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州教育丨杨元松:带你走进留守的世界

 老屋的诉说 2018-01-31


编者按

面对时代的变迁,教育事业在不断改革中跨越。而为人民服务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宗旨,怎样去衡量一个地区的教育事业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是否做到了立德树人,是否真正做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安龙县毛草坪小学老师杨元松,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放飞留守儿童的梦想,他正燃烧着自己的青春岁月,阐释着教师这如蜡烛般的职业。

11月13日,全州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座谈会召开。会议大力宣扬全州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号召和激励全州广大教育工作者向杨元松老师学习,向一线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学习,进而弘扬教育工作者奋斗不止、勇争一流的创业精神,积极营造教育系统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下面,本刊将推出杨元松:带你走进留守的世界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坚守大山十五载,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夜幕降临,穿过大山深处的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发黄的白炽灯下,把人的身影拉得老长了,简陋的课桌上,一脸精瘦的老师正认真细致读着名为《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的书籍。

他知道,这是在说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26个留守儿童寒来暑往的故事。

他知道,那一篇篇日记中,记录着孩子们的快乐和烦恼,坚强和困惑,乐观和坦然。

他知道,看着孩子们的困境,却无能为力的揪心之痛。

……

他就是坚守大山十五载,只为点亮留守儿童人生之路的毛草坪小学杨元松老师。

他就是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贵州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杨元松老师。

他就是关爱留守儿童,鼓励孩子追求梦想,促成《中国留守儿童日记》出版,使留守儿童得到社会关注的杨元松老师。

……

下面,记者将跟随杨元松老师的足迹,带你一起走进大山深处留守儿童那五味杂陈的世界。

故事一

小男孩的责任感 像是与生俱来

2010年,岳朝虎同学上五年级了。失去父爱的他,亲眼看到母亲的太多辛劳。每天少言寡语,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有一天,杨老师看到岳朝虎的日记后,才知道,这小男孩的责任感,像是与生俱来的。

岳朝虎在日记里写到:“那天放学回家,我在路边看到草长得很好,忽然想起可以把草割回家,砍碎以后晒干,然后拿到街上去卖,回到家里,我把想法跟妈妈说了。”

妈妈笑着说到:“好嘛,现在会自己找小用钱了。”

第二天,岳朝虎悄悄的背着镰刀来到了学校,然后又悄悄的把镰刀藏到了他熟悉的草丛里,这一天的课程似乎比较难熬,久久等待的放学铃声突然响起,迫不及待的他飞奔出了教室,高兴地拿着藏匿好的镰刀,上山割草去了,因为,他心想,青草可以卖钱,有钱就可以买肉吃。此时,那香喷喷的、久违的肉汁,仿佛正在他喉咙管里来回波动翻滚。

夕阳西下,岳朝虎割下来的青草,摞得几乎有自己高,快速擦掉滚落的汗珠,用尽吃奶的力气,抱着一摞青草,跌跌撞撞地走回家,青草一路洒落,不远了、不远了,前面亮起的灯光就是家的位置。

此时,门前灯光下的母亲,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看着迟迟未归的孩子,正抱着的一摞青草回家,母亲飞奔出门,一阵的嘶吼后,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泣不成声。夜的静,仿佛被这苦命女人的哭声瞬间炸裂。

每当翻开这篇日记,杨老师内心总会翻江倒海。

每当想起岳朝阳干瘦的身影,杨老师几乎夜不能眠。

每当想起岳朝阳割草的故事,杨老师早已心颤鼻酸,抽泣哽咽。

故事二

仿佛劳动 像呼吸一样自然

“秋天到了!秋天到了!‘秋姑姑’来到田野里,玉米黄了,远远望去,像是铺了一地金子……”十岁的苗族小男孩杨海刚和哥哥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路欢快的小跑,一路口中念着赞美“秋姑姑”的词句。

因为只有他和哥哥知道,他们亲手种在地里的玉米已经成熟了,他俩正往家里赶,迫不及待的背着箩筐上山收玉米呢!

傍晚十分,海刚和哥哥摘满大筐大筐的玉米背回家,到家的第一件事,海刚便选了2个个头最大的玉米,放到眼睛已经失明的爷爷手里,然后说到:“爷爷,今年我们家的玉米个头很大,足够我们一家人吃上一阵子了,等一会儿,我就去煮玉米棒给你吃。”

患有严重先天性白内障的爷爷,看不见东西,因为海刚的父亲失踪,了无音讯,海刚的母亲又改嫁的缘故,老爷子深受打击,平时寡言少语,听到孙孙的一番话语后,忍不住擦了一把酸鼻,呵、呵、呵地笑了起来,错综复杂的笑声中带着那一丝哀怨、那一丝嘲笑、那一丝感动。

尽管生活已经惨不忍睹,海刚却很坚强,他在日记里这样写到:“背着玉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哥哥比赛,背着几乎同样多的玉米,看谁先跑到家,第一次哥哥赢了,背第二回的时候,我把所有力气都使出来,终于赢了哥哥。”

背玉米的故事让杨老师感慨万千,因为他虽然看到海刚的艰辛,却看不到他的叹息和伤感,仿佛劳动,对于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孩来说,竟然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境界太高了!也太不可思议了!

故事三

苗族女孩的心事 像变化莫测的云

杨海叫,苗族女孩,当年十二岁,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每年最多回家一次,她跟奶奶、弟弟留守在家。她自幼在山里与家人、与苗寨的同族长幼说自己的母语——苗语。

没有受过学前教育,来到校园的海叫,连汉语方言都听不懂,于是,她每天比其他同学多了一项学习任务,那就是学习汉语方言,然后才开始学习课本知识。

这过程不算漫长,但也不短,直到上三年级,海叫才开始正式识字,上四年级才学会说汉语,上五年级才写出了第一篇日记,而这一篇日记,却作为最优秀的范文在班上朗读。

“她,是在用心写日记!”杨老师说,“当时我还在海叫的日记上写了大红的‘优’字呢!目的是,鼓励孩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年,百年不遇的旱魔袭来,父母还是没有回家,海叫和年迈生病的奶奶,艰难地守护着这残破的家。但是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不久喜讯传来,父亲很快就要归家了。

苦苦守候父亲回来的那段日子,海叫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

那一天,父亲终于回来了,然而却又匆匆地离开。

海叫在日记里写到:“父亲确实回来了,但他是特意带钱回来还债的,很快就要回厂里上班。那一天,我数着倒计时上学,放学后飞奔回家,争取与父亲多一点时间相聚。没想到,走着、走着,遇见了背着行囊的父亲,看见弟弟围在父亲身边哭鼻子,我知道父亲只是打个招呼,转眼就要离我们而去,因为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回,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离开时,只告诉海叫,肉和菜都买放在家里的柜子里,以后她和弟弟想吃什么,只要动手做就行;等到天下雨的时候,要和弟弟一起把包谷种子种到地里,来年才有吃的;要照顾好弟弟和奶奶,记得每天要上山砍柴、背水……

沉默、沉默、还是沉默,父亲离开的那一刻,海叫和弟弟两只小手牵在一起,慢慢地走上回家的路,此时的海叫内心翻滚,沮丧、懊恼的情绪如泉涌般喷出,她心里抽泣得大发脾气,“谁稀罕你的菜和肉,你都不在家,我们还吃什么肉!”

这一天,海叫的心情就像天上变幻莫测的云,时而晴天,时而阴天。后来她在日记里这样写到:“那一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仿佛全世界都在与我过不去,就连拿钥匙开自家的锁,却怎么开也开不来。”

一篇日记,一个故事,悄然地把我们带进了小女孩海叫的留守世界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