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老刘tdrhg 2018-01-31

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元代戏曲作家。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所做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其杂剧内容以神化道士为主,剧本全都涉及全真教的故事。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在马致远生活的年代,蒙古统治者开始注意到“遵用汉法”和任用汉族文人,却又未能普遍实行,这给汉族文人带来一丝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马致远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负,他的一套失题的残曲中自称“写诗曾献上龙楼”,却长期毫无结果。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

《汉宫秋》是马致远早期的作品,也是马致远杂剧中最著名的一种,敷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历史上的这一事件,原只是汉元帝将一名宫女嫁给内附的南匈奴单于作为笼络手段,在《汉书》中的记载也很简单。而《后汉书·南匈奴传》加上了昭君自请出塞和辞别时元帝惊其美貌、欲留而不能的情节,使之带上一种故事色彩。后世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及民间讲唱文学屡屡提及此事,对历史事实多有增益改造。

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家庭妻小在内的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剧中对社会现状提出了批判,对以功名事业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提出了否定,把人生的“自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这也包涵着重视个体存在价值的意义,虽然作者未能找到实现个体价值的合理途径。在众多的元杂剧作家中,马致远的创作最集中地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负盛名,现存辑本《东篱乐府》一卷,收入小令104首,套数17套。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举凡自然景物、男女恋情、游子漂泊,均成为他的歌咏对象。其中以“叹世”的作品居多,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既有叹古吊今、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呐喊,也有隐居乐道、避世自全的消极抵抗。马致远散曲的艺术风格兼有豪放和清丽的特点,语言在本色自然中也采用了文人惯用的词汇,是文采派曲作的代表。他的创作开拓了散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散曲的艺术表现力,对散曲的发展贡献很大,曾被誉为“元代散曲第一家”。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元代散曲第一家——马致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