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话题可能有点刺耳,不过确实是我的心里话。 先来看一份IEP计划,首先是需要DTT做的部分: 接下来是居家干预的部分: 你能相信这是一个孩子只有2周3个月(入圈仅几个月)的新手妈妈,只经过半天培训就做出的计划吗?虽然尚不完善,但是想必很多老师都做不出来吧? 话说昨天,她交作业时已经是午夜了,我很佩服她的精力和用心的程度。并且,她给自己孩子做DTT也很有feel,甚至市面上很多老师都不一定能有她做的好。 如果,机构和居家的干预都采用同一套IEP,互为补充。家庭长辈再统一思想,那么这么小的孩子,未来的康复效果一定会很漂亮。现在想来,仔仔在那么大的时候,我们确实走了太多的弯路。 自从我做志愿者至今,接触过的家长没有两百也差不多了。真的是天差地别。有一问三不知的(连孩子现在学到哪了都不知道),有逮啥信啥的(针灸、香薰、点穴、拜神),有盲目自信的(把孩子硬往普校里塞)。当然也有非常专业,且用心的。 虽然孩子的根基不同,但是,那些用心的家长带出来的孩子,虽然课业可能受程度影响,会参差不齐,但是问题行为绝对要少得多的多! 而相信这样家长带出来的孩子,课业方面肯定也会领先于同等程度者。
我们算是运气好吧,最近来的小志愿者,妈妈们都非常的用心。还有一位妈妈是今早5点给我交来的作业,细问了才知道,她竟然是凌晨3点就起来做作业了!不过她用的是手写版,我就不贴出来了,不过内容却依然非常的精彩。 这几位孩子都算程度严重的那种,但是课业进行起来却都不费劲,妈妈们用心的痕迹能在孩子的各个行为上都体现的出来。 阳光的心态、勤学的态度,妈妈(主要教导者)在孩子康复的道路上,确实起到了最最重要的作用。 你不用心,你的孩子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与君共勉!
|
|
来自: 昵称32963897 > 《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