的言行举止简单化 他们同样严肃认真 并一直小心谨慎地保持低姿态 坎普拉德把“节俭”的美德, 贯穿在宜家的企业文化 和产品概念里: 回收和再利用必不可少, 简单、高性价比是核心, 就像坎普拉德粗茶淡饭的生活。 而坎普拉德省下的钱,大部分用在了慈善上。 还记得宜家25㎡的样板间吗? 这是宜家和挪威红十字会一起组建的一间样板房。他们从叙利亚战乱地区,原版复制了一所居民的房子。通过这样的行动,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在战乱中人们的生活,尽全力去帮助那些在战火中备受煎熬的人们。 这也不是宜家的第一次和唯一一次。 20世纪70年代后期,坎普拉德在荷兰成立了宜家慈善基金会。从此,宜家的一切商业利润皆属于宜家基金会。也代表了宜家成为了非盈利机构。 坎普拉德还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如今,享年91岁的坎普拉德歇息了, 他为我们带来的改变,却一刻也未停息。 无论是从宜家家居的设计,还是从生活方式上 他都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很多人。 曾有网友第一次去宜家时便热泪盈眶, “因为这个地方让我对家有了新的概念和憧憬” 文章来源:网络 欢迎关注家居荟 长按二维码即可下载家居荟APP,了解更多更有用和有趣的家居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