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着的四只羊拐,是羊的膝盖骨,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女孩钟爱的玩具。 图为甘肃保安族的小姑娘,将布缝的沙包高高抛起,用右手迅速地把羊拐拨转到另一面,同时接住下落的沙包。如此反复,拨完羊拐的四面后,一次抓起四只,作为一局。 图中的小学生正在操场上抽打陀螺,玩的人需要手持鞭子,不断用力抽打陀螺,使之转动不息,坚持久的人就是赢家。 上图的女孩子正在玩“跳皮筋”,两个人一边一个抻住皮筋,另一个人(或一拨人)在中间跳。女孩儿还会一边哼着“小皮球、架脚踢、马莲花开二十一,二五六……” 图为1963年,北京市东单三条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做跳绳游戏,和跳皮筋一样,跳绳的花样也分单脚、双摇、多摇、交叉花跳等种类。 老鹰捉小鸡,这个群体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小鸡”要反应迅速,“母鸡”勇敢灵活,“老鹰”有勇有谋,虽然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老鹰”得胜,但过程紧张,活泼有趣。 推铁环,孩子们手捏V字型的铁棍,推动着一个大铁环满街跑。看似简单,但勾着铁环直行、拐弯都需要相当的技巧,玩得好的一路绕过各种障碍,甚至上楼梯过水坑,非常拉风。 在“除四害”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无数男孩都曾手持这件弹弓“武器”追逐惊飞的麻雀,也有不少淘气的孩子将弹弓对准邻家的玻璃,那换来的将是一顿深烙在童年记忆里的暴揍。 五彩的玻璃球也曾是孩子们梦想的弹球“宝物”,相比现在的各种游戏机、遥控飞行器、滑板车,那个时候孩子们的玩具要朴素太多,但获得的快乐却丝毫不亚于今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