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店的样子有1001种,有一种叫随园书店!

 真友书屋 2018-01-31
 2017-12-04 游戈昊 



每座城市都应该有一家好书店。在南京众多的独立书店中,最美书店先锋总是拔得头筹的那一个。其他如万象书店、二楼南书房、凤凰云书坊、西西弗书店等也能占据一席之位。

藏于南师大的“隨園書店”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在南师人的眼中,它却是最独具味道的一家。尤其是在深秋,美得如同新海诚动漫中的南师大。



金黄的银杏,映衬着红白相间的墙壁,青色的瓦片,红色的柱子,好看极了!阳光透过树叶,洒下丝丝缕缕的斑驳光影。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上肆无忌惮的蔓延,秋意顿生。


边走边陶醉在随园的美景中,经过100号楼的大草坪,绕过600号田家炳楼的红色长廊,墙面上剥落的墙皮,可以看到它的历史与沧桑。


在这里,偶遇隨園書店气质清冷的迎宾大白猫。看到我们,转身给我们一个心形大屁股。emmmm……我就当你是欢迎。



顺着600号楼往里走50米,到达今天的目的地:隨園書店。



白墙绿瓦,朱门落叶,一幢雅致的白色建筑,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孤独宁静。仿佛误入千里之外的世外桃源,浮躁的心得以安放。岁月更替,墙壁已经有些泛黄,屋顶的落叶守护着这片清静之地。


安插在路边的一块布满青苔的木板上,写着四个红色繁体字“隨園書店”。看似随意,实则用心。据说这里曾是袁枚故居,后来变成了一个旧仓库,现在的主人把它改造成现在的模样。



顺着台阶下去,来到书店门口。米黄色的布帘上写着两行对联:茶能醉人何须酒;书能香人不需花。看得出来:饮茶与读书,是主人的生活情趣。



隨園書店的空间不大,但很有味道。原本的旧仓库被隔成了三部分。进门左手边,是书店的前台,前面整齐地摆着老式热水瓶、冰柜、饮料等。开放的橱窗里,还摆放着老崔茶馆的茶叶、茶具等工艺品。


几乎每家独立书店都有一份足以立世的“营生”来附着于卖书之上,比如文创产品,使它们得以生存下来。隨園書店也不例外。



不远处的木桌上,摆放着随园文创。精美的书签、画笔、工艺品、杯垫、背包等,衣架上还挂着谷以成老师手工制作的丝巾。这些文艺精美的小物件,能够轻易俘获人心,也丝毫感受不到书店的商业气息。



书店里很安静,仿佛能够听到窗边绿植呼吸的声音。我摆弄着精美的银杏落叶书签,爱不释手。



在书店的里间,便是图书的海洋。房间四周摆满了书柜,中间摆放一张原木色的书桌,并铺上了白紫相间的桌布。


相比其他书店,这里的书种类不算多,而且多半是旧书,但却收藏了市面上很多难寻的书籍,尤其是有关南京、随园和南师大的图书。分类比较明晰,主要有几大类:南京故事、南师往事、随园旧梦、畅销图书、文史图书等。



由于是袁枚故居,书店收藏了“随园老人”袁枚的几部流传甚广的作品:《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食单》。在隨園書店品读随园老人的书籍,恍若隔世。



隨園書店里还收藏有谷以成老师的散文集《金陵小巷人物志》、故事集《请喝茶》、影像集《谷子的影像笔记》三本书。


《金陵小巷人物志》描写了七八十年代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南京小市民人生百态。包括安德门劳务市场、六合的面馆、惠民桥市场等南京市民熟悉的环境,读后倍感亲切。




此外,书店还有专为教职工准备的家庭教育、儿童图书、数字油画、益智玩具等。



前来淘书的读者不多,大部分都是来看书学习的学生,画画的小孩,以及喝茶谈事情的教职工。书店时不时还会搞一些读书观影活动,可以说,这里是南师大学生的第二图书馆和精神港湾。



穿过里间书柜的小门,就是最里面长长的读书区和淘书区。淘书区有一些小说,过期的杂志等,全部2折,很多读者会随手捎带两本回去看。在暖黄的灯光下,几个学生在喝茶看书。还有不远处窃窃私语,边喝茶边谈事情的中年人。


隔窗向外看,爬山虎爬满了山坡,一派生机盎然。这面山坡也隔绝了外面的纷扰,店内非常安静。在这里,慢慢“消磨时光”,才是正经事。



隨園書店的窗棂上钉着来者写给TA的明信片、银杏树叶和便签纸,每张上面都有八个字:“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在南师大随园秋冬交替的风景里,探寻与隨園書店的相逢与偶遇。恰好你来,恰好我在。书也恰当,茶刚好。


摄影 / 小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